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人力资本和文化体验提升广州发展潜力

2020-11-25 10:00 来源:南方网 柳时强

  南方网讯 近日,国际知名管理咨询机构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下称“科尔尼”)发布《2020全球城市指数报告》,在今年的“全球城市综合排名”中,中国大陆北上广深四座一线城市排名均有提升,其中,广州排名提升幅度最大,从2019年的71名跃升到今年的63名,大幅跃升8位;在“全球城市未来潜力排名”中,广州从2019年的65名跃升到今年的54名,跃升11位。

  广州市规划院专家分析,聚焦广州得分项,可以看出,广州综合排名上升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本和文化体验两个维度上。

  综合实力强成为广州排名跃升基础优势

  全球城市的打造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环境、服务、人力资本等方面,比拼的是全方位、宽谱系、综合性的实力。

  进入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球城市格局出现新的变化与调整趋势。科尔尼排名作为评估全球主要城市在全球事务中地位、作用和影响的广受认可的全球城市评价体系,就其评价指标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以往,科尔尼全球城市综合实力评价包含5个领域的27项指标,依据重要程度分为三个等级,依次为商务活动和人力资本(权重均为30%)、信息交流和文化体验(权重均为15%)、政治参与(权重为10%)。

  2020年,在27项指标的基础上,分别在商务活动和人力资本两个维度上各新增了1项新的指标,分别为“医学院及医学院附属医院数量”和“独角兽公司数量”。前者用以衡量医疗体系的世界联系度,因为科尔尼认为居民的福祉以及对尖端医学知识和技术的可获得能力决定了一个城市的成败;后者则评估一个城市是否处于企业家精神的最风口和创新的最前沿。

  广州市规划院专家分析,聚焦广州得分项,可以看出,广州综合排名上升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本和文化体验两个维度上。其中,广州在医学院及医学院附属医院数量、留学生及国际学校数量、常住本地的外籍人口数量这3项指标上有显著提高。评价指标的变化也恰恰反映了未来新城市竞争力将更注重一个城市在医疗、教育、民生福祉等方面的综合表现,综合实力强成为广州排名跃升的基础优势。

  950万常住人口居住在低成本空间

  长期以来,广州作为华南地区核心城市,在教育、医疗等公共配套资源方面具备显著优势,而近几年,在城市存量更新上,更是将目光转移到对城市居民需求更深层次的挖掘上,加大对人的关注,一系列“眼里有人”的举措落地见效。

  从2009年成立“三旧”改造办公室,到今年9月,广州市发布新一轮的“1+1+N”城市更新政策体系,标志着广州的城市更新在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实践之后,改革创新,重新上路。

  新一轮广州城市更新,以塑造高质量发展新空间、优化城乡功能结构布局、传承历史文脉、营造国际一流人居环境、促进社会协同治理为总体要求,落脚点,就是切实提高城市幸福感。

  专家表示,据统计广州1500万常住人口里,高达950万人居住在不同类型的低成本空间内,包括农村宅基地中的城中村、工业村,以及城镇住宅房价低于2万元/m2的住宅等,相对廉价的住房为大量外来务工者、应届大学生、创新创业人员提供了容身之所。守住低成本空间的底线,为漂泊在广州的外来人口提供安全感,这正是广州包容性的重要体现。

  新一轮广州的城市更新,制定了三年计划、五年行动和十年规划,但其实并非简单的拆除重建,而是采取全面改造和微改造双管齐下,优先将位于重点功能片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城中村纳入近期改造范围,对于剩下的存量地区,以微改造和综合整治的方法为主。

  专家分析,微改造强调以人为本,一方面注重文化内涵彰显、历史风貌的传承,如永庆坊微改造,既延续了历史文脉,又让老街区重新焕发了新活力;另一方面对老旧小区和城中村中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实施局部拆建、整治,消除安全隐患,突出保障城市和人的安全,提高城市的安全与韧性。

  医疗设施床位按实际管理人口3000万进行测算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人口与资源要素流动的核心枢纽与中转站,广州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对象远远不止本地人这么简单。

  以医疗设施为例,由于广州是全国排名前三的综合医疗中心、医疗水平在华南地区首屈一指。广州的医院需接待大量来自深圳、东莞、佛山乃至更远的周边省市的病患,极大提高了广州医疗卫生设施的服务压力。即便广州的千人床位指标已经位居全国前列,仍满足不了市民的看病需求,看病难、挂号难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广州市卫健委在预测面向2035年的医疗卫生设施床位需求时,为提高服务能力和质量,减少区域供给水平差距,前瞻性地按照实际管理人口3000万的规模进行测算。

  合理适度的超前规划和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符合世界上中心城市经济和人口集聚发展的客观规律。人才作为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生产要素之一,其流动的方向取决于不同城市间的比较优势和要素回报。一个城市能长期引进人才,并能留下人才,必然是对自身的优势资源有着准确的把握与运用,立足比较优势,使人力资本与城市资源之间实现动态匹配。

  然而,广州已经迈入存量规划时代,意味着之后新增建设需求的用地将主要来自存量空间。这其中,对用地需求较高,又事关民生福祉、关乎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保障尤为重要。因此,以“公权换公益”,成为新一轮城市更新特别突出的一个理念,也就是在城中村改造中高标准配置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设施,实现有关设施服务的全覆盖,从需求和供给两侧分别予以保障。

  在需求侧,由教育、卫生健康等行业主管部门结合城市更新改造后的人口规模与开发强度预测,高标准提出优质中学、三级医院等重要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需求,并分别制定各自行业的结合城中村改造的设施布点规划;在供给侧,对城中村改造主体(合作企业),不仅要求做好以上布点规划中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建,还鼓励其引入国内外基础教育优质学校、优质医疗资源、引入社会资本办学、办医,加大优质教育和医疗供给。

  根据百度通勤体检报告和极光大数据,广州的平均通勤距离为8.7公里,低于北京(11.1公里)、上海(9.1公里);平均通勤时间为45分钟,低于北京(56分钟)、上海(54分钟)、天津(48分钟),在国内特大城市中的职住平衡表现已属优异。但与国际城市相比较,仍存在较大差距。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城市,只用平均不到35分钟的时间,就可实现平均约15公里的通勤,其通勤效率大大高于国内城市。

  针对这一问题,本轮广州城市更新从三方面提高职住平衡指数。首先是在通勤距离不改变的前提下缩短通勤时间。通过城市更新与轨道交通协调发展,大力加强纳入三年、五年、十年计划的城中村轨道站点布局,提高居住和就业两端的轨道站点覆盖率,进一步提高交通出行效率,实现快速的远距离出行。其次是缩短通勤距离。通过城市更新增加就业和居住空间,进一步优化产业和居住布局结构,让人们在就业地附近有更多的住房选择,或者在居住地附近有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就近居住或就业。第三是在城市更新中提供低成本、小户型住房。融资和复建住宅提供一定比例的小户型住房,解决人才用房问题;对于村民复建住宅,采取“小户多套”安置,除满足村民自住外可向社会提供低成本租赁住房,解决部分人员的就近就业与居住。

  广州市规划专家分析,不论是保活力、做高线、优布局,人文关怀贯穿始终。可以看到,新一轮的广州城市更新,无不体现了对于切实提高居民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的高度关注。

  南方日报记者 柳时强

编辑:詹海珊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