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解读“双万”东莞发展新方向

2022-01-14 10:25 来源:南方网

  近日在东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一上宣读的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报告指出,东莞成功迈上“双万”新起点成为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元人、口超千万的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

  如今东莞进入增创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新优势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新起点赋予新使命,新征程争创新荣光。

  东莞将如何进一步在“双万”新赛道上实现高质量发展?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多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以六大话题聚焦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城市发展新方向。

  话题1

  推动数字经济,提升制造竞争力

  今年,“数字经济”被写进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在全市上下引起广泛关注,更有多位代表委员建言献策,共同勾勒“数字经济”的全新蓝图。

  实际上,“数字经济”早已悄然深入到东莞制造各个产业领域,不仅提升车间的生产效率,让创新能力迸发,提升制造的竞争力,还为企业决策者增加看得见、摸得着的产业价值,引领东莞先进制造加快高质量发展。

  有基础有潜力▶▷

  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五年,东莞始终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重点,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以四大战略平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为载体,全面构建形成“百、千、万”亿级的产业集群发展梯队。

  报告再次将数字经济放在重中之重的突出位置,这让代表和委员们振奋。东莞市人大代表、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东莞先知大数据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旸表示,东莞推进产业数字化有良好的基础,拥有庞大的制造业产业链条,数字化应用场景丰富,应当抓住机遇,成为产业发展升级中的一匹黑马。

  东莞市人大代表李军亦有同感,他认为,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东莞应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事实上,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东莞有基础、有需求、有潜力。

  据中国信通院《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报告(2020年)》,东莞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已经位列全省第三,仅次于深圳和广州。另据腾讯研究院发布的数字中国指数报告,2019年东莞在全国产业互联网城市排名中位列第七,省内仅次于深圳和广州,同时,在全国“用云量”前20城市中排名第七。

  有决心有信心▶▷

  建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城市

  紧扣“数字经济”主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力打造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城市,并三年统筹安排财政资金不少于100亿元。

  该举措释放出东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部署信号,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和决心,以数字经济为核心引擎,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全新赛道上快速奔跑。

  余旸表示,这是东莞抢抓数字经济窗口机遇的大手笔,表明了东莞坚定打造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新格局的决心,推动产业数字化走在全国前列。同时以产业数字化发展带动数字产业化,形成有鲜明东莞特色的数字经济生态。余旸表示,数字经济只有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才能产生可观的乘数和杠杆效应。

  数字经济的发展路径该怎么走?政府工作报告指明了发展方向,并重点部署了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两项重点工作。

  一是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制定“实施数字化普及工程、实施数字化提升工程、实施数字化引领工程”三大工程,厚植数字经济新优势。

  二是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领跑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等关键优势产业。加快布局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基础电子元器件等核心先导产业。做大做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融合发展产业。培育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新兴产业。

  东莞市人大代表,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肖必良表示,要系统做好数字经济发展谋划,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推动中小企业、成长性企业、传统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推动龙头企业打造数字工厂(车间),实施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两化融合应用和5G全连接等示范项目,依托龙头企业引领,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推动华为、SAP两大赋能中心落地,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本地数字化转型生态服务能力。

  有分析有建议▶▷

  在万亿新起点上探索数字化新路径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城市”两大发展目标,代表委员建言献策,为提升制造竞争力探新路,实现经济在万亿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

  东莞市政协委员、开普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汪敏谈到,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东莞制造是有迫切的需求实现转型升级、技术迭代,但是很多制造业中小企业在转型的过程中遇到“不敢转、不会转、不想转”三难的情况。而数字化转型是破局之道,以数字化、智能化作为核心技术,培育本土的数字化企业,引进大型的龙头的数字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学习先进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帮助企业了解数字化,推动数字化转型。

  李军表示,要以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为重点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以及平台建设,实现“建平台”与“用平台”双向迭代、互促共进。另外,积极建立数字经济发展的体制保障机制,通过整合资源、人才保障、资金保障、数据保障等方面,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东莞市政协委员管鑫则提出在东莞设立算力中心,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加快发展算力,是东莞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升东莞城市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保障。”管鑫说。 

  话题2

  科技赋能制造,培育发展新动力

  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五年,要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推动高质量发展。

  东莞提出一系列明确目标:推动R&D投入强度达到3.7%,集聚人才383万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2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3%,有力支撑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4万亿元……一项项催人奋进的指标,在代表委员中引起热烈讨论。

  一个引擎▶▷

  举全市之力建设松山湖科学城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松山湖”再次成为高频词,先后提及14次。随着松山湖创新高地的加速构建,海内外高端人才、高端创新资源加快往松山湖聚集。

  东莞提出,将松山湖科学城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大力建设科学城核心创新区,加快散裂中子源二期建设,推动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尽快动工建设、南方先进光源项目加快预研。争取材料实验室成为国家级研发机构。推动大湾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纳入省“十四五”高校设置规划等。

  市人大代表、东坑镇委书记谭全河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催人奋进,东坑镇将紧密结合政府工作报告精神,聚焦创新核心地位。东坑将充分利用功能区联合招商、资源共享、交通互联互通等政策优势,推动企业主动对接科创资源,实现与松山湖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吸引新一代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发展。

  市政协委员、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张书彦今年带来了《关于加强青少年科普教育,推进松山湖科学城建设的提案》。张书彦表示,松山湖科学城的建设,并不仅限于前沿与尖端的科研机构与设备,积极浓厚的科学氛围同样是衡量科学城建设成效的重要一环。当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实现两翼齐飞,将能更好地促进区域的全面创新驱动。

  当前,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呈现新气象。散裂中子源常驻400名中科院高端科研人才,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科研人员超过900名,华为松山湖基地累计进驻3万多名研发人才,大湾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加快兴建……东莞科创“国家队”实力日益强劲。

  两大重点▶▷

  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新驱动发展的两项重点工作:加强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东莞提出,要加强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鼓励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科技支援服务体系打造计划和产学研合作提升计划,高标准统筹建设一批创新创业综合体。

  谭全河表示,东坑镇未来五年实施产业质量跃升工程,立足先进制造业根基,以龙头企业为牵引,构建更具核心竞争力现代产业体系的宏伟目标,力求推动核心竞争力实现更大突破。其中重点以生态智创城、正崴科技园、东坑信息产业园为基础,打造3个高科技产业基地,推动企业以“总部+基地”“龙头+配套”等方式布局,培育形成具有竞争力、产值规模超700亿元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市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副院长王琦提出,要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领作用,推动东莞基础科学研究。他建议,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科学装置、新型研发机构,结合本地的重点产业优势,一是挖掘申报资源,加强指导工作,提高申报质量;二是加大基金项目支持力度,对申请和立项基金进行奖励补助;三是组织对接和引进基金优秀成果,有效动员东莞企业、机构对接优秀基金单位和科学家,实现优秀基金成果在东莞的产业化。

  据统计,东莞技术创新活动进一步活跃,R&D投入强度提升至3.54%,跃居全省第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增长3.4倍;成果转化体系进一步完善,集聚省创新科研团队38个、新型研发机构33个,高企数量预计达7387个,总量居全省第二。

  一个高地▶▷

  打响人才强市总体战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响人才强市总体战,实施新一轮“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

  具体而言,三年内引进10个战略科学家团队,拓展实施“百名博士专业人才引进计划”,引育1000名领军人才、6万名创新人才、50万名本科学历人才。年内新增技能人才10万人次。

  “吹响‘是人才、进莞来’的引才号角”“努力把东莞打造成为大湾区最具人才吸引力的城市之一”……近几个月来,东莞市委人才工作会、市第十五次党代会,都将引育人才作为全市发展的重中之重。

  市人大代表、世纪蓝天有限公司董事长汤超荣对此深有同感。他说:“科技创新首先需要人才,东莞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我作为民营企业负责人,非常高兴!”汤超荣建议,引育人才需要两个条件:一是科研创业的平台,二是宜居宜业的环境。建议东莞进一步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深化与高校院所的合作,加大科研领域的投资力度,为人才提供追梦圆梦的舞台;另一方面,东莞要改善城市综合环境,尤其是莞城等老城区,要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居住、教育、医疗、休闲娱乐等公共服务品质,助力东莞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

  王琦认为,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将进一步提升东莞的基础研究条件与研究实力。他建议,充分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引领作用,推动东莞市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在重大科学领域和关键技术方面实现原创性突破,进一步提升基础研究领域与关键技术方面的实力和竞争力,架起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之间的桥梁。 

  话题3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新活力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东莞要健全“亲”“清”政商关系下的知企爱企帮企机制,并围绕此提出了具体要求。东莞拥有140余万家市场主体,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东莞“管”出效能、“放”出活力、“服”出便利,成为全国领先的营商环境高地。未来,东莞将朝着各项营商环境评价量化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营商环境综合排名居全国前列的目标奋勇争先,为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成绩亮眼▶▷

  东莞营商环境获权威榜单认可

  东莞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也是商事制度改革的策源地。以先进制造业立市的东莞,近年来致力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一流营商环境,致力打造良好政商关系。

  在莞开办企业三十多年的汤超荣表示,东莞拥有亲商、重商的营商环境,近年来,“一网通办”“一照通行”的商事制度改革大大缩短了企业办事的流程,有助于企业进一步提效能、增活力。

  多个权威榜单也对东莞营商环境给予肯定——在《2020年中国29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营商环境报告》中,东莞位列第18名;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政商关系排行榜2020》中,东莞排名全国第六;而在最新举办的第十八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第八次中国企业营商环境峰会上,东莞入围2020年度中国企业营商环境(案例)十佳城市。

  尽管成绩亮眼,市政府工作报告依然指出:东莞市政府系统执行力建设仍需加强,部门服务基层的能力水平以及基层末端的执行力均需提升,营商环境对比先进城市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对此,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若干重点工作:

  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帮助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支持大朗企业疫后恢复发展;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镇村工业园改造提升、土地整备等,使广大企业愿意干、能干成、有收益;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保护好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

  未来方向▶▷

  以集成优势创造一流营商环境

  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以往零敲碎打、小范围试点的做法被证明效果有限。如今,东莞正最大限度地发挥集成效益,在政策、平台、资源上做好全面服务。

  不久前,由国家信息中心和亚洲数据集团联合主办的2021亚太智慧城市发展论坛在深圳举行。东莞凭借整合了防疫码、健康码、政务码、社保码、借阅码、门禁码、停车码、商超码、校园码等九大领域电子码的“i莞家”电子市民卡项目,荣获“2021中国领军智慧城市”称号。

  市民办事用“i莞家”,企业办事则用“企莞家”。“企莞家”整合了全市超20个部门、35个镇街园区数据和服务的平台,在微信公众号、网页端等拥有超140万用户。

  通过集成企业办事事项,东莞将商事登记等涉企事项统一归集到企业开办一网通办系统,将开办企业环节压缩至1个,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办理时间和流程大幅缩减。

  “一照通行”改革也正式铺开,企业可享受多业态经营涉及的多项许可事项与营业执照同时申请,快速办理“证”与“照”,实现多个证照“一次申办”、多张表格“一表申请”、多头审批“一键分办”、多种结果“一码展示”。

  汤超荣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近年来东莞进行的商事制度改革大大缩短了企业办事流程,甚至能一天之内开办企业,这体现了‘东莞速度’。”

  代表建议▶▷

  听取企业心声把政策送到基层

  根据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营造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求,委员代表们建言献策,为优化东莞营商环境助力。

  汤超荣表示,东莞政企关系融洽,离不开双方密切沟通联系。“我建议政府多多到企业组织座谈会,听取企业心声,把政策、理念送到基层。有时候企业自身存在问题短板,但难以从内部发现,政府通过组织座谈的方式,提供一个外部力量倒逼企业思索自身发展。同时,这也能加深政府和企业彼此的了解,打造更融洽的政商关系,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东莞需要牢牢把握深圳新一轮城市、产业外溢的机遇,通过深入推进与深圳的产业合作,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东莞市政协委员左洋建议,东莞需抓住深圳产业外溢机会,提升产业质量。

  左洋进一步建议,东莞要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加快推动东莞市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强化电商、大数据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侵权行为查处力度,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

  话题4

  深度融入“双区”,强化平台支撑力

  深融“双区”这个命题被写进今年的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并引来热议。报告提出,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一批重大开放平台加快建设,松山湖科学城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滨海湾新区成为大湾区特色合作平台,水乡功能区与广州开发区共建“全面深度合作先导区”,银瓶合作创新区建设稳步推进,南部九镇率先对接和融入深圳都市圈建设。

  举一纲而万目张,通过加快平台建设,为未来发展积蓄更大的动能,才能为自身城市崛起提供更强的支撑力,唱好“连城诀”。

  全面开花▶▷

  加快高水平重大平台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高水平重大平台建设。作为东莞镇街经济的佼佼者,拥有多个重大项目支撑的长安显得信心满满。东莞市人大代表、长安镇委书记叶孔新表示,长安镇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度对接“双区”建设,努力打造湾区智能制造中心、创新人才高地、产城融合典范、和谐善治标杆、生态魅力之城,在东莞现代化新征程上继续走在前列。

  东莞市人大代表、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党工委书记、洪梅镇党委书记叶葆华表示,报告中多次提到水乡功能区,这是对水乡片区的厚望,作为未来发展的四大战略平台之一,水乡功能区一定要勇当先锋、挑起大梁。“这两年来水乡片区的优化市直管镇体制改革取得明显的成效,尤其是土地整备工作取得不少突破和成绩,洪梅镇作为融入水乡功能区发展的先行区和试验田,正全面推动建设,向五个未来之城迈进,成为水乡功能区建设的先行区和排头兵。”

  2021年,谢岗镇前三季度GDP为90.71亿元,同比增长14.2%,保持较好发展势头。东莞市人大代表、谢岗镇镇长李惠勤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谢岗,作为全市四大战略平台、七大产业基地之一,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接下来,谢岗镇将厚植生态优势,着力打造“大美生态之城绿色智造新极”,银瓶合作创新区建设也将呈现更多新动作。

  “众所周知,长安、虎门的经济发展位列全市前沿,但面临的问题是土地的制约,缺少空间。面对缺地,一方面,我们通过城市更新的方式来推动土地价值提升。但另一方面,融入‘双区’建设,更应该带动东莞东部的联动,让东莞每个镇、每个区域实现平衡发展,才是持续的保证。”东莞市政协委员彭争武表示。

  引擎带动▶▷

  深融“双区”急需核心平台

  要深融“双区”,东莞无疑需要可以和顶尖城市对话的平台,才能更好地汇聚各方力量和资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松山湖科学城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随着东莞社会经济发展步入“双万”新时代,松山湖科学城也亟须进一步加快建设,增强核心引擎功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东莞市政协委员、东莞理工学院党委委员彭晓波表示,立足“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新定位,深入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一方面,整合区域高端创新资源,强化高水平大学大院大所合作,协同开展基础研究和前沿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全面提升科学城科技创新能力;另一方面,立足先进制造业等产业特色,推广东莞理工学院现代产业学院模式,建设一批多模式的现代产业学院,全方位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身处深圳光明科学城和松山湖科学城之间,作为工业强镇的黄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东莞市人大代表、黄江镇委书记苏东表示,接下来将重点围绕深莞融合发展,从产业体系、城市品质、交通格局、生态环境、干部担当五方面着手,力推莞深合作再上新台阶。尤其要推动“双科学城”高质量串联,支持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黄江落地转化,力争成为深圳都市圈创新支撑中心。

  在“双万”新赛道上,东莞市政协委员、东莞理工学院教师左洋带来的两件提案,均以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背景。他建议,加强市级统筹,破解土地空间碎片化问题,同步完善高校发展规划编制,全面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大力加强区域产业合作。

  共生共赢▶▷

  深化莞深产业协同合作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东莞承接深圳产业外溢有利于两地产业共生共赢。建议以对接‘双区’建设为契机,研究制定产业协同合作框架,进一步深化莞深产业协同合作。”东莞市政协委员刘川与卓奇文合作的提案,聚焦深化莞深产业协同合作。随着“两个合作区”建设方案出台,深圳政策红利优势日益明显,推动与深圳产业协同发展,既是承接深圳的产业外溢,也是东莞对接“两个合作区”政策红利的重要路径。

  而对于莞深合作,拥有区位优势的东莞南部九镇无疑“近水楼台先得月”。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东莞市人大代表、樟木头镇委书记黄淦洪表示,要推动融入区域发展新格局。推进樟木头火车站、广惠轻轨樟木头东站、赣深高铁站和地铁R1支线等轨道交通路网接驳,强化与湾区联通的“微细血管”,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

  作为南部九镇之一,此次清溪代表团向大会提出了《关于加快推进清溪内畅外联交通网络建设促进清溪全面对接和融入深圳先行示范区的议案》。建议市政府及市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清溪内畅外联交通网络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清溪加强与深圳路网的对接、与轨道交通的对接,打通清溪与毗邻各镇之间的次支路网,接好“断头路”,提升“瓶颈路”,实现路网的高效衔接,加快融入区域交通一体化格局,加强清溪与东莞市区和南部各镇的“血肉相连”,更好地对接和融入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  

  话题5

  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吸引力

  城市环境与品质既是市民实实在在体验到的幸福质感,也是城市吸引人才、集聚发展动能的关键因素。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优化城市环境,全力打造高品质现代化都市。

  创造高品质生活,推动高质量发展,东莞正在展现更多活力和魅力,让千万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孵化梦想、诗意栖居。

  拓展空间优化格局▶▷

  推进城市更新“头雁计划”

  一组数据显示:东莞全市约423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零散分布于超过2万个地块,面积小于75亩的地块占比超90%。村级工业园占全市工业用地面积的70%,70%的村级工业园在300亩以下,60%的镇拿不出500亩以上的土地承载新增的产业项目。

  同时,较多村镇工业园土地空间品质不高、形态老旧、产业配套空间不足,难以适应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和高端人才生活的需求。

  “横沥镇目前低效用地面积约5.4平方公里,低效厂房总建筑面积约560万平方米,如果这些厂房的容积率能提高至3.5,就可以释放用地面积约3.8平方公里。”市人大代表、横沥镇委书记叶效怀在领衔的议案中建议,组建镇级城市更新基金,解决镇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中遇到的资金缺乏等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东莞将要完善优化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施土地储备三年滚动计划、推动“工改工”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以大片区改造形式推进城市更新“头雁计划”,全年收储土地1万亩以上,力争整备拆除不少于12500亩、整备3000亩以上连片用地。

  市自然资源局局长赖健伟表示,正在编制中的东莞国土空间规划将着重推进东莞产业空间的重组和优化,兼顾高品质和低成本,为东莞提供保障产业空间总量、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进产业空间提质增效、优化生产生活服务配套四大支撑。

  “东莞要在万亿GDP新赛道上与其他先进城市一争高下,离不开‘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坚实支撑,迫切需要能抢抓产业发展风口的连片空间。”赖健伟说,“我们将把拓展发展空间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强化培育壮大新动能的空间支撑。”

  目前,市级层面已初步选取10片市级统筹产业单元,其中2000亩以上的产业单元共4片,700亩以上的产业单元共6片,以更大力度加强连片土地整备攻坚和使用管控。通过市镇共建共享、拓宽资金筹措,形成市镇联合实施的整备模式。

  东莞还启动了16个连片更新片区,总面积2.07万亩,预计总投资3200亿元。未来,市自然资源局将进一步取消非必要“工改工”的审批环节和门槛要求,并简化村(社区)申请“工改M0”项目开发主体准入认定的条件和程序等,以进一步为改造提速。

  中心城区强心提质▶▷

  形成独具山水魅力的中央活力区

  一年多来,随着市民服务中心一二期、广发片区、三江六岸滨水岸线示范段一期、黄旗南麓香遇走廊绿道一期、东莞大道品质提升等项目的建成,在中心城区,“半城山色半城水、一脉三江莞邑香”的诗意画卷正在铺陈开来,不断给人们以惊喜。

  长期以来,东莞分散的镇域经济造成中心城区首位度不高,制约了东莞城市发展质量水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定不移实施强心提质战略,全面推进东莞大道时代发展轴、鸿福路山水文化轴“双轴”品质提升。赖健伟表示,接下来将持续完善“策划、规划、建设、运营”全链条把控机制,强化“双轴”带动,推动国际商务区、黄旗南片区、“三江六岸”片区等重点片区全面实施建设,推动形成独具山水魅力的中央活力区。

  中心城区建设现场指挥部负责人介绍,目前,中央商务区市政配套设施及一号基坑、中心公园与河道治理及社区服务中心、黄旗南麓香遇走廊绿道二期、立体慢行系统3A桥等项目已启动建设。随着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推进,在不久的接来,中心城区将成为串珠成链、连片成景的高品质集中展示区和深度城市化示范区。

  政府工作报告描绘的蓝图,也让来自中心城区的人大代表们兴奋不已。“东城将全面抢抓‘双轴’品质提升的机遇。”市人大代表、东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刘林宏表示,一方面东城将通过黄旗南T轴,全面推进黄旗南科创生态区建设;另一方面将抓好黄旗山、同沙的整体优化,加快推进同沙大型综合文旅项目落地。

  城市乡村处处美丽▶▷

  85%以上行政村将建成美丽宜居村

  作为城乡高度融合的新一线都市,东莞城市环境的优化,既要营造“干净、整洁、有序、安全”城市环境,也绕不开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全市城乡如何加快从“一处美”向“处处美”的全域特色品质提升转变?

  营造干净整洁城市环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出台进一步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方案,加快非机动车道规划建设,规范公共区域停车秩序,编制老旧小区改造规划,打造3个市级样板、升级改造14个以上老旧小区等。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建设“美丽圩镇”“美丽家园”“美丽田园”,每个镇街打造一条美丽乡村风貌带,实现85%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完成120个特色精品(示范)村项目建设,建成2个美丽幸福村居特色连片示范区。

  市住建局党组书记谢卫东表示,接下来该局将通过老旧小区改造、绿色社区创建、传统村落等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城中村连片人居环境品质提升等,推动建设与国际一流湾区相匹配的城乡环境。

  东莞市万科城市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湘梅是新一届市人大代表,她重点关注到了住宅小区配建的社区服务设施闲置问题。她建议,盘活利用这些社区服务设施为民办实事,创新“政府+社区+开发商/物业”的管理运营模式,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东莞市政协委员、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董斌则对解决停车难问题提出建议,在传统停车场模式的基础上,挖掘闲置空间,建设一批地上、地下立体停车设施,减少占地空间。  

  话题6

  扎实改善民生,提升政府服务力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五年必须切实强化宗旨意识,努力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如何满足千万人口的多元化需求?东莞积极作答:通过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全市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更好覆盖常住人口,大力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万元,与GDP增长基本同步。

  小切口推动大民生。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在未来,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人都能够在东莞实现个人价值、成就人生精彩。

  改善民生福祉▶▷

  五年投入2000多亿元

  东莞市12345热线接听率提升至90%,人民网留言板工单办理提速八成,“民生大莞家”办理民生微实事1700多宗、微心愿4.3万多宗,教育“双减”落地落实,市民卡、高水平医院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提质等工作扎实推进……在刚过去的这一年,东莞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民生成绩单。

  政府工作报告提及,东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城市吸引力不断提升,城市人口和青年人口吸引力指数均居全国第三。

  如何让城市更具吸引力?在过去五年,市财政投入了2000多亿元用于民生保障,支出比例年均超七成。在两会上,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关键词”频现,让许多来自民生领域的委员、代表感到很振奋,也积极结合自身工作建言献策。

  “市委、市政府很重视各项民生工程,尤其是关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报告里面用9行字概括了9件教育大事。”市人大代表、长安中心小学校长钟晓宇说,“第一感觉就是身为东莞人很幸福,我也更加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踏实做到位。”

  市人大代表、东莞市谢岗医院护理部副主任莫海珍认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既关注民生福祉,又创新发展格局,创新、开放、共享、实干,振奋人心。“作为基层医院的医务人员,我很荣幸能成为一名人大代表,提出我们的专业建议,这也充分体现了每个人都能在这个城市实现个人价值、成就人生精彩——这正是东莞的吸引力和魅力所在。”

  委员代表热议▶▷

  多举措优化“民生五位”供给

  为了持续改善民生,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五年,东莞必须切实强化宗旨意识,努力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回应市民群众的多元化需求,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更好覆盖常住人口。

  在教育扩容提质方面,东莞市人大代表、东城虎英小学校长阮美好建议发挥原有学校扩改建费用少、成本低、易操作的优势,在推进扩改建工程的同时,加大原有学校学段结构性调整力度;在增加公办学位的同时,也要引导民办学校规范优质发展。

  东莞中学校长黄灿明关注到了集团化办学的重要价值——培养优秀的学校管理者、“领头羊”。去年,东莞推出了打造“莞邑良师”行动计划,这同样被写进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黄灿明认为,学校办得好不好关键在是否有一批骨干教师、好校长、学科带头人等教育人才,“‘莞邑良师’的打造可以说是抓住了教育发展中的核心工作。”

  “双减”是去年暑假以来教育界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今年也有多位人大代表提出了减轻教师隐形负担、课后服务个性化调整、加快出台适应“双减”的教育评价体系等建议,让“双减”真正做到“减负”又“提质”。

  此外,围绕市民常见的“停车难”问题,东莞市人大代表董康建议,加强停车场规划工作,加大立体停车场的建设力度,对路面绿化和硬化便道进行适当的改造,充分利用公路、现有的便道和路边资源,最大限度的挖掘停车资源,同时,提升管理水平规范和加强停车管理,有效规范停车秩序,严格规划商住区的停车位配比,提高停车位配置标准等。

  来自虎门的政协委员、致公党东莞市委会社会服务委员会副主任李梦伟曾在社会工作领域工作多年。她此次带来的提案中有3个是养老话题,从关注老年教育、做好在住宅小区配置老年人活动场所、建立老年就业机制提出了建议。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优化学位、病床位、养老床位、岗位、停车位“民生五位”供给,东莞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升软实力▶▷

  推动千万人口深度融合

  “文化是千万人口和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的黏合剂。要让千万人口以东莞为家、落户东莞、爱上东莞,需要满足千万人口的文化供给,强化更深层次的文化认同。”东莞市新任人大代表、市文化馆馆长黄晓丽说。

  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民生工作就是解决市民最关心的身边事。

  东莞市人大代表、万江医院院长谢炎燊说,如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病人越来越多,转诊服务及门急诊报销不方便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他建议,优化社区转诊流程,让广大市民就医报销更加方便,“建议特定病种直接在当地镇街医院社保结算,符合相应病种诊断的病人直接到定点医院就诊,对因抢救、危重病、外伤到定点医院急诊病人的报销费用,病因明确的,在定点医院直接进行结算”。

  报告吹响了东莞迈入“双万”新赛道、赛出东莞新速度的新号角,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市政协委员、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胡文辉说,市医保系统将把“兜底线、保基本、惠民生”作为全体医保人的价值追求,通过不断完善保障制度,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奋力解除全市人民的疾病医疗后顾之忧。

  “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就是对高品质健康生活的要求,也是卫生健康工作的追求。”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张巧利介绍,为了向市民提供高层次、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能看上病、看好病,新的一年,市卫生健康局将立足“双万”新起点,构建更加完善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高水平医院建设、进一步加强校地共建、进一步推进镇街医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引进高层次医学人才力度。

  千万人口的新东莞,正通过发挥自身在城市治理、公共服务、文化生态等方面的优势,日益缩短与“北上广”间的民生差距,更用独特的软实力、软环境,打造着“对人才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南方日报记者:叶永茵 吴擒虎 唐卓 朱晋 郭文君 欧雅琴 李玲玉

  于羽佳 薛屏 丘想明 韦基礼 张珊珊 张莎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统筹:龚名扬

编辑:陈司悦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