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创新驱动发展 广深如何破题

2015-03-16 17:25 来源:南方网 张玮

  当前,广东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主动适应新常态实现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关键是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根本途径是走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前不久召开的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总抓手。9日,省长朱小丹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广东要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新优势,努力当好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

  广州和深圳,一个集中丰富的科技资源,一个拥有活跃的企业市场,两大“巨头”如何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在新一轮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龙头作用,并把科技创新能力逐步辐射到粤东西北?来自广深两地的不少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更多地把目光聚焦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广深如何破题”纷纷建言献策。

  广州

  发展总部经济引进创新企业

  作为省会城市,广州各种资源汇集,更是广东科教力量最集中的地方。据统计,广州拥有76所高等院校,占全省2/3,在校本科生数量接近90万人;集中了全省77%的科研机构、100%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如何利用好各种资源,推进机制体制改革,把广州优质的科技资源转化为科技创新成果,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高科技企业,推动广州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是广州面对的重大考验。

  营造宽松环境鼓励创新

  在前不久召开的广州市“两会”上,广州提出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实施羊城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推进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和人才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此外,广州还提出了全面创新的理念,采取科技与金融融合的办法,并希望在发展总部经济的同时,引进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引领广州的科技创新发展。广州提出要争取新设一批新型金融机构,重点建设广州国际金融城和南沙现代金融服务区。推进总部经济发展,实施总部招商行动计划,加紧在建总部项目建设,吸引航空、会展、电子商务、互联网、智能装备等一批总部项目落户;培育本土总部企业,推进华南新业态总部基地建设,发展泛珠总部经济区。

  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广东省委员会副主委、广州市副市长王东说,企业是创新驱动的主体,广州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要发挥好企业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对此,一方面,广州的企业要敢于打破条条框框敢闯敢干;另一方面,广州也要为创新人才提供更加优越的条件,包括大学毕业生的入户、就业、住房补贴等,构建一个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环境。“政府应着力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各种创新要素能够充分自由高效地流通与聚集。”王东说。

  主动作为设科技金融平台

  “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创新欲望强烈,经济就有活力!”省人大代表、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副主任王越西坦言,过去广州在全省关于科技投入的考核中排名靠后,接下来将把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政府引导、拉动社会投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是新设立的机构,王越西认为,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这个新机构的自我角色定位是政策制定者和政策执行监督者。

  去年7月,《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印发实施,今年上半年还将进行修订。王越西介绍,广州将继续增加对科技方面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如企业有研发机构的和企业在研发上有投入的,给予一定扶持。这意味着对科技计划项目的投入将更加“普惠”。他说,对那些脑里有创新想法、手上缺钱的企业或个人,广州将主动作为,为他们设立科技金融平台,并帮助他们与“天使投资人”对接;让有创新能力的人不缺钱,让千里马与伯乐互相找到。

  改高校评价标准促出成果

  省人大代表、暨南大学校长胡军说,挖掘高校资源,推动创新驱动,高校的责任义不容辞。从世界各国的创新发展来看,各个创新区域的发展背后都有高校的身影。他说,推动创新驱动战略,高校要转变观念,转变对研究人员的评价方法,鼓励他们与市场相结合、与企业相结合,转化科研成果。“以往的评价标准,只是考核研究人员的课题项目和论文,因此,科研人员不太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市场需求。”胡军说,目前高校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正在推进改革。以暨南大学为例,今年该校对两名专门从事企业科技项目研发的研究人员评为教授,以此引导全校的科研人员转变观念。

  “不过,改革的成果有一定的滞后性,相信广州的科教资源会被充分挖掘。”胡军说。

  省人大代表、广州大学校长庾建设说,创新驱动战略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引领。当前国家间竞争日益表现为城市之间的竞争,而提升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他认为要让高校成为提升广州文化软实力的主力军,通过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促进高校的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大学鼓励创新、传承文化、服务地方的校园文化氛围。

  南方日报记者 赵杨 赵琦玉 刘冠南 陈捷生

  深圳

  强化高教体系吸引全球人才

  作为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最大、集聚性最强、技术创新最活跃的城市,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深圳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与此同时,深圳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科研力量稀缺的现实也不容忽视,对此,深圳市政府近5年来一直在用“有形的手”悄然补齐短板。省人大代表、深圳市长许勤9日表示,深圳重点推行的举措中,重要的内容就包括了完善和强化高等教育体系,强化人才政策,鼓励草根创新和创客活动。

  吸引全球人才来深创业

  多年以来,深圳创新力量的显著特征是“4个90%”,即90%的研发人员、90%的研发机构、90%的科研投入和90%的专利产出均来自企业,这一体系最大的优势就是将研发、生产和市场进行了有效对接。一组数据很有说服力:2014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640亿元以上,是2009年的2.3倍,占GDP比重超过4%;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文化创意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规模达到1.88万亿元,5年增加1.1万亿元以上,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35%,对GDP增长的贡献超过50%;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66.2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

  许勤表示,接下来,深圳将重点推行三大举措。一是完善和强化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在已有的深圳大学、南科大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之外,“十二五”期间引入国内外著名高校,建立高等特色学院体系,“2010年的规划是建设10个,现在已经引入了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深圳吉大昆士兰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湖南大学罗切斯特理工设计学院(深圳)等。二是强化人才政策,包括自身培养和引入全球创新人才、高校毕业生来创新创业。三是鼓励草根创新和创客活动,“现在每年六月都会举行创客文化周,丰富创新层次”。

  培育扶持小微创新企业

  深圳的创新活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创客。省人大代表、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认为,在当下的经济结构转型攻坚期,唯有培养和扶持海量的小微创新企业,才是决定转型是否成功和中国经济日后生死存亡的关键。

  “千万不要把创客理解为草根、低端和山寨,这只是处于早期阶段,这里面隐藏了大量海归博士,他们充满创意才华,他们的梦想大得很。”对于近两年来政府越来越重视创客,刘若鹏认为,这意味着,“深圳终于可以往硅谷方向走一步了”。

  刘若鹏认为,政府此时应狠狠加一把火,“并不是说财政要给他们多少钱,而是要对企业、企业品牌加以重视,并把这些企业拉到投资人面前”。刘若鹏说,深圳有很多中小微企业已经有了很好的创新成果或创业多年,但外界并不知道,资源与创新企业还离得非常远。“我觉得深圳在一些公共平台的搭建上还可再下工夫,比如举办大量的创业比赛,以及给小型创新企业搭建路演空间、网上发布、视频等,吸引全民投资。”

  力争示范区建设先行一步

  许勤说,深圳正逐步实现从应用技术创新向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前沿技术创新转变,从跟随模仿式创新向源头创新、引领式创新跃升。

  “深圳当下讲创新,已不能满足于科技创新,而应该强调全面创新,把金融、企业、社会文化、理念等各方面要素调动起来,形成综合创新体系,构建创新生态链。这也可能成为珠三角再次先发的路径,有利于广东的发展。”许勤说。

  对于省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的争取将珠三角建设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提法,许勤表示,深圳在示范区的建设上先行一步,将为珠三角增加分量,深圳也会在广东创新驱动新阶段担负起自己的角色,更多地与珠三角各城市联手,使广东成为全球重要的创新区域。下一步,如何把创新能力覆盖到粤东西北地区?许勤说,创新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形式、策略政策和规划考量,粤东西北地区可结合本地实际、产业结构特征去建立创新目标和路径,通过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张玮

  本版统筹:陈捷生

编辑:刘艳秋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