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省委农办主任:抓基础补短板 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2019-01-16 16:10 来源:南方网 全媒体记者 胡新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杜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重中之重,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农业农村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但是,广东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仍较薄弱,全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不充分;四化同步不平衡,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充分;农民持续增收不平衡,经营性、财产性增收和贫困户低收入农户发展不充分。特别是乡村治理机制相对滞后,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镇化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积累了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全符合广东实际,完全符合农村发展实际,是广东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广东省委农办主任陈祖煌认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立足省情农情,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从基础抓起,从短板补起,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下大力气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不停顿不断档

  力争十年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

  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基础建设等短板,坚持先整治后提升,以示范带动、梯次创建、连线成片、全域推进方式,滚动建设美丽乡村,力争用10年时间从根本上扭转农村落后面貌,是省委、省政府部署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较为突出的难点是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污染、乱搭乱建等。在我省去年印发的《关于2277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2018年,2277个贫困村要基本完成“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村容整治任务,消除脏乱差现象,健全长效保洁管护机制,基本实现村庄干净整洁。

  据统计,截至去年10月31日,全省2277个贫困村中,有15212个自然村启动了“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等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占总数的80%。2277个省定贫困村已累计拆除危旧废弃房14.7万间、面积460万平方米;累计清理各类垃圾35.4万处、141万吨。

  陈祖煌介绍,2017年在全省农村掀起的“三清三拆三整治”热潮只是我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开端,“在‘三清三拆三整治’不降温不停顿的同时,必须不断档推进‘三建立三开展三实行’工作”。

  具体而言,“三建立”就是利用旧石块、砖瓦等,在公共场所、房前屋后建立栅栏圈围,建立“门前三包”责任制,防止房前屋后重回乱堆乱放状况,建立长效保洁机制,配置完善保洁员制度;“三开展”就是要开展拆旧复垦复绿土地登记造册等前期工作,开展村庄清旧补绿、拆旧复绿工作,鼓励开展美丽庭院创建等;“三实行”则是实行人畜分离、家畜集中圈养,实行卫生改厕,实行雨污分流、污水排放管道收集或等工作。

  ▶分阶段分步骤

  2050年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三农”领域出现了积极变化:农民收入增长持续快于城镇居民,农村成为促进协调发展的重要领域;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美丽乡村建设逐步深入,农村电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保持高增长,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成为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45项国家农村改革试点落户,广东成为全国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试验地。可以说, “三农”工作在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压舱石”地位越来越明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一蹴而就,要分阶段分步骤推进。”陈祖煌表示,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即到2020年,主要是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基本形成乡村振兴发展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广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的是要按照中央提出的目标任务,既围绕乡村全面振兴要求系统全面谋划,也分阶段分步骤推进。

  陈祖煌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始终坚持党管农村这个原则不松懈,确保“三农”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就“三农”谈“三农”,更不能以农业“一农”代替“三农”,要坚持城乡发展一盘棋,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工作一起抓,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同时,推进广东乡村振兴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珠三角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市场化、城市化水平较高,有条件有基础在实现乡村振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努力在实践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上提供重要示范;粤东西北地区主要是结合资源禀赋,突出产业、生态、文化特色,加快补齐乡村振兴短板。


  地方探索

  阳山县:

  发动村民整合整治土地 三年筹资2亿元以奖代补

  2017年12月6日,在阳山县岭背镇岗头村石下自然村,在一个简易制作的抽签项目面前,164户村民在村民小组长李志高的指挥下,依次抽签,“19、51、99……”报数字的声音不断传来。

  石下村土地整合正式启动,把以前零碎的土地全部整合为164块土地,真正实现一户一地。

  石下村发生的一幕只是阳山县土地整合整治的一个缩影。作为山区农业大县,阳山农户承包的土地零碎分散,户均承包土地约4.1亩,一户少的八九块地,多的达50多块,造成耕作成本高、产出效益低,严重影响了适度规模经营、现代农业发展,制约了农业农村现代化。

  从去年8月开始,阳山研究出台了“三个全域两大攻坚”系列行动奖补政策,,计划三年筹资2亿多元对耕地整合整治项目进行奖补,坚持先干先奖多补,2017年启动整治的奖补80%,2018年启动整治的奖补70%,2019年启动整治的奖补50%,激发群众大干快干抓紧干的热情。

  以石下村小组为例,该村充分利用阳山以奖代补补贴土地整合的政策,积极整合农机补贴、农资直补、基本农田管护金等各项支农惠农项目资金捆绑投入,土地整合整治594亩,修建三面光灌渠5条共1850米,修建机耕路3条共2650米,修建农业面污染源收集池4个,平整土地200亩,申请县级财政奖补68万元,而村民没有投入一分钱。

  石下村村民蔡桂花介绍,“以前一到农忙时,对于水源先后到达农田的问题经常争得面红耳赤,这样大家农田的水既蓄水不够还影响邻里的关系,现在土地连片整合了,水利灌溉设施、机耕路都按照实际情况规划设计建设,也不用为田头水的问题而争吵。”

  2017年12月21日,清远市农村耕地整合工作现场会在阳山县召开。4个土地整合整治试点的成功经验引起了与会者极大的兴趣:从杜步镇东江村将2768块细碎田地整合为582块,到岭背镇水建、犁头、岗头村连片土地整合整治示范点修起了15条共4.45公里长的机耕路;从七拱镇火岗村整合土地过程中修建农耕设施,到大崀镇松林村土地置换整合后引入投资主体,发展休闲观光体验式旅游农业。

  东江村党支部书记陈日新介绍,村里在整合土地时遵循“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原则,不仅通过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再表决通过整村推进土地整合整治工作方案,还按照“一事一议”方式,村民共同协商。不同村或同村不同户之间灵活并地,由农民对地块面积进行核实,并自发对土地进行互换和整合,稳步推进土地整合整治工作。

  截至2017年11月底,阳山县完成耕地整合整治的经济社达到1638个,占总数的54.5%;完成整合17.28万亩,占二轮承包土地面积的58.7%;完成整治9.23万亩,占二轮承包土地面积的31.3%。

  ■点评

  陈祖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大国小农“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农情,要注重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阳山开展土地整合整治,实际上就是落实总书记要求,把小农生产引进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基础性的重要举措。阳山县土地整合整治基本实现了“田成方、地成块、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耕”的美丽新田园,解决了细碎化问题,实现了一户一地耕作,同时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接下来应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契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推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注重发挥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产品商品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发展载体。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注重因地制宜,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宜大则大、宜小则小,不能搞一刀切;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梅县区、怀集县:

  创新村庄土地票据化交易 用“定心丸”换来“赞成票”

  “若非顺利拆掉几百间猪舍牛栏和厂棚危房,我们村根本不可能建成这么宽阔的村道,更不可能有地方来建设我们的文化楼和活动广场。”去年9月12日,梁村镇花石村剑峰自然村村民理事会的老梁一大早就来到中心区一排刚刚谈下来要拆的土泥房旁边,与进场施工的人员商量如何利用钩机更快把它们推倒。距离施工点几十米远,本来属于他家的一间15平方米的猪舍,是怀集县第一处以“土地票据化交易”模式拆除的私人房产,腾出来的土地一年后成了该村文化广场的一部分。

  时间倒流至2015年6月,怀集入选广东第二批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花石村成为示范片的主体村之一,需要对村庄现有的交通、供水、供电等公共基础设施网络进行更新改造以外,还必须增加广场、公园、文化楼等一批高标准的配套基础设施。如此大规模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无疑要占用大量的建设用地。

  在游说村民拆除旧屋给新村建设腾出土地的过程中,经历了多次碰壁后,他们想到了一个全省农村似乎都还没有试过的办法:对计划要拆除的旧屋,先开据一张“借条”给屋主,土地盘整出来后规划出宅基地,再按“借条”上的面积还回给原屋主,“借条”上的面积不足以抵扣,原屋主可向其他村民购买他们多余的面积来补足。

  对花石村提出的办法,梁村镇委、镇政府会同国土、建设等有关部门与村干部反复调研论证,并报经县委、县政府同意后,农村建设用地的票据化交易模式,由此在怀集正式诞生。

  目前,怀集县梁村镇的花石村、洊水村、镇武村和岗坪镇的庞庙村等行政村的新农村建设中,均已开始推行票据化交易。据黄国初介绍,该镇以票据化交易模式拆除和正在拆除的旧房屋已经逾千间,其中镇武行政村540间,花石行政村400间,洊水行政村60间。由于村庄的更新改造是以村民自主自愿的原则来开展的,因此,还有很多列入计划的“空心村”仍在协商当中,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自然村推行该模式。

  无独有偶,梅州市梅县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三清三拆”工作,也采取了几乎同样的方式,来处理所拆的废旧房屋、茅房、猪牛栏等的土地权属问题,经过统一丈量、登记确认、统一公示后,发给屋主凭证。

  梅县区松口镇桃宝村村民黄俊家破败的老祖屋,因多年失修,一直闲置被列入了“三清三拆三整治”范围。而最初黄俊始终不同意拆除。“主要是心里没底,不知道拆掉后这地方还是不是我的”。

  在拿到自己签名确认、村民理事会盖章、村民小组组长签名、村委会意见公章等内容,同时附上拆除的四址指界图的土地凭证后,黄俊踏实地同意了拆旧,并在旧址上种上了蔬菜。

  如今走进桃宝村,几乎看不到危旧房以及破败的猪栏、茅厕等,取而代之的是绿化地、正在新建的房屋等。

  以发放土地凭证的方式,区分处理所拆房屋等的土地权属问题,得到了村民的广泛支持和认可,换来了村民对“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的“赞成票”,新农村建设也得以顺利推进。

  目前,梅县区已发放清拆土地凭证778张;清理村巷道、乱堆乱放845处,房前屋后、杂草、积存垃圾972处228吨,沟渠池塘269处;拆除危旧房2799间,共97965平方米,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176处,共2776平方米,拆除非法违规商业广告、招牌687处,共3910平方米;完成生活污染、生活污水、水体污染整治599宗,拆除后复绿64处12550平方米。

  ■点评

  陈祖煌:“三清三拆三整治”关键是要组织好、发动好群众,让农民参与到其中。村民们支持新农村建设,把危房拆掉,拆掉以后就出现了空地权属问题。拆完后通过国土或者是农业部门给颁证。这个凭证证明这一块地使用权还是属于农户所有,但是所有权是属于村集体所有。拆完以后这一块空地将来是干什么呢?建小广场、停车场、小公园还是建其他的公共设施,大家一起讨论协商。但这块土地的使用是农户贡献出来的,村民就要认可。这个凭证就是保障农民的权益,例如将来村里面搞一个村企的事业可以入股分红。梅县、怀集等地做出积极探索,关键在于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让农民自己来讨论决定自己的事情,实际上这就是一个自治的过程。

  全媒体记者 胡新科

编辑:梁惠敏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