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数字智慧”助推美术馆“云升级”

2020-08-10 09:52 来源:南方网 杨逸

  南方网讯 8月伊始,广东美术馆接连推出“水墨进行时:2000—2019”“介入与再造——当代绘画的图像方式”等6场全新暑期展览,进一步助力文旅行业复工和回温。今年上半年以来,尽管经历疫情,广东美术馆依然“策展不停步”。恢复公众开放以来,广东美术馆平均每月推出5场展览,为广东美术界增添一抹充满生机的亮色。

  作为今年上半年广东美术界的“重头戏”,第二届“1荐1——广东省美术名家荐才行动”日前在广东美术馆落下帷幕。由10位广东艺术名家实名推荐的10位“美术后浪”集体亮相。“这10位艺术家代表着广东青年美术的发展方向,这次行动对美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说。

  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一方面给传统的艺术生态带来挑战,另一方面也为未来美术馆运营带来新的思考。为应对疫情影响,广东美术馆出现哪些新变化?对“美术后浪”的孵化与培养有何作为?即将落地的“三馆合一”项目又将为市民游客带来哪些惊喜?日前,王绍强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与愿景。

  谈“数字化美术馆”建设

  要有“数字档案”,更要“数字传播”

  南方日报:今年上半年,疫情的暴发对不少美术馆运营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作为有着20多年馆龄的美术馆,广东美术馆遇到哪些挑战?如何克服应对?

  王绍强:这次疫情是广东美术馆建馆以来从未遇到过的情况。作为有一定历史的美术馆,位于二沙岛的广东美术馆在硬件设施方面很难完全适应当下的标准,特别是在人员分流、空气交换、处理系统等方面,我们都迎来一定的挑战。但从总体来看,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部署下,我们有序、严格、科学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美术馆内部管理和对外开放方面都进行了分层防控。

  从闭馆到重新开放将近2个月期间,广东美术馆也将注意力放到虚拟展览与传播上来。疫情期间,广东美术馆虚拟展厅的点击量累计超过100万,观众反响十分热烈。我们已经推出几十个虚拟展览资源。“边界的自觉”和“图绘新中国——广东国画的改造与转型(1949—1978)”两场展览,还入选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等推出的全国50场线上展览。

  疫情期间,我们线下的策展工作也从未中断。广东美术馆的策展机制很成熟,很多展览的准备工作去年已经开始进行了。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我们坚持按照原计划每月推出5个新展览的进度推进工作,坚守公共文化服务第一线。

  南方日报:广东美术馆从3年前就开始“数字化美术馆”的建设工作,疫情影响之下,工作推进情况如何?

  王绍强:广东美术馆能够从容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得益于我们从2017年就开始构建的“数字化美术馆”计划。我们加快艺术档案的数字化进程,将纸质档案转化成数字档案,让美术馆的知识生产提高到新的台阶,也减少了纸质文档造成的资源消耗。从2017年至今,广东美术馆已有50个大型的线上展览被保存为数字档案,成为艺术史研究的重要材料。

  当然,“数字档案”并不是虚拟展览的全部,展览离不开“数字传播”。我们需要向观众呈现展览的逻辑。AR、VR技术打破了传统线上展览观看角度的限制,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作品魅力。前段时间,我们推出了720度虚拟看展,把“花语 春风——广东美术馆迎春花木主题特展”做成VR云展,给观众带来线下难得的一对一“VIP体验”。

  我们也同时在推进美术馆管理运营体系的数字化。小到门禁系统,大到藏品管理,我们都在进行一系列的更新。总的来说,无论数字化美术馆还是智慧化美术馆,艺术体验很重要。但我们也不能忘记,知识生产和文化传承仍然是美术馆重要的使命。有了数字化技术,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去履行这一使命。

  谈建设湾区美术生态

  联动区域美术馆“抱团”战疫

  南方日报:疫情给全球美术生态都带来巨大冲击。有报道指出,超过八成的民营美术馆运营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挑战,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美术馆的重要枢纽,广东美术馆对湾区美术生态肩负何种使命?

  王绍强:虚拟艺术永远代替不了面对面的欣赏。疫情期间,许多艺术博览会、民营美术馆与画廊都处于停摆状态,而线上展览也很难带来经济收益。这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难题。虽然艺术在国民经济里面所占规模不大,但它在人们的精神领域中不可或缺。

  广东美术馆除了做好自身工作,还要带动全省美术馆同行,特别是民营美术馆,推动美术生态健康发展。我们主要的努力方向是通过输出展览和活动联动开展,强化整个区域的美术生态。我们计划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工作需求,将策划好的展览“送”往基层,特别是一些缺少策展经费的民营美术馆。

  今年我们还向省文化和旅游厅申请,希望由广东美术馆牵头,每年在全省范围内评选20个优秀美术展览,从而促进全省美术馆的策展与馆藏作品“活化”,把具有时代特色的经典作品重新展示给观众,通过重大项目的策划推动“美术馆学”研究,实现服务公众的职能。

  南方日报:疫情本身也是许多美术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话题。面对疫情,广东美术馆还推出哪些人文关怀的举措?

  王绍强:疫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灾难。公立美术馆的使命,不仅在于通过展览和活动深切回应社会、文化和艺术的需求,同时也在于通过艺术独特的方式,为困苦中的人们带去希望之光。在这段特殊时期,广东美术馆通过采访艺术家、推出抗疫手记等方式,关注艺术家在疫情期间的创作生活,呈现他们对特殊语境下“艺术何为”的历史阐释、现实梳理和具体实践,为特殊时期广东美术家的艺术创作留下一份记录。

  谈扶持新锐艺术家

  打造青年“美术后浪”发声地

  南方日报:在本届“1荐1——广东省美术名家荐才行动”举办过程中,广东美术馆的参与起到重要作用。广东美术馆如何通过系列培养计划,打造青年“美术后浪”发声地?

  王绍强:关注新兴艺术力量,扶持青年艺术家,打造一个坚实长久的青年艺术发声地,是我们促进广东艺术业态良好发展的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计划。我们从2017年起策划推出的“七号空间——广东美术馆青年艺术家学术提名展”系列展览,是广东美术馆的又一次重要探索。我们以“七号空间”为概念,激活了位于美术馆二楼的七号展厅,赋予它新的空间属性。该计划获得皮道坚、吴洪亮、于洋、杨小彦、胡斌、项苙苹、管郁达、孙晓枫等多位学者的大力支持,为新锐艺术家们提供一个呈现创作现状、展示自我的平台。

  近年来,几乎每年我们都会推出一个群展,深化对青年艺术生态的梳理,这始终是贯穿在广东美术馆的学术脉络中重要的一部分,包括“视态之问——青年艺术家的视野与在地经验”等。去年我们举办的“时代印记——广东省优秀美术作品收藏展”,也通过展览带动青年艺术家作品的收藏。

  南方日报:广东美术馆落户白鹅潭的“三馆合一”项目,去年奠基后引起公众期待。疫情期间的实践,对广东美术馆二沙岛馆和白鹅潭新馆的规划和定位,带来哪些新的思路?

  王绍强:疫情期间,美术馆对数字化技术的全面探索和应用,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催生新的展示和观看模式。如今,“实体”观看已不能完全满足观众的需求,“云看展”成为美术馆对外输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东美术馆新馆从鉴赏、研究、教育到艺术消费,都将更多依赖新媒体传播,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艺术生活的需要。

  当然,不管技术如何发展,实物本身,包括作品、空间、史料等所承载的文化记忆、历史传承,始终具有不可代替的价值。美术馆在充分理解各自价值的前提下,保持开放性和接受度,才能够在变化的时代语境中,对实体展示和虚拟呈现进行适应当前需要的调整。

  在未来,广东美术馆将区分二沙岛旧馆和白鹅潭新馆的功能定位,把新旧两馆的作用与影响力最大化。二沙岛旧馆将建立书画修复研究中心,配合馆藏精品固定陈列、公教活动等,主要建成一个以近现代美术研究、陈列、修复为主的专业机构;而白鹅潭新馆则会建成一个综合性美术馆,基于广东美术馆的学术定位,全方位实现中国近现代美术,特别是广东和沿海近现代美术、国际美术及当代艺术等各个领域的呈现、梳理与深入探索。

  在数字化建设这方面,白鹅潭新馆将引进人工智能和数字化管理,通过视频会议、线上课程、线上公共教育活动等多种数字化工作形式进行艺术推广。同时,白鹅潭是广州城市形象的窗口,美术馆也具备“城市客厅”的功能,我们希望将岭南气息融入到建筑空间的合理布局中,让观众可以从中充分体验岭南地区人与自然的和谐。目前,白鹅潭新馆正在对空间布局进行深入调研。我与大家都拭目以待,相信新馆将跻身全国一流美术馆的行列。

  南方日报记者 杨逸

  实习生 孙羽嘉

  通讯员 刘丹妮

编辑:詹海珊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