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广东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支撑

对标国际体制机制 大力推动世界级湾区建设

2022-05-22 10:13 来源:南方都市报 王诗琪

2022年4月,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新华社发

2022年4月,深圳前海妈湾港区。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广东的重要批示中提到,要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支撑,赋予了广东新的使命担当。随着当年7月《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的正式签署,“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蓝图呼之欲出,广东这片改革开放的先行之地再次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回顾广东这五年,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推进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丰富“一国两制”伟大实践、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从城市群,到示范区,再到两个重大合作平台,广东改革开放的创新实践不断丰富,试点区域的改革自主权不断扩大。广东正在尝试以对标国际的体制机制,大力推动世界级湾区的建设。

  01

  粤港澳大湾区

  站在改革开放新起点谱写区域合作新篇章

  湾区潮涌,千帆竞发。

  五年来,年轻的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发展,已取得累累硕果。2021年,大湾区经济总量已实现约12.6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约2.4万亿元;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达25家,比2017年增加8家。高速发展的大湾区展现出了强大的人口虹吸效应。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年底,大湾区常住人口总量高达8617.19万人,比2017年年底增加了472.83万人。

  交通基础设施的“硬联通”是成就大湾区“高流量”的关键因素。五年来,“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进程不断加速。广深港高铁全线贯通使香港开始接入内地高铁网络,赣深高铁开通使广东实现“市市通高铁”。此外,广东还改革铁路投资建设管理体制,将大湾区城际铁路划分为广州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由省调整至两个都市圈分别实施。

  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大湾区“高增长”的重要动力。近几年,广东着力培育发展了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已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等7个产值超万亿元的产业集群,家电、电子信息等部分产品产量全球第一。长期抓牢实体经济建设,更是为广东经济稳增长提供了韧性。今年一季度,广东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8.1%,GDP总量仍然稳居全国第一。

  利用外资是大湾区吸引资金的“强磁场”。2019年,珠三角实际利用外资总额1459.98亿元,同比增长8.09%;2020年为1551.42亿元,同比增长6.26%。而自贸区建设更是广东不断放宽投资准入,提升参与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见证。数据显示,广东自贸区成立以来,实际吸收外资约190亿美元,占全省近1/4。自贸区累计落户外资企业超1.5万家,并吸引了7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设立290家企业。

  站在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上,粤港澳大湾区以交通的互联互通加强城市群之间的交互协作;以珠三角高端制造业的聚集优势,强化湾区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以对外开放平台的先行先试,加强对港澳和国际市场的吸引,不断破除壁垒,实现互利共赢。

  02

  深圳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

  新使命下不变的是“敢为人先”的精神内核

  从GDP2万亿元到3万亿元,深圳用了5年的时间。而上一个GDP万亿台阶的跨越,深圳用了6年。如此跨越式的发展,离不开深圳早已深植的“敢为天下先”的基因。

  “前店后厂”模式,是深圳在改革开放初期对产业转型的先行先试。而如今的深圳,已实现了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转变,科技发展和产业集群成为深圳“领先”的内生动力。在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下,2021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1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8.6%。

  而在新的时代机遇下,深圳正在逐渐从“先行先试”向“先行示范”过渡。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简称“意见”)的正式公布,揭开了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大幕。目前,在“意见”中提出的56项重点任务中,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等11项已经完成,海洋大学筹建等45项取得重大进展,5方面47条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深圳先行示范作用进一步彰显。

  “意见”公布一年之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的正式发布,从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科技创新环境制度、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民生服务供给体制、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体制等方面,赋予深圳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的自主权。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这意味着深圳不仅需要率先改革,还要形成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如此转型跨越,赋予了深圳新的使命担当。而深圳的实践成果也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认可。去年,国家发改委就专门发文,要求各地推广借鉴深圳5方面47条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当然,无论是“先行先试”还是“先行示范”,都离不开改革开放“敢为人先”的精神内核。在未来,深圳仍将是广东乃至全国社会转型和制度变迁的先行探索者。

  03

  前海

  营商环境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深港合作就是核心竞争力

  身处深港口岸经济带,依托港口发展起家的前海,自兴建之日起,就已注入了开放的基因。前海始终牢牢把握“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总定位,不断推进深港开放合作的进程。

  为深度对接香港所需,前海提出面向香港出让三分之一的土地。截至2020年底,前海深港合作区面向港企出让土地占比已达43.2%。而港企在前海的发展空间还在扩大。去年9月,经过“物理扩区”和“政策扩区”的前海合作区面积扩充至原先的8倍,前海擘画的鸿篇巨制正在缓缓打开。

  营商环境,是“大前海”的一块“金字招牌”。根据德勤中国在去年12月发布的评估报告,前海合作区已跻身全球营商环境第一梯队,在“开办企业”“获得电力”“执行合同”等维度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14年开始,对符合条件的前海企业可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2021年,前海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已拓展至5大类30项,全年减税减负23.6亿元。

  凭借世界领先的营商环境,如今的前海,早已从一片滩涂,一跃成为全球投资的热土。近几年,前海实际利用外资占深圳全市的比例均超过50%,成为深圳吸引外资的高地。而作为以深港合作为核心竞争力的片区,前海的港资占比更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去年,前海合作区港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56%,实际使用港资占前海实际使用外资的93.8%。

  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前海在制度创新方面不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2021年,前海合作区推出制度创新成果75项,累计达到685项。其中在全国复制推广7项,累计在全国推广65项。加快与港澳制度规则的衔接也在推动“前海模式”走向全国。像2018年3月,为便利港人北上就业,前海率先推行港澳居民在前海工作可免办《台港澳人员就业证》。随后不久,国务院宣布取消“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许可”。

  同时,香港也将积极参与建设前海视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关键性举措。2021年,前海作为港深接合的重要片区,被纳入香港“北部都会区”规划当中。香港特区候任行政长官李家超在今年四月竞选时发布政纲,亦特别提及要积极参与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南沙、深港河套等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的建设。

  “前海合作区+北部都会区”双区叠加、比翼齐飞,可以预见的是,以前海为国际国内交汇点的港深超级都市圈正在逐渐形成。不断放大“两个市场、两种制度”优势叠加的乘数效应,前海未来还将释放出更大的能量级。

  04

  横琴

  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制度创新步履不停

  与前海的发展逻辑相似,横琴是琴澳融合的生动见证。但与香港不同的是,澳门土地面积狭小,还不到香港的3%,并且长期以博彩业“一业独大”。横琴的开发,可以说从一开始就带着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使命。

  从2009年正式成立横琴新区,到2015年横琴自贸区挂牌,再到2021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简称“横琴方案”)正式发布……横琴在一张白纸上拔地而起,在12年的开发建设进程中,实现了GDP年均增长率超43%。横琴合作区累计注册澳资企业已有4700多家、近两年增长两倍。

  纵观近五年来横琴发展的历史进程,“横琴方案”的发布可以说是为澳门经济多元化及粤澳合作吹来了一股最为强劲的东风。

  在“横琴方案”重点发展四大产业的导向驱动下,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横琴合作区内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文旅会展商贸产业、现代金融产业新登记企业户数占新登记企业总户数的比重为77.68%,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以横琴合作区首要发展的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为例,当前,各类创新载体和创新资源正在向横琴大量聚集。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横琴先进智能计算平台三期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能与氢能金属材料分实验室、氢燃机横琴研发中心同步落地,广东粤澳半导体产业投资基金、武岳峰集成电路股权投资基金落户合作区,科技型企业数量已超10000家……

  而长期以来,为澳门经济多元化发展提供保障的,则是横琴在对接港澳机制,实现制度创新方面的引领。

  首创澳门居民和赴澳务工人员内地参保;推出全国首个个体经营台账式备案系统;为保障专业人士跨境执业,出台并施行全国首部明确引入港澳建筑企业和专业人士在内地城市直接执业服务的地方性法规、全国首部支持港澳旅游从业人员跨境执业的地方法规……“横琴方案”更是创新性地提出了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体制,促进澳门更深层次地参与到横琴的开发和建设中。

  回顾这五年,广东几乎在每一年都会迎来推动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的重磅政策或重大平台。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在一次又一次的时代发展机遇面前,广东凭借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粤”战“粤”勇,“粤”行“粤”稳。而广东每次的先行一步,也都是在为更大力度、更广范围地推广改革开放的创新实践做铺垫。以“双区”和双合作区建设为出发点,广东未来五年的改革开放之路必将愈加行稳致远。

  数读五年

  ◎2021年,大湾区经济总量已实现约12.6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约2.4万亿元;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达25家,比2017年增加8家。

  ◎高速发展的大湾区展现出了强大的人口虹吸效应。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年底,大湾区常住人口总量高达8617.19万人,比2017年年底增加了472.83万人。

  ◎在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下,2021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1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8.6%。

编辑:韩薇   责任编辑:于艳彬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