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硬核科技“顶天立地” AI建模预判疫情

2020-06-02 09:02 来源:南方网 吴雨伦 李鹏程

  南方网讯 两造3000斤新目标的水稻项目、“登峰到极”应对零下40℃低温和10级大风……从脚踏实地到仰望星空,这背后都有广州科技的力量。

  5月30日,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广州市举办第117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新闻发布会(广州市科技系统代表媒体座谈会)。会上,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隆平田项目、海格通信等单位企业到场交流,共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并从各自工作领域出发,讲述广州的科创故事。

  现代农田与北斗导航落户广州

  “两造3000斤新目标的隆平水稻项目已在广州启动,这是非常高的目标。而且不仅是高产,还要优质。”发布会上,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廖宗文谈到了广州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的布局。

  5月初,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在湖南长沙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携手在长洲岛建设隆平院士港。院士港将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引领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打造农业科技“黄埔军校”。据最新消息,该项目将于近日正式启动。

  其实,在隆平院士港启动之前,今年2月份,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项目正式启动,并于4月28日正式开园。目前,园内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试验田已完成首批早稻种植工作,大吉沙全岛优质水稻种植工作也将在近期完成,预计6月底可形成千亩以上连片水田景观。

  “在整个项目中,我们团队要为新型杂交水稻品种提供优质肥料。”廖宗文提到,良种配良法,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要养分平衡,精准配方施肥。

  长期以来,国内外的配方施肥重点是NPK,再加上中微肥,而植物体组分最大成分是C,其来源是大气的二氧化碳,仅够1/5,“碳短板”严重。廖宗文团队另辟蹊径,开拓“施肥补碳”新路,以有机C营养去改变“靠天补C”所导致的“碳饥饿”。

  一方面,广州的科研院所深耕第一产业,脚踏实地地支持新型水稻的种植;另一方面,广州的科技企业则在“仰望星空”,借助北斗导航的力量开展第三产业的通信探索。

  十年磨一剑,自2012年海格通信就已启动北斗三号新体制信号的研究工作。通过不断的技术积累与科研创新,海格通信在行业内已形成了国产自主可控的“芯片、模块、天线、终端、系统、运营”全产业链布局竞争优势,拥有北斗导航领域国内领先的高精度、高动态、抗干扰等关键技术自主知识产权。

  “预计今年6月,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后,我国将全面完成北斗全球系统建设,迈进全球服务新时代。”海格通信北斗产业集团副总经理钟世广介绍,组网完成后,最重要的就是北斗终端产品、服务系统的应用推广工作。

  基于在北斗二号建设期间积累的成功经验,海格通信已经全面掌握北斗三号新体制应用技术。目前,海格通信通过抢占北斗三号芯片研制的先机,为北斗三号全球化组网的全面应用,提供了芯片级的完备保障。

  从“登峰到极”到“跑赢时间”

  5月27日11时整,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并成功完成对“世界之巅”的测量任务。在成功测量背后,不乏广州企业的身影。但不同于登山队队员,广州企业对珠峰的冲刺很早以前就开始了。

  “我们的产品达到了‘登峰到极’,刚刚顺利保障完成了珠峰测量,又先后多次保障极地科考。”中海达集团总裁助理姜军毅在发布会上说,中海达在参与了南极、北极的多次极地科考后,又成功参与了珠峰测量,为测量提供GNS北斗卫星接收机,达到“登峰到极”。

  姜军毅揭秘了此次中海达参与珠峰测量前后的故事。去年10月的一天,中海达集团接到了自然资源部的任务,成立了珠峰设备保障项目小组。在产品选择上,中海达选中了VNet8,该产品此前曾用于川藏高原50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塔杆监测项目。

  在经过国检中心测试、成功入选珠峰测量装备清单后,中海达还为VNet8配备了足以应付零下40摄氏度低温的电池,同时定制了专业的外接低温电池,可以满足高原低温条件下48小时的连续测量。

  从接到任务到装备正式交付给国测一大队,经历了四五个月,这当中,中海达装备经过了8轮筛选、总计2675个小时测试、做了26处针对性定制和调整,最终成功保证了珠峰测量的顺利进行。

  珠峰高程测量中,使用的主力测绘装备——觇标和雪深雷达系统则来自另一家穗企——南方测绘。

  据南方测绘集团南方卫星导航副总工程师丁永祥介绍,该公司的两款设备全部经受住了珠峰顶上低氧、高寒、低压、大风等极端恶劣使用环境的考验,完成珠峰高程测量任务,展示了国产测绘仪器装备全面担纲测量任务的技术实力。

  高高矗立在珠峰峰顶的觇标是主力测绘设备,它颜色鲜艳,形似灯笼,还有几双“大眼睛”(棱镜)。据南方测绘常州附件工厂负责人介绍,用于珠峰测量的觇标不仅要结实,而且柔韧性要好,在零下40℃低温和10级大风环境下不能折断。同时,设备重量要轻,便于携带,队员们在戴着厚重手套时也能便携折叠、组装。

  在空间上“登峰到极”的同时,疫情期间,对于广州众多科研工作者来说,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跑赢时间。

  今后疫情将会如何发展?作为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PI、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在以往研究流感的经验基础上,杨子峰迅速组织建立起疫情预测模型的团队。1月23日在武汉“封城”后,该团队在四天后就取得模型开发的阶段性成果。

  “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跑赢时间。”杨子峰说,这个基于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建立的模型,为今后政府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参考数据,为国家先前采取的各种强干预措施合理性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理论支撑。

  在预测疫情之外,钟南山院士团队一直在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哪一种现存的药物对新冠肺炎治疗有效,寻找有效药物是本次科研工作的核心关键。

  “中国正在实施严格管控措施争取时间,我们必须利用这个珍贵的时间窗口完成药物研究突破。”杨子峰表示,团队连续三个月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系统地开展了500种抗新冠病毒的体外药学研究。

  南方日报记者 吴雨伦 李鹏程

编辑:詹海珊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