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天蓝地绿水清:勾勒美丽湾区图景

2019-05-18 10:06 来源:南方网 全媒体记者 张子俊 谢庆裕 黄进

  “建设生态安全、环境优美、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的美丽湾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定位之一。近日,美丽湾区建设接连迎来重磅消息。

  一声开工令下,机器轰鸣,吊臂此起彼伏。5月6日,粤港澳大湾区又一超级工程——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全面开工建设。该工程将把清澈的西江水东引,为广州南沙及上百公里外的珠江东岸城市“解渴”。

  5月15日,广东万里碧道工程明确总长度180.09公里的“1+10”个省级试点,其中大湾区碧道试点作为重点建设的“1”,分布于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江门、肇庆8市,长度97.79公里,占省级试点长度的一半以上。

  今年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生态文明建设”重点落墨,“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使大湾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甘洌的西江水流入大湾区,美丽的森林、绿道、碧道不断优化人居环境,一系列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将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湾区图景勾勒得愈加清晰。

  天蓝水清▶▷

  东引西江水润泽大湾区

  从地图上看,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输水线路,西起西江干流佛山顺德鲤鱼洲,线路总长度113.2公里,宛如一条横贯粤港澳大湾区的巨龙,将西江水源源不断地注入。

  “工程建成后,广州南沙、深圳、东莞的缺水问题将得到缓解,同时为香港、番禺、顺德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严振瑞说。

  共享蓝天碧水,湾区各地唇齿相依,饮水安全关乎大湾区生产生活品质。西水东调的背后,是保护水资源、治理水环境的持续努力。

  去年以来,广东开展水源地保护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建立问题清单,逐一整治销号,去年底如期完成925个地级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今年,广东又启动县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清理整治。

  同时,广东继续攻坚治水短板。去年底,广东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发布1号令,要求攻坚深圳河口等9个劣Ⅴ类国考断面。各级河长湖长高位推动治水,2018年全省河湖长体系较中央要求提前半年实现全覆盖,共设立省、市、县、镇、村五级河长37871名、湖长476名,加上村民小组设立的河段长兼巡河员,总人数超过15万名。

  “今年以来全省国考断面的水质同比好转。”省生态环境厅水环境处处长刘其汉表示,第一季度,71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Ⅰ—Ⅲ类)为71.8%,县级、地级以上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实现100%达标。

  各地大力调整能源结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让天空更加湛蓝。2018年,广东全省新增纯电动公交车17456辆,公交电动化率达到81%,继深圳之后,广州、珠海也实现公交100%电动化。

  在惠州大亚湾石化区,一个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逐渐形成;在珠海高栏港,满载LNG的巨轮正在靠岸……更多绿色、清洁能源,在为大湾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粤港澳大气污染联防联治三方合作机制持续推进,共同商定实施减排目标任务。

  今年一季度,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珠三角城市群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4.7%,同比上升6.9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在连续4年稳定达标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为33微克/立方米,同比再下降8微克/立方米(19.5%)。

  生态屏障▶▷

  珠三角九市全部成功“创森”

  天蓝水清的生态环境,为打造美丽湾区提供了良好的生态保障,滋养着大湾区的森林绿地。

  “看到这些植物了吗?它们是红树林。”植物馆执行馆长陆慧所指的方向,一株株红树林植物挺立水中。不久前,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下称“世园会”)开幕,其中广东企业承建的植物馆绿意盎然,备受关注,来自广东深圳的数十种400多株红树林植物更是吸引大量游客驻足。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此前遭遇沿海开发、环境污染等威胁的滨海红树林资源,正逐步得到恢复,其中深圳市创建的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广东深圳的“生态名片”,保护区内,70公顷天然红树林枝繁叶茂,各类动植物和谐生长。

  深圳不是特例,《规划纲要》提出要打造生态防护屏障,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而湾区内一座座森林城市的建成,为这一生态保护屏障增添了一抹抹绿色,山更绿正走向现实。

  2018年10月,随着深圳、中山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珠三角九市全部建成国家森林城市,“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雏形已现,初步构建起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安全新格局。

  在此基础上,我省正在制定《广东省森林城市发展规划》,同时已和香港、澳门有关方面建立协商机制,谋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森林城市群。以“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为绿心,以粤北、东西两翼森林城市为生态屏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森林城市群,构建岭南特色的森林生态安全屏障,同时部署推动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融合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省地级以上市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开启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

  绿道古驿道碧道▶▷

  串联城乡水陆 共建美丽湾区

  美丽湾区需要共建共治共享。一条条绿道、古驿道、碧道,则犹如粤港澳大湾区上延绵飘动的绿丝带,串起城乡、水陆、自然与文化景观,为人们共享天蓝水清山绿提供了重要载体。

  广州塔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有轨电车在花海树丛中穿梭。“迎着江风骑行,沿途观赏绿色美景,好不惬意!”蜿蜒起伏的绿道让生活在忙碌都市的人们得以“诗意栖居”。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之一的广州,绿道迄今已建成3500公里,贯穿天河、黄埔、南沙、从化和增城等11个区,串联起全城数百个景点,形成几十条精品绿道旅游线路,吸引国内外游客数千万人次。

  在佛山,南海城市绿道贯穿广东金融高新服务区,顺德北滘绿道串联起白色家电产业区……1654公里的佛山绿道,不仅洋溢着岭南水乡的乡野气息,更激荡着产业发展的澎湃力量。

  截至2018年底,广东全省共计完成绿道建设超1.8万公里。其中,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珠三角建成绿道总里程逾万公里,串联森林公园482个,基本实现“300米见园,500米见绿”。

  去年起,广东省委、省政府部署高水平规划建设广东万里碧水清流的“碧道”,形成“绿道”和“碧道”交相呼应的生态廊道。最近,省河长办公布了“1+10”省级碧道试点名单,其中的“1”即是整体将分布于珠三角8市的碧道,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省级碧道试点,总长度达97.79公里,占了省级试点总长的一半以上。

  深圳茅洲河畔,燕罗湿地由过去的黑臭荒滩,蜕变成如今的绿草红花、碧水潺潺。随着大湾区省级碧道试点茅洲河段力争在年底率先建成,优质的滨水环境可望带动周边打造山水交汇的生态人文科技小镇。

  东莞华阳湖边,绿树繁花掩映,游人如织,经过大力清退污染企业,水中鱼虾洄游,湖面不时有水鸟掠过,当地将以建设省级碧道试点为契机,规划打造生态旅游圈,重塑岭南水乡风光。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马向明表示,绿道推动的是生态保护与人的享用相结合,古驿道是在绿道的基础上推动历史文化与人的享用相结合,碧道则是在绿道的基础上,将水的治理跟人的享用相结合,通过碧道建设使治水成果人人共享。

  2020年“五一”前省级试点将全部完成碧道建设任务。到2022年,广东要建成总长超过5000公里的碧道。

  随着一条条连接人文山水的绿道、古驿道、碧道不断延绵,绿色发展、和谐美丽、人人共享的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名片将愈发亮丽!

  《环境》杂志主编、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编辑部主任梁光源:

  大湾区发展应关注循环经济和绿色供应链

  《环境》杂志主编梁光源表示,生活在大湾区内,能感受到生态环境日益改善,特别是《规划纲要》出台后,“将‘绿色发展,保护生态’列为六大原则之一,同时单列一章阐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对大湾区内城市改善生态环境是良好的契机,一定要抓住。”

  作为媒体人,梁光源认为要走进大湾区、下到基层建设现场,积极参与到美丽湾区的建设中,同时讲好湾区故事,传递正能量。同时他表示:“媒体人关注美丽湾区建设,对地方政府也是一种鞭策,能够有效推动各地积极行动,改善生态环境”。

  环境改善也离不开绿色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梁光源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也应关注循环经济和绿色供应链,“如果绿色供应链发展得好,有助于传统产业实现绿色升级,能为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会是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低碳城市群。”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未来,梁光源表示很有信心,他认为,优质的人居环境将吸引更多人才、资源在大湾区汇聚,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

  全媒体记者 张子俊 谢庆裕 黄进

编辑:邓德崇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