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创新先行:珠海集聚高端人才迈向新突围

2021-05-12 09:30 来源:南方日报

  改革创新,是特区珠海发展的根与魂。

  29年前,珠海在全国首开“百万科技重奖”先河,书写了我国人才激励机制改革新篇章。这项制度创新为珠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将创新基因深深镌刻在特区发展的历程中。

  如今,全球科技竞争进入白热化,自主创新既是撑起城市经济腾飞的“脊梁”,也是珠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重要命题。

  再启新征程,省委、省政府为珠海锚定“创新发展先行区”这一战略定位,珠海将坚持走高端起步、协同发展之路,加快构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打印设备五大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实现创新突围,打造全球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面对“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竞争态势,珠海始终坚信:惟创新者强。

  不走老路▶▷

  拒绝“三来一补”培育新兴产业

  冲向浩瀚宇宙,“珠海一号”直上云霄。

  “珠海一号”是珠海本土企业欧比特自主研发的遥感微纳卫星星座,建成后的卫星星座将能获取高光谱数据、可见光影像数据、可见光视频数据和雷达成像数据,形成全天时、全天候的对地观测能力,为农、林、海洋业等多行业提供遥感定量分析。

  从“珠海一号”到全球无人船行业领航者,从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到国家级重大科学研究平台“天琴计划”……过去几年,“全国首个”“全球领先”等字眼屡屡出现在珠海科技创新表单中,成为创新珠海发展进程中的一抹独特亮色。

  回望来路,珠海拒绝了“三来一补”产值低、污染大的企业进驻,摒弃粗放式的工业发展模式,转而将目光投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绿色环保的新兴产业。凭借“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培育出丽珠医药、远光软件、金山软件等一批科技龙头企业。

  倘若以时代的眼光回望,珠海的选择是大胆的、超前的。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认为,生产要素可以分为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当产业走过特定发展阶段后,天然资源、非技术工人、资金等“初级要素”的重要性不断降低,而生活环境、创新创业环境、信息与交通便利、高等人才等“高级要素”的重要性日益提高。

  面对全球科技革命的后工业时代,科技创新成为城市弯道超车的关键。对标“创新发展先行区”的战略定位,珠海已经关注到这一动能转换的“机遇窗口期”。根据规划,珠海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转向人才驱动、创新驱动。

  实现这样的愿景,珠海潜力无限。2019年,珠海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3.15%,在全省仅次于深圳。2020年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58.2%、30.9%;城市经济活力竞争力排名全国第五。一系列趋好的硬核指标,推动珠海在高新科技产业赛道实现“加速跑”。

  探索新路▶▷

  前瞻性试水跨境科技制度创新

  身处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活力强劲的珠三角地区,尽管发展潜能巨大,然而周围早已强手如林。要实现创新突围,“抱团合作”无疑是珠海从“小而美”走向“大而强”的必然之路。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跃升,以产业创新牵引科技发展,以创新生态激发创新活力,以开放创新提升珠海的能级量级。”在暨南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顾乃华看来,这个过程中的关键一点是要利用好珠澳合作优势,提升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

  顾乃华说,珠海要进一步对接好广深港澳、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必须深化大湾区内区域间创新合作,通过打造若干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达到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目的。

  珠澳科技创新合作步入“快车道”。目前,澳门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的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如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均在横琴设立分部。

  “澳门这4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每年产出大量科创成果,但缺乏市场载体,仅靠澳门60多万人口规模没办法转化,肯定要到珠海、到大湾区、到全国。”澳门经济学会理事长柳智毅分析说。

  面对跨境科技成果转化议题,珠海前瞻性地提出将健全科研资金跨境使用、科技成果跨境转移转化、高层次人才跨境流动等机制,探索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综合改革试验。与此同时,省委提出要践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使命,赋予珠海自主权、新机制,无疑让经济特区“特事特办”有了政策落地的捷径,为跨境科技制度创新提供坚实保障。

  越来越多的科技合作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在珠海设立的港澳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为例,仅2020年该基地便新引进项目9个,新落户港澳企业43家。未来,珠海将进一步加强与港澳创新资源协同配合,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支点。

  走上大路▶▷

  集聚高端人才力攻“卡脖子”技术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归根结底仍然落脚在人才。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毛艳华认为,“珠海目前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海洋经济、生物医药等领域,对于研发能力的依赖程度很高,需要更多来自高校科研力量、高端人才团队的加入,才能把产业化道路走通、走好。”

  从“百万科技重奖”直至今日,珠海一直努力厚植尊才爱才的产业创新环境。《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0》公布的信息中,珠海在289个中国城市的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中位列全国第十一名,地级市第二名。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包括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服务、创新绩效等一系列指标,排名跃升彰显出珠海的人才强磁场力。

  在珠海,丽珠医药集团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侯雪梅研发出中国消化领域第一个1.1类专利新药艾普拉唑,填补了国内空白;张云飞创立的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云洲无人船团队,获得国家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特等奖;黄领才带领AG600研制团队攻克多项关键技术,保障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飞机首飞成功……

  截至2020年底,珠海市拥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6家,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4家,省级284家。全市高成长创新型(独角兽)企业达到71家,高新技术企业2203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2820.72亿元。

  一张张亮丽的人才与创新“成绩单”,推动珠海将科技势能加速转化为发展动能。

  迈入新发展阶段,珠海提出将充分发挥珠海横琴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作用,对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可以不受事业编制、岗位设置、工资总额限制,对引进战略科学家和具有颠覆性技术的创新创业团队可以“一事一议”“一人一策”。

  以产业链带动人才链、以项目为纽带集聚高端人才。珠海市委书记郭永航表示,珠海将争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基础科研平台落户,开展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力争攻克一批“卡脖子”的核心技术问题。撰文:黄鹤林

  数读“创新”珠海

  “十三五”期间

  ●珠海高新技术企业超2200家,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至3.15%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2.7件提高到91.5件

  ●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58.2%、30.9%

  ●横琴先进智能计算平台投入使用,澳门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横琴设立分部

  ●科技创新发展指数进入全国十强,高新区获评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编辑:陈司悦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