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专利申请破万 专利授权创7年来新高

珠海

2016-04-20 15:24 来源:南方网

    2015年,珠海市知识产权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为契机,大力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增强,全市知识产权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工作亮点和成效

    一是专利结构不断优化。2015年全市专利申请突破1万件,达到11334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420件,同比增长39%,发明专利申请占专利申请总量近40%,占比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全市发明专利授权1240件,同比增长104%,创近7年来新高。百万人发明专利申请2712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2.5件,超额完成《珠三角规划纲要》九年大跨越考核任务。二是专利含金量高。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分体式壁挂机壳体(13-01)”专利获第十七届中国外观设计专利金奖,丽珠制药、格力电器、炬芯科技等3家企业的5项专利获第十七届中国专利优秀奖,获奖总数约占全省获奖项目10%。溢多利等4家企业9项专利获2015年度广东专利奖。截至目前,我市累计获得中国专利奖26项、其中金奖3项,广东专利奖51项。三是知识产权对企业创新支撑作用不断凸显。新增格力节能环保、优特电力2家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累计省级示范企业达到12家;新增迈科电子1家企业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标准认证,实现了零的突破。四是知识产权运营特色试点平台建设初见成效。横琴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成为全国知识产权运营特色试点平台。作为全国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平台获中央财政资金支持5000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着力谋篇布局,知识产权深度融入创新驱动发展。一是坚持把知识产权工作深度融入创新驱动发展进行谋篇布局,率先制定了《珠海市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 年)》,提出实现知识产权支撑创新驱动发展“8个新突破”目标、 6大行动举措、29项具体任务,为推动珠海建设成为国际化创新城市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围绕《珠海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工作方案》各项任务,制定《2015年珠海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提出40条具体的工作措施以及目标要求,分解到知识产权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各区贯彻落实。三是定期召开各区知识产权工作会议,健全完善知识产权发展目标责任制,将《珠三角规划纲要》“九年大跨越”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拥有量指标纳入全市科学发展观考核体系,并对各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进行考核评价,确保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知识产权战略融入创新驱动发展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推进。四是落实市人大审议意见。市人民政府安排我局会同相关部门,按照珠海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关于珠海市知识产权工作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制定整改措施并逐项落实。五是围绕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统一知识产权综合保护和管理机制,推动国际知识产权运营交易的建设,开展横琴自贸片区建设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研究,形成《横琴自贸片区建设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研究——知识产权报告》。

    (二)着力推动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发展,试点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一是推动横琴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成为全国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特色试点平台。平台建设责任主体“横琴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于2015年3月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目前,平台的发展战略、定位以及发展目标已经初步明确,主营业务系统将于2016年上线运行,全面拓展各类知识产权交易运营业务。二是试点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我市作为全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试点城市,获中央财政资金1000万元支持,市政府已同意配套3000万元,成立珠海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质押融资提供部分风险损失补偿,降低融资成本,进一步拓宽知识产权产业化融资渠道,为科技型企业发展注入动力。

    (三)着力加大财政投入,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和运用效益进一步提升。一是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激发创新主体的能力和活力,认真落实各项资助、奖励政策,对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受理符合491件专利给予资助共347万元。二是市政府对获中国专利奖项目予以配套奖励政策激励作用凸显,在第十六届中国专利奖中,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5个项目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市政府在省政府重奖的基础上给予配套奖励资金150万元。三是开展各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认定和推荐工作,2015年新认定市级优势企业8家、省级示范企业2家、国家级优势企业2家,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共有市级优势企业79家、省级示范企业12家、国家级优势企业4家。四是开展专利工作先进单位奖励,对14家专利申请工作先进单位进行奖励。

    (四)着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加快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一是大力支持和引导行业协会健康发展,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有资质的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及法律服务。支持炬芯科技等10家企业签署知识产权自律公约,鼓励协会建设维权援助中心,快速协调会员之间的知识产权纠纷。支持协会建立知识产权讲师团和专家库,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宣传培训、法律援助等方面专业服务,提升会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维权能力。二是加大对知识产权代理服务行业的培育力度,加速发展专利、商标、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代理服务。深化百所千企知识产权服务对接工程。完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信用评价、诚信公示和失信惩戒等机制,促进知识产权代理服务市场有序竞争。对代理发明专利申请获得授权的机构给予资助,提高代理服务机构水平。

    (五)着力加强和改进执法保护,知识产权法治和市场环境进一步改善。一是结合“护航”、“两建”及“双打”等专项行动要求,制定并印发了《珠海市知识产权局2015年专利执法维权工作方案》、《珠海市知识产权局处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操作规程》以及《珠海市知识产权局查处假冒专利行为操作规程》,规范执法。二是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加强打击假冒专利行为。联合市工商局、市质监局、香洲区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开展了多次联合执法检查行动,出动执法人员共40人次,检查药品、日化用品、汽车零配件、润滑油等商品1660余件。全年处理假冒专利和专利纠纷案件3件,结案3件。三是建立信息公开平台,在珠海市科工信局网站公开案件信息公开方案以及历年来做出的专利行政处罚决定书,累计公开专利行政处罚信息5件。加入“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累计录入假冒专利案件共18件。加强案卷规范管理,及时将信息、案卷情况报送国家、省、市相关部门。

    (六)着力加强宣传培训,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一是采取分行业、分片区、分专题等方式,组织普法及知识产权相关知识系列讲坛活动,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4.26知识产权宣传周”、“第九届中国专利周”等宣传活动共11场,全市“三高一特”重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约800人参加了“珠海市知识产权系列讲坛”活动。二是组织开展知识产权进校园活动,在市文园中学等4所中学开展“我们身边的知识产权”系列宣传活动,提高青少年知识产权意识,共有1600多名师生参加。三是借助微信公众号、QQ群等新媒体进行知识产权信息推送,传播知识产权资讯,大力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浓厚氛围。

    三、2016年工作设想

    (一)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做好《珠海市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 年)》的贯彻实施工作,明确责任主体和时间节点,确保目标任务落实到实处,完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今年上半年,我市将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建设知识产权强市的意见,对我市全面推进知识产权战略作出整体部署。

    (二)大力推进横琴特色试点平台建设。推进平台探索开展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和跨境交易等特色业务,研究并制定《珠海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实施方案》,建立市场化运作模式,将横琴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打造成科技金融的试验田和知识产权跨境交易的桥头堡。依托横琴新区,探索横琴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建设。

    (三)如期完成试点城市创建任务。全面总结和评估2013年以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创建工作,研究和解决知识产权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按照《珠海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工作方案》的要求,部署和落实2016年试点城市创建的各项工作任务,通过国家考核验收。

    (四)实施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和规范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程序、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制度。加大市、区两级联合执法力度,重点打击高新技术领域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推进行业协会知识产权自律保护工作,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提高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

    (五)强化创新主体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优化各级财政政策,指导各区制定和完善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鼓励各区完善知识产权资助、奖励配套、贯标补助等政策,促进知识产权申请实现以量布局、以质取胜的发展态势。深入开展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工作,大力推进企业贯标,培育一批国家、省和市级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遴选和推荐一批优质专利参加国家、省级评奖活动。

    (六)建设高水平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加强知识产权人才政策研究,将知识产权人才纳入全市人才政策中。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引进和培养,大力引进和培养能胜任知识产权运营、评估、预警研究分析、诉讼服务、涉外服务的各类高层次人才。

    (七)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推动制定有利于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壮大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规模,深化百所千企知识产权服务对接工程。支持行业协会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培训、法律援助等方面专业服务。

    (八)创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环境。加大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力度,创新宣传模式,丰富宣传内容,多形式、多渠道推动知识产权的宣传普及和知识产权文化建设。

编辑:刘晓丽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