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深圳宝安:产业强基构筑湾区智创高地

2019-08-26 09:13 来源:南方日报 胡百卉

  总建筑面积158万平方米,相当于6座“鸟巢”;单个展厅最大面积5万平方米,可以放下5台A380客机;建筑总用钢量相当于37座埃菲尔铁塔……站在高耸的建筑塔上俯瞰,全球最大的会展中心——深圳国际会展中心18个两万平方米的标准展厅在“鱼骨”两侧分列排开,寓意“海上丝绸之路”的波浪形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座即将揭开“面纱”的超级工程,是深圳的“城市新客厅”,也将成为西部新中心的核心。

  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背后,是宝安区日益雄厚的工业基础、完善的产业链条、优沃的营商环境、多元的城市配套、优美的绿色生态……去年以来,宝安着力提升基层治理,不断深化现代化社区治理体系创新,助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聚焦经济转型发展,坚定坚守实体经济和工业制造,坚定坚守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逐步建立起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高质量产业体系。

  随着《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地处深圳西部的宝安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日前,宝安区召开区委常委(扩大)会议。会议强调,要“放开胆子想、迈开步子争、开动脑筋谋、撸起袖子干”,深入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要抓住重大历史机遇,发挥基层首创精神,谋划实施一批有含金量、示范性的重大改革创新项目,固化优化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的新时代基层治理体制、深化探索纯中医治疗医院建设路径等,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尤其是要充分依托宝安独特的区位优势、雄厚的产业基础,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是当好“西协”桥头堡,提升深圳西部核心引擎功能;二是携手前海共建国际一流城市新中心;三是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打造湾区智创高地。

  会议号召全区上下要主动肩负起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宝安责任、宝安担当,用实际行动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贡献宝安力量。

  1 创新驱动

  现代化产业体系驶入快车道

  “工业立区、实业立区,是宝安一直以来坚守的路径。”宝安区委副书记、区长郭子平此前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宝安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优质资源高效配置,鼓励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壮大,让宝安实体经济、实体企业成为深圳的闪光点。

  从“三来一补”到“智创高地”,创新是宝安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词”,近年来,宝安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改扶持,助力辖区企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2018年,宝安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发展主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12亿元,增长8.7%,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8.3%,占GDP30.8%。宝安区综合实力居全国百强区第八,工业居全国百强区第六,以实体经济为主体的高端制造产业为宝安经济高质量发展起了关键支撑作用。

  根深则本固,积厚则流广。经过40年的发展,宝安积累了雄厚的工业基础、强大的产业配套、开放的经济结构。近年来,在转型升级的浪潮中,宝安以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高地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高质量产业生态正在凸显。

  今年,宝安区委、区政府一号文件出台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向高端跃升。宝安提出,坚定坚守实体经济和工业制造,坚定坚守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形成制造业和服务业协同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以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发展平衡性、协调性。

  宝安区委六届四次党代会提出,宝安将打造珠江东岸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核心区。为此,宝安将进一步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实施技改倍增计划,大力推进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和核心技术攻关,集中攻克激光器、传感器、生物识别等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支持企业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同时,宝安还将加大工业设计力度,强化产业链集成,形成更多自主品牌;强化工业和互联网融合,实施“数字车间”“无人工厂”项目,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人才为支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发展新动能。”宝安提出,强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一方面落实研发直补政策,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110亿元,鼓励企业加大创新力度;另一方面,推进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建设。发挥桃花源智创小镇创新引擎作用,集聚一批高水平研发机构、团队,孵化一批成长型、创新型企业;加快尖岗山—石岩南等3个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建设,新增10个高科技产业园。

  目前,宝安区拥有航盛电子、欣旺达和银宝山新等三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3个省市级创新平台;大族激光和信立泰共2家企业入选国家工信部“国家技术创新示范”名单;先后有信维通信、创凯智能、双赢伟业、大族光电、成为信息、鸿栢科技、创明新能源等7家企业入选科技部公布的瞪羚企业名单。

  2 科技赋能

  大数据应用增强生产生活获得感

  地处深圳西部,宝安历来是深圳的产业大区、人口大区。近年来,随着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拉开序幕,宝安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对500余万的实有管理人口、逾70万户的商事主体,宝安如何破解“小马拉大车”的管理与服务难题?

  凭借雄厚的信息产业基础,宝安以大数据为核心基础,开发出应用成熟、运行稳定的智慧应用,打破政府部门之间信息不共享、系统不兼容的壁垒,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真正实现“一网通办”。缩减审批时限109天、取消纸质申请材料近1600项、减少群众奔跑次数40余万人次……随着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推进,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已成为常态。

  从位于海关大楼的原政务服务大厅到整洁舒适、人性化、智慧化的行政服务大厅,从人满为患的办证队伍到手机办理各项业务,从审批时限5至7个工作日到如今系统“秒批”,宝安的智慧政务让市民办事更便利。

  “过去办证甚至还要跑到光明,这几年社区的服务功能越来越齐全,像申请港澳通行证签注、提取养老金等事项,如今连社区都不用出就能办。”在燕罗街道罗田社区办公楼,正在办事的张先生为宝安“数字政府”建设频频点赞。在罗田社区工作站的一楼大厅,多功能警务自助服务、金融社保自助服务、政务自助服务等设施一应俱全,可随时为市民提供119项政务服务,群众办事可不出社区、就近办理。

  据了解,为了让服务时间从有限向无限转变,办理业务的方式从窗口延伸向网络,宝安着力打通从区级到社区的办事通道。2018年,宝安区、街道、社区三级行政服务大厅业务总量约424.8万件;29个部门、10个街道、124个社区所有事项实现100%网上申报、100%网上审批;咨询中心8590-8590(拨我就灵)接听23万多个电话,受理网上诉求近4万件。

  宝安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是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而全区“1+10+124”个三级行政服务大厅,也是群众联系政府的“第一公里”。宝安将全面梳理、调整惠企政策和企业服务流程,构建区—街道—社区信息联动共享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更好地延伸服务触角。

  不仅如此,宝安还率先建成全国首个全口径手机办事大厅——“宝安通”APP,为企业提供全口径的信息服务渠道,实现区内行政许可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100%手机APP办理。

  去年9月,宝安依托大数据资源平台和块数据,在全国率先建成审批监管服务一体化平台。通过打通宝安智慧政务服务平台与执法系统、行政审批系统的对接,形成商事主体从登记、监管、服务到企业信用记录的全纳管协同工作机制,实现对全区9.3万家新注册商事主体全方位的监管和服务。

  在审批上,宝安完成市、区37个审批部门、1280项审批事项的标准化梳理与入库,全市率先建成智慧政务服务平台,率先实现538项区级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全区通办,实现一门集中、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号通和100%网上受理、100%网上审批,并推出了不见面审批、秒办秒批、刷脸办、主题式服务等新举措。

  目前,宝安已在人才引进、投资项目、高龄老人补贴等领域实现50项“秒批”,320项“不见面审批”。“不见面审批”及“秒批”改革不仅为群众生活带来便利,也为宝安70余万商事主体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

  3 文明宜居

  城市软实力筑建逐梦新舞台

  24个国家、43位大师、15场音乐会……日前,2019第三届深圳·宝安国际手风琴艺术周落下帷幕。音乐节期间,演出活动将在广场、剧院、音乐厅等多处上演,广大市民可以近距离观看欣赏国内外最顶尖的手风琴艺术家的风采。

  如今,宝安已从工厂密布的刻板印象中脱胎换骨,愈发多彩的文化活动让这片工业之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宝安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地带,建设大湾区内在要求兴人文、强文化,打造文化繁荣发展的共同家园正当其时。”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以来,为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居民文化生活,让市民更有获得感,宝安区再次创新公共文化活动品牌,探索与打造了“文化百千万”周末音乐会工程,着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丰富群众的休闲文化生活。

  与此同时,在文化“春雨”的滋润下,一批文创“春笋”崭露头角,文化产业正成为创新创业的新舞台。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17年,宝安纳入统计的文创企业数量从730家增加到2247家;规模及以上文创企业从无到有,达到385家。目前,宝安有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的总面积达到37.09万平方米,其中包括1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家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入驻企业1120家。

  在今年5月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宝安与9个重大文产签约项目集中签约,串联起影视、旅游、体育、教育等多个产业领域,为宝安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注入新活力。

  为鼓励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宝安率先出台《宝安区加快影视产业发展的十条措施》,从载体建设、市场培育、电影精品、设备研发、人才培训等10个方面对电影产业进行精准扶持,着力打造电影企业集聚、产业链完整、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产业基地,有效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除此之外,宝安还建立了文化产业项目库,实现专人对接、精准服务、动态管理,事前有评审、事中有指导、事后有评估,形成产业项目专业化、规范化管理闭环。

  从项目合作到产业融合,从构建产业链到培育新生态,“文化+”的春雨让宝安的产业“花园”愈发绚丽多姿。近年来,宝安区坚持“立足本土化、对标国际化、落实在城市化”的发展路径,加快构建质量型、内涵式发展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革故鼎新,得宝而安。宝安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位置,至今有近1700多年的建县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坚实的实业基础、良好的科技支撑交相辉映、共融互促,在宝安逐浪湾区建设大潮,全力打造“湾区核心、智创高地、共享家园”的背景下,构画出一幅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新蓝图,也构筑起产业创新的新舞台。

  4 绿色发展

  水清岸绿扮靓城市颜值

  水清岸绿、秋英摇曳,雨过天晴后,静静流淌的共乐涌在车水马龙中显得别致而清新,已成为周边市民繁忙都市生活的一处栖息之所。“水好清啊,好像小时候村里那条小河。”刚刚下班的周女士伏在共乐涌上游新修的石栏杆上,指着栏杆下的小渠说,“这样的河水有我童年的记忆”。

  如今,生机盎然的共和涌已让人们很难想起它曾经的模样——上游每逢枯水期便河道干涸、杂草丛生,下游严重黑臭,整条河涌明渠段“不修边幅”,在占据河段85%的暗涵中,95个排污口每天有近万立方米污水直排入河。

  共乐涌的蝶变是宝安水污染治理成果的缩影之一。作为深圳的产业大区、人口大区,宝安在数十年沧海桑田的发展背后,也经历着“成长的烦恼”。快速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与超负荷运转的城市水利设施、薄弱的环境保护意识相伴而行,使得水污染问题成为宝安积重难返的沉疴痼疾。

  “近年来,宝安持续加大水环境的整治力度,不断创新治理思路和手段,推动宝安治水工作提质增效。”宝安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15年开始,宝安区按照“全流域系统治理、大兵团联合作战、高强度持续投入”工作思路,率先采取“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建设模式,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宝安特色的水环境治理路径。

  去年,宝安启动历史上涉及面最广的河流整治、管网建设、正本清源改造,用三年的时间补齐了2345公里市政雨污分流管网缺口。此外,3座底泥处理厂在宝安正式启动运行,创新实施了底泥处置及余水处理技术、城市河流面源(初期雨水)控制技术等一系列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填补了国家、行业相关领域空白。

  今年以来,宝安因地制宜提出“治水八策”,打出一系列水环境综合整治的组合拳。据悉,“治水八策”从八个方面入手,涵盖源头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全流程,包括建管纳污、正本清源、初雨弃流、多源补水、排水管理、监管执法、宣传引导等环节。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宝安61条(62段)黑臭水体中,41条水体治理已初见成效,6条(7段)水体实现长治久清,占比95%的黑臭水体主体整治工程均已完工,总任务达2595个排水小区的正本清源改造全部完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宜业之城正用日新月异的生态环境搭建起逐梦的舞台。

  根据规划,到2025年,宝安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基本完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成为珠三角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典范;到2035年,宝安天蓝水清土净景美的优美生态环境成为常态,三生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生态全面形成,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样板。

  ●撰文:胡百卉
编辑:王泽琦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