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海归”创客的雷达梦

2018-01-15 17:19 来源:南方网 刘灏

  笔者再一次见到包晓军,是在他正式同意接受采访的两个月后。当天,笔者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位于珠海唐家湾的珠海纳睿达科技有限公司,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等待,才见到了面带歉意的包晓军。由于两家投融资机构的到访,包晓军不得不将专访推后。包晓军的时间表排得再也腾不出空进行更多工作安排了,这种把计划好的工作推迟的“戏码”,几乎每天都会在包晓军的生活中上演,“如果安插了临时的安排,那就只能把原本定好的计划推后,没有别的办法了”。

  虽然笔者已在早前的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珠海赛区)和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的决赛中,见过包晓军两次,可从未如此近距离地端详这位腼腆的企业负责人。皮肤黝黑的包晓军身高约1.75米,穿着一件不新却干净整洁的浅蓝色衬衫,这位70后“海归”和许多创业者一样,全身散发出干练、有闯劲的“创客”气质。

  采访时,我们坐在十几平方米的会议室里,包晓军向笔者介绍起“纳睿达”这个名字来。他说,“纳”代表“纳米”,代表精细化的现代科学前沿技术,也代表“海纳百川”的胸怀;“睿”代表“睿智”,代表集成式的现代智能系统;而“达”,则代表他们为之付出了几十年心血的“雷达”。现代雷达系统是集合了电子学、材料学、计算机学和精密算法等高端学科在内的现代集成式、高精尖智能系统。打造出新一代雷达系统,要求珠海纳睿达科技有限公司雕琢出如“纳米”般精细的企业制度和追求极致的现代工匠精神。

“海归”创客包晓军

  笔者在被刨根问底问及“纳睿达”这一名字还有没有其他深意时,原本腼腆的包晓军一改往常的拘谨,兴奋地说起“纳睿达”的另外一个含义,同时也道出了他这位“海归”创客的雷达梦。他说,“纳”还代表着“广纳贤才”,“睿”还代表着睿智,而“达”则代表着通达全社会、全人类的雷达之路。这个名字饱含着包晓军及其团队对未来的愿想,他们希望通过接纳更多有志之士,一起完成他们报效祖国、为全人类做贡献的现代雷达梦。如果要详谈包晓军的这个梦想,那还得从十几年前说起。

  从全球国际一流企业高管 到白手起家海归创客

  2000年,怀揣着对现代先进雷达技术的向往,20多岁的包晓军选择到加拿大攻读硕士学位。经过一番刻苦努力,他获得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电子工程学位和加拿大罗瑞尔大学工商管理学位。毕业后,他就职于全球最顶尖的雷达制造集成公司,并带领团队参与了加拿大和美国政府的多个大型雷达系统研发、建设项目。十多年的从业生涯让他从一名懵懂的雷达“追梦者”,变成一名名声显赫的企业高管,拿着数百万元的年薪,过着令人羡慕的富裕而优越的生活。

  贯穿包晓军十多年雷达生涯的,是萦绕于这位从小在中国长大的赤子脑海中的一个思考:“什么时候我才能有机会带领着团队为自己的祖国研发世界一流的雷达产品呢?”此时早已在国际雷达界“站稳脚跟”的包晓军,静静地等待着回到祖国大展身手的机会。

  2012年前后,创业的热潮再次在华夏大地涌起。包晓军认为,回到祖国创业的时机开始成熟。没有过多的考虑,包晓军开始游说那些他物色已久的精英。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建立了一支十多人的“归国小分队”。

包晓军到加拿大攻读硕士学位

  2014年,恰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响彻祖国每一个角落,包晓军辞去了原公司技术设计总监的职务。团队的其他成员紧随其后,也纷纷辞去原来的工作,并逐步着手规划自己和家人回国的相关事宜。眼看着回国的日子越来越近,包晓军和他的团队遭遇了他们回国创业的第一个困难。

  几位原本要一起回到祖国打拼的伙伴出于家庭不支持、对未来充满担忧等原因,开始慢慢打消归国创业的念头,而其他原本信念坚定的团队成员受到这些情绪的影响,也变得犹豫不决。“我很明白,在当今社会凭个人之力就想闯出一番事业,那是不可能的。当时我是非常担心的,没有一个可靠的团队,怎么能迅速地开展工作呢?”包晓军坦言,这件事情对他的打击非常大。或许,一个人的处境越是艰难,越能体现出他理想和信念的坚定。梦想没有给包晓军过多调整的时间,便鞭策着他拖着仅存的“星星之火”,购买了飞往中国的机票。就这样,2014年,加上包晓军在内的7名创业者,携一家老小回到了他们心系已久的祖国大地。

  雷达系统的研发工作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这项工作见效慢,资金回笼周期非常长,倾尽当时包晓军和团队其他人的所有,都不足以开启这项耗资巨大的研发事业。所以在回国前,包晓军已经和国内的意向投资人达成了协定,以保证有充足且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他们团队完成新型雷达的研发工作。“原本我们还天真地觉得,在排除万难回到祖国后,就能以百分百的精力和热情投身新型雷达的研发工作,没想到,更大的考验还等着我们。”迎接包晓军团队回国的,不是鲜花和美酒,而是投资人的“闭门羹”。包晓军无奈地说道:“当时,他们要推翻原来商定好的协议内容,和我们重新谈‘条件’。”

  珠海政府牵线搭桥 雷达事业回归正轨

  在回国后的数月里,包晓军周旋于投资人之间,长时间的忧虑使他夜不能眠,不到三个月,他的体重下降了近20斤。“实话实说,我们这群人要重新找工作真不是难事。但当初是我把他们拉回国的,是我许诺他们一起努力就能实现梦想的。我想,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辜负他们对我的信任。”包晓军回想起当时的处境,向笔者说出了这么几句话。

  就在包晓军夜不能眠,对资金问题一筹莫展时,珠海市的几位领导找上门了。“当时珠海市的主要领导,了解到我们这个团队,而且很理解我们发展这个事业的急迫心情,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对我们这个项目的理解是远非其他人所能及的。他们和我说,政府会尽力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就这样,在珠海市相关部门的帮助和牵线搭桥下,包晓军团队迎来了新的投资人。

  在谈及企业选址的问题时,包晓军说,他们考察过国内几个城市,思前想后,综合了各个城市的利弊,他们最终将企业落户到了珠海。做出这个决定,有几个重要的原因。第一,珠海的城市和自然风光怡人,气候温和舒适,而且生活、工作节奏相对较慢,“这和国外的情况比较相似。对于我们这些在国外待了十几二十年的人来说,找一个相对类似的工作、居住环境,有助于我们更快地调整状态,更快地适应当地的工作节奏”。

  第二,在研发阶段,雷达系统需要进行频繁的测试。通过测试获得大量可靠的数据,再进行数据分析,这样才能对雷达系统进行深层次的调试,达到系统高效运作的效果。而进行雷达测试,对测试地的环境条件要求非常高。“我们需要非常平坦的‘地面’,周边连树都不许有。”包晓军说,珠海恰巧完全符合这个要求,“这个城市非常好,整个城市的海岸都十分平坦。我们不需要重新找地填平,就可以直接把雷达放置在低海岸,隔400—500米设个目标就可以测试了。”

  而选址在珠海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上文提到的珠海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我们接触了珠海市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的领导,感觉他们的工作作风非常务实,也非常清廉。这对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毕竟我们只精通于雷达的研发工作,对国内的工商、税务和其他办事制度完全就是门外汉。只有高效地解决我们不熟悉的问题,才能让我们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研发工作中去。”就这样,包晓军团队将企业落户到珠海,并开始正式运作珠海纳睿达科技有限公司,开启了他们的“雷达创业”之路。

珠海纳睿达科技有限公司

  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为雷达梦

  雷达事业开展初期,包晓军团队研判了国内外雷达行业的形势,决定以天气雷达作为进军国内雷达行业的切入口。“天气雷达相对于航天、航空、航海等其他雷达系统来说,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市场需求也比较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先从民用领域入手,而不直接做军事领域的研发。”尽管天气雷达系统在技术方面要求相对较低,但它毕竟是个集成式系统,用包晓军的话来说就是,无论它应用于什么领域,只要是雷达系统,都是“电子系统的皇冠”。“中国雷达系统和国外的相比,最大的差距不在于某一模块的技术开发,实际上中国在单个模块的技术水平几乎都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差距在于系统集成。”包晓军说,“系统集成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我们的主要目标,就是将各个技术模块更好地融合到一个集成系统里。”

  当时,很多人对包晓军团队持怀疑的态度,他们甚至觉得,包晓军和团队的其他人就是一群骗子。可对于包晓军来说,当时的质疑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研发雷达系统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个刚成立的小型民营企业,居然要做国内许多大型研发机构都难完成的工作,在常人看来,那是天方夜谭”。

  面对质疑声,包晓军团队的处理办法就是置之不理。“我们可管不了别人怎么说,我们只管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从定下了研发天气雷达的目标开始,团队里的每一位成员便开始各司其职,夜以继日地为共同的目标打拼。

  “虽然说我们只管做好自己的工作,可压力还是很大的,不尽快做出一点成绩,怎么对得起信任我们的人呢?”值得庆幸的是,经过数月的努力,这群没有周末、没有假期的“铁人”,研发出了一系列雷达模块产品。2015年,由国内一所知名大学的20多位领导、专家组成的团队,来到珠海纳睿达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走访调研。在看到许多成形的雷达模块后,领导和专家们高度评价了包晓军团队的研发成果。“这所大学设立了国家一流的雷达实验室,整个实验室有300多名科研人员,全是硕士、博士、博导等高层次人才。但是他们都做不到的事情,我们做到了。这件事对我们来说,是很值得骄傲的!”此时,珠海纳睿达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仅八个月,而包晓军的团队也只有十几人。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包晓军团队的研发能力,可包晓军自己非常清楚,团队所取得的成绩只是阶段性的。“我们必须更加努力,不断地加快我们的研发步伐。”毕竟,包晓军的梦想不仅仅是研发出零散的雷达系统子模块那么简单,他要做的,是创造出高性能、低成本且可同时适用于多个领域的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

包晓军在实验室测试

  功夫不负有心人 成功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包晓军团队没日没夜地干起了从天线和射频的系统前端,数字中频和软件的系统后端,到系统测试和集成的整套雷达系统研发工作,最终,他们完成了可应用于天气探测领域的全极化有源相控阵雷达的设计、研发工作。这款雷达系统采用尖端的全极化阵列天线波束成形技术和商品现货COTS软件设计,有效提升了雷达系统的性能价格比和系统可靠性,实现了高度集成和小型化。其灵活的波束控制和快速的扫描模式可获得更高时空分辨率,大大提高了对中小尺度强对流目标精细结构的探测精度和质量。

  简单来说,包晓军团队研发的这款新一代相控阵雷达,其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系统内的部分模块甚至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更为重要的是,这款雷达系统的成本非常低,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国外同等级别的雷达系统售价大概在700万—1000万美元,而‘纳睿达’自主研发的天气雷达售价只是700万—1000万元。价格差了五倍多。”新型雷达的成功研发,给包晓军及其团队带来的不仅仅是成就感和满足感,还有实实在在的荣誉。2015年,包晓军被评为珠海市高层次人才,同年,他带领的团队入选珠海市创新创业团队;2016年,珠海纳睿达科技有限公司在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分别获得广东省先进制造行业第一名和珠海市创新创业大赛第一名;2017年,他带领的团队又入选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的引进创新创业团队。

  这些荣誉,是对包晓军团队短时间内取得重大研发成果的肯定和鼓励。笔者很难用几句话概括包晓军和团队其他人在这三年中所付出的辛劳,也很难用言语诉说完成这项需要不断重复的枯燥乏味的任务,需要何种惊人的耐力和精力。笔者想起的,只有那个忙得没有假期和周末的包晓军说过的一句话:“在‘纳睿达’里,我是相对清闲的人,其他人都要比我辛苦得多。”

  “纳睿达”团队的核心成员刘远曦说:“我们这个产品的研发,只用了国外同类产品不到三分之一的时间,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当然,我们所有人也为此付出了几乎全部的时间。例如,我30多岁了也没有结婚,还把我妈拖了进来,让她全力照顾我。”

  另一名核心成员李琳说:“回国之前,我喜欢带着家人到处旅游,回国工作后,我基本没有了空闲时间,工作取代了生活。”虽然付出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他们依然深爱着这份工作。他们坚信,只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团队的共同理想终将实现。

  面对眼前利益不忘初心 只为更长远的共同目标努力奋斗

  如今,和笔者面对面而坐的,已经不再是三年前那个为了研发资金周旋在投资商中间的包晓军了。越来越多投融资机构、银行、投资人登门拜访,希望能投资这个前途光明的科技公司,但包晓军不为所动。他说道:“很多人劝我们不要那么辛苦,别做雷达系统了,直接去卖现成的雷达模块得了。实话实说,如果直接卖雷达模块,‘纳睿达’一年的营业额可以上亿元。但是,赚钱并不是我们这群人回国的目的。”

  包晓军谈起了他对事业的未来规划,他说,研发成功的全极化有源相控阵雷达目前只应用于天气探测领域,近期会逐步转向空中管制、海事监控、国土安全等其他应用领域。“我们回国最大的目标和理想就是把企业建设成为全球一流的雷达企业。为此,我们先从民用市场开始,把产品线推广开来,等条件成熟后,再向军事领域进发,为国防事业做出我们的贡献。”

包晓军和他的雷达研发团队

  为了实现最终的目标,包晓军团队需要一支更为庞大的人才队伍。为此,这支雷达团队将在未来逐步吸纳更多的有志之士,打造出一个强有力的雷达研发团队。包晓军说,“纳睿达”现在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时期。产业化的发展,要求“纳睿达”打造更强大的队伍,打造更能适应目前市场的团队。

  培养一支更为庞大的研发队伍,意味着更大的工作量。包晓军和原有的团队必须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研发工作的同时,兼顾人才培养和企业管理等工作。但对于他们来说,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为了更快地攻破一个又一个难关,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他们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专访结束时,已是中午12点。包晓军看了看手上的腕表,也顾不上和笔者寒暄客套,便准备驱车前往广州,到气象部门和相关人员探讨天气雷达的布控计划了。包晓军用手指着腕表笑着说:“从这里到广州大概要两小时。我约了对方下午两点半见面,所以到了广州以后,我还有半小时的吃饭时间。”对常人来说,半小时的吃饭时间是再正常不过的,可不知为何,“半小时”这三个字从包晓军的口中说出来,显得异常奢侈。

  临别时,笔者对包晓军说:“感谢您给我这样一个亲眼见证国际一流雷达企业从无到有的机会。”希望若干年后,“纳睿达”这个名字能够响彻全世界。

编辑:邓德崇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