•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深港优势互补 推动教育医疗跨越式发展

2019-04-17 11:10 来源:南方网 向雨航

  “现在我和丈夫都不用经常回香港看病了,在这里可以直接用长者医疗券,非常方便。”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下称“港大深圳医院”),70多岁的香港居民孔阿婆如是说。她和丈夫长期居住在深圳,由于夫妻俩都是高龄,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去趟医院,跑回香港看病非常不方便。

  不过,自从2015年10月起,港大深圳医院成为香港长者医疗券内地首家试点医院后,他们夫妻俩不用再经常回香港看病了。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提出,要积极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在教育、文化、旅游、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打造公共服务优质、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深圳与香港一衣带水。近年来,深港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在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合作上,两地优势互补,结出累累硕果。港大深圳医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港人独资医院、港人子弟学校……教育和医疗,成为深港合作的样板和示范。这些合作成果不仅推动深圳教育医疗跨越式发展,也惠及深港两地居民。

  制度建设 深港医疗教育合作机制日渐成熟

  早在2008年,深圳市教育局就与香港教育行政部门签署《教育合作协议》,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及学前教育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元化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深港教育相互学习借鉴,共同发展进步。

  “深圳把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自办与引进相结合,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深圳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深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与拥有地缘、办学优势的香港高校合作,成为深圳高等教育“弯道超车”的重要途径。

  2014年3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正式设立。短短几年间,这所凝聚了深港两地资源优势建立的国际化大学,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表现抢眼。2018年6月1日,由南方科技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的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筹)也挂牌成立,并于今年2月获教育部办公厅正式批复,成为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筹建单位。

  在基础教育领域,深港两地以姊妹学校为载体开展全方位交流合作。从2005年开始,深圳市教育局就与香港教育局共同启动缔结姊妹学校计划。截至2018年12月,深港姊妹学校总数达到249对,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

  与教育一样,深圳的医疗也是城市发展的短板。为加快把深圳打造成为医疗卫生高地,深圳携手香港大学,合办高水平医院。

  2012年7月,深圳市政府委托香港大学运营的港大深圳医院开业。6年多来,医院全面推进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人事薪酬制度、医保支付制度等全方位改革,开展“先全科后专科”、打包收费等医疗服务模式,初步形成一套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深圳乃至全国带来参考。

  在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传染病防控等方面,深港两地也建立合作机制。比如,深港建立两地跨境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机制;深港澳疾控部门建立疾病防控和三地医疗救援协作制度,定期交流传染病疫情信息,及时通报跨境个案等;定期举办深港急诊高端论坛等,深港两地医疗卫生合作的制度安排成为常态。

  合作成果 促进两地医疗教育共同发展

  每天早上7时,一辆跨境大巴从香港岛薄扶林的玛丽医院出发,目的地是深圳湾红树林旁的港大深圳医院。车上坐着几十位教授和医生,他们是香港大学派驻港大深圳医院的医生和主管们。截至目前,有255位香港及国外专家取得在港大深圳医院行医的执业资格,每天有40多位医生在深港两地间奔波。

  如今,港大深圳医院已成为深港医疗合作和深圳市公立医院改革的样板。医院不仅引进了港大的六大优势医疗专科,还为深圳培养了优秀的全科医生和住院医师。

  2013年,香港眼科名医林顺潮率先在深圳开设内地首家港人独资医院——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近年来,深圳大力鼓励港澳资本来深办医,目前,深圳已有8家港资独资医疗机构,越来越多的港医来深圳执业。

  港中大(深圳)将国际化、通识教育、中英双语教学、书院制等特色,以及香港严格的学术制度带到深圳,并实现了快速发展。比如引进包括4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一批国际高水平学者加盟;建立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等多个研究院;成立4个学院,涵盖大数据、新能源、国际金融和经济等多个领域,实现从最初的区域合作转为面向整个大湾区进行科研布局……

  据统计,6所在深圳设立产学研基地的香港院校,累计在深联合培养各类人才9211名,在深设立科研机构72家,转化成果及技术服务269项;注册企业79家,注册资金约2.9亿港元,成为深港科技联合创新的聚集地。

  深港教育和医疗的合作,不仅造福深圳和内地,也惠及香港居民。“在港大深圳医院,有2%病人是香港居民,有1.1万多人次的香港长者使用了长者医疗券,方便了居住在深圳乃至珠三角的香港长者就近就医。”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说。

  为了给在深圳居住的港籍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就学选择,深圳还开办了两所港人子弟学校,并在全国首创开设“港籍学生班”。目前全市共有9所学校开设“港籍学生班”,共有港籍学生近4300人,有效解决了广大在深港籍人士子女入学的后顾之忧。

  长远发展 加快专业人才培养

  3月14日,在东门社康中心全科门诊室,进行了一场特殊的“会诊”。患者由罗湖医院集团全科医生王亚筑扮演,接诊医生是香港联合医务医疗事务主管(深圳)陈庆奇,10名来自深圳各区的优秀全科医生在“围观”。

  这是深圳市家庭医生协会与香港联合医务集团联合开展的一期全科医生临床手把手带教培训。“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合作日益紧密,三地居民往来日益频繁,定居内地的港澳居民也越来越多,为湾区居民提供快捷、便利、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陈庆奇说。这次合作,他们将把香港完善的全科医生培训体系带到深圳,将帮助深圳培养一批经验丰富的全科医生。

  2月25日,在深圳举行的粤港澳大湾区卫生与健康合作大会上,签署了62个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大会合作项目,深圳参与了18个,涉及合作办医、人才培养等方面,其中就包括了全科医生培训项目。

  当天,中国工程院院士、港中大(深圳)校长徐扬生就表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正筹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为大湾区培养国际化医学人才,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创新。

  “创办深圳医学院的意义在于可以整合大湾区的医疗和教育资源,同时为大湾区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和人文情怀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为大湾区的长远发展提供医疗保障和支持。”徐扬生说。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医疗和教育是重要支撑,人才的培养是关键。除了筹建港中大深圳医学院,港中大(深圳)还与龙岗区政府合作共建“香港中文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院”和“香港中文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院”。此外,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也正在加快建设中,该学院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微电子产业发展作贡献。

  ■对话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

  深圳医疗育才比引才更关键

  记者:规划纲要出台后,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领域的合作将给三地居民带来哪些好处?

  卢宠茂: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的融合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先到港大深圳医院来看看就知道了,这里是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最好的一个示范。

  深港医疗合作6年多了,我们把香港医院的“公平、公益和质量”带到深圳,与内地医院的“数量和效率”融合,在质量和数量、效率与公益之间寻找平衡点。医院在破除以药养医,医生不收红包,建立医患互信,让医院回归公益性等方面起到很好的示范,避免了过度医疗,减轻了病人的负担。未来,我们希望把这些示范推广到整个大湾区。

  记者: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的合作上,医院还有哪些计划?

  卢宠茂:医院的目标是要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医疗中心,这要求我们在医、教、研、管全面发展。未来,在医疗方面,我们要把香港大学6个优势学科全面移植到深圳,提高临床服务能力。教学方面,深圳已经与香港医学专科学院合作,在港大深圳医院建立专科医生培训基地,为粤港澳大湾区培养高水平的专科医生。科研方面,利用深圳医院的六大优势医学中心和香港大学的临床试验中心,提高医院的科研水平。管理上,医院将融合国际医疗健康认证和内地“三甲”评审,推动中国医院评审标准走向国际,率先在大湾区内实现粤港澳三地医疗质量和服务认证的统一。

  记者:您认为深圳应该如何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机遇,提升整个城市的卫生健康水平?

  卢宠茂:近年来,深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很快,新建医院不断增大,但人才比较短缺。单靠人才“进口”不能解决医疗卫生长远发展的问题,深圳应抓住机遇,建立一套自己培养人才的体系,这比“引才”更重要。在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中,深圳可与香港的大学合作,共建医学院,培养国际化的医学人才,解决医疗人才短缺问题。

  采写: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向雨航

  统筹:张东方 夏凡

编辑:刘泽琦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