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王磊:患者至上 做一名至诚守真的好医生

2019-04-17 17:11 来源:南方网 刘灏

  南方网讯(记者 刘灏)王磊,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结直肠外科主任,在他和团队其他成员长期努力下,协助开发了1个肠癌筛查的新产品、创立2个肠癌新术式,针对肠癌及放射性损伤制定了2套治疗方案和3个技术,有效推动国内结直肠癌预防与诊治的技术发展。2018年,他牵头制定了国内首部“放射性直肠炎诊治专家共识”,建立了放射性直肠炎这一“顽疾”在国内诊治的行业标准。

  他是一名医生,他也是一名医院管理者,他亦是一部医院发展的活字典与活历史。作为一名医院管理者,王磊教授兢兢业业,呕心沥血,致力建立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以胃肠肛门专科为特色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作为一名医生,他至真守诚,以患者至上,誉满杏林。

  从小心怀外科医生梦,纵有百折亦不挠

  王磊教授出生在医学世家,家中四代从医,家学渊源深厚。童年生活中,父母亲治病救人的忙碌身影是家常便饭之事,抢救室与病房是常常驻足,好奇敬畏之地。那时,手术室的无影灯明晃晃的亮着,也照亮了一个孩童内心的外科医生梦。虽然从小耳濡目染,心中隐隐怀着一个外科医生梦,但成为一个真正的医生却道阻且长。

  青少年时期的王磊,活泼爱玩。14岁时,他就打算弃读从工,在家乡的县医院针剂室工作。然而简单无聊的重复劳动实在枯燥乏味。儿时的梦又重新滋滋的冒出来。所谓“天将降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放在王磊教授身上亦是如此。一次骑自行车,他的大腿骨折,得安安稳稳地躺在病床上三个月。安静无人的夜晚,最是适合冥思苦想,也是最适宜苦学发奋。正是在这行动不便的三个月,他决意成为一名医生。

  1987年,18岁的王磊考上河南医学院,成为了父亲的校友。但是却未能就读普外科专业,而是被调剂到了口腔专业。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学子,虽暂时未能如愿,但也轻言放弃。在大四/大五时,王磊刻苦学习,更加明确梦想,“学习临床医学,拿起手术刀,做一名治病救人的外科医生”。

  两考研究生,耗时三年,苦心不负,他于1996年考到中山医学院,成为了一名临床医学的硕士生。学习的脚步却从未停止,又一个三年之后,他考取了中山医的博士,在成为医生的道路上稳扎稳打,不畏艰辛。

  从无到有,眼看高楼平地起

  作为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创院元老之一,王磊教授可以说是一部发展的活历史,他的经历本身就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自2006年底开始酝酿到2007年年初接手广州市第六医院(后改名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已经整整23年了。想当年,7-8个胃肠科的教授医生,10来个护士,还有几个管理人员,总共不到三十人的班子从中山医出来,如侠客般梦想开辟出一个新天地。一切是未知,一切也都是梦想。王磊教授说:“完全不考虑工资收入,一切都是为了梦想,我想做胃肠外科,发挥自己作用。”

  初到六院,万事开头难。王磊教授回忆起来到六院之后最艰辛的时刻其实也是这开创时期。“最起初,科室只有四个,工作难开展;学科教研也几乎是从零开始。但是咬咬牙也就做了”。很快,王磊教授就获得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大家的努力中,胃肠病学研究所也建立起来并开展地有声有色;研究所自2007年成立至今,承担并参与国家重大专项项目、国家级、省市级、校级及各横向基金项目达60余项,累计获得科研经费5000余万元;获得各项专利10余项;在 Cancer Cell, Gastroenterology等高水平SCI杂志(IF≥5)上发表论文达到40余篇。科室工作亦有条不紊地展开并发展出科室齐全,功能完整的科室系统;一点一滴辛勤的付出逐渐生长开花,结出硕硕果实。

  之后,王磊教授身兼数职,分身乏术,却从不道辛苦。从科学教研工作/医院基础建设工作到医院人事管理和医院综合管理,王磊教授辗转接手管理医院各个层面的工作。每个阶段都各自有阶段性的难题。

  刚开始是医院内部理念冲突。原有医院工作人员与新加入的力量,互相不理解对方的意图。如何平衡各方面力量,使医院同仁万众一心,考验着王磊教授的沟通与谋略之力。

  后来是医院性质的考量,“医院要怎么发展,朝哪个方向发展,都没有先例。所有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医院才最终确定要建设“以胃肠专科为特色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每一步的发展都不是理所当然,它蕴含着王磊教授以及医院所有工作者的艰苦奋斗与良苦用心。

  王磊教授以平常的口吻给我们简单地描绘了他当时的生活样貌。“每天兼顾临床工作与科研,有时候一天做几台手术,做完手术还要履行一名管理者的职责。”对于一名医生来说,管理是外行。王磊教授需要从头学习,花时间去做。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是一个新挑战,每一项都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但是王磊教授很享受这个“挑战多,机会也多”的过程。他说,“来了六院11年,从不后悔。人生就是珍惜每一天,每一天都尽心尽力地去做,那么就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别人了。”

  医者仁心:患者至上,至诚守真

  纵使公务繁忙,身兼数职,但王磊教授最初的使命是做一名外科医生。进入医学领域近三十年,他发表了近200篇学术论文,做过不计其数的临床手术,对医学有非常清晰的认识:西方的生物医学是近200-300年才发展起来的,医学技术发展当然很快,但并非就穷尽了,对疾病的探索是无穷无尽的;医学也并非万能,它仍有许许多多的局限。“医学其实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他深知,病人是个复合体,不能用单一的标准去判断个体的病人。而医生掌握医学技术,最终是以患者的康复为目的的。现今有许多医生过于强调技术,甚至出现了手术台炫技的行为。这对病人极其不负责任的。或许一个微小的举动,就会导致病人术后要多躺在病床上半年。医生每天都在和生死打交道,医疗无小事,因此每一个细节都要谨慎对待。

  在如何与病人打交道上,王磊教授也深有心得。王磊教授的座右铭是“患者至上”。治疗是以病人为最终目的的,关注病人的生活质量,时时刻刻为病人着想的医生才是一名合格的医生。秉承这样的信念,王磊教授在大量的临床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手术刀式——天河术。这是一种原创的直肠癌扩大半切除新术式,手术会多切除病坏部位10公分,以防癌症复发;然后用健康的肠管做吻合。医生改进手术的最终目的不是技术进步,而是提高肠癌病人的术后生活质量。

  而王磊教授的另一个人生信条便是“守真”,这也是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院训。王磊教授认为,“真”,第一层意思是追求真理,第二层意思便是真诚。医生对待病人要真诚。谈到现今恶劣的医患关系,王磊教授对此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医患关系中,医生其实占据优势地位,掌握着话语权,病人处于弱势地位。许多病人闹情绪,不合作。作为医生需要理解:其实这不只是病人单方面的问题。疾病背后涵括着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问题在里边。病人及家属在不能解决时,容易走向极端。而这一切,医生没有办法,无法逃避,只能好好面对。在医患沟通中,真诚是基础。病人是人,其实能非常清晰地能感受到医生的态度。医生只有真诚对待病人,才能有良好的医患关系,不至于愈发恶劣。全社会越来越重视医患关系问题,也正在共同努力解决问题。王磊教授相信,如今紧张的医患关系只是文明史上短暂的一个阶段,以后的医患关系终会缓解。

  身患重病,不忘初心

  王磊教授其实身患重病,但仍然坚持在岗工作。虽然身体下坡路,精神仍然好,不想停下来。他很享受工作的过程,在其中他体验到了无与伦比的快乐。作为一名病人,他说最大的感受是,认真面对疾病,面对死亡。对病人来说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案,医生的判断永远都有局限。治疗是因人而异的,根本在于医生对于基因(疾病)的认识:病人是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的,要克服一种疾病需要许多代人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认识生命的奥秘是最根本的。他分享了博士在读期间访学MD Aderson癌症研究中心时的研究生活。“我人生的深度是在MD Anderson打下的。在那三年半中,我每天就是踏踏实实地做基础研究。当时,在基因研究上有了一点微小的突破与,高兴得不得了。走在上班的路上,感觉就像长了翅膀般自由自在,快乐无比。这种精神的愉悦,很少有事情能够超越。”

  他也借此来鼓励医学后辈:

  做医生是世界上最幸福,最美好的事。钻研疾病,精心治疗,患者一点一滴的康复就是医生最开心,最有成就感的事。

  而同时,医生也是世界上最辛苦的事。因为成长为一名医生需要日复一日的重复练习,精力聚焦在医学上之后,必定要放弃掉别的东西。正所谓有得必有失。希望后辈的医学生珍而重之!

编辑:刘泽琦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