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梁卫华:谋划好长远发展战略 以改革创新精神高水平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城市

2019-05-10 08:00 来源:南方网
.

  “目前,几万名澳门人在中山生活工作,我们和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紧密合作,成立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中山办事处为澳门同胞解决生活问题,并提供咨询和联络服务。街坊总会中山办事处的设立,开创了澳门非政府组织代表机构进驻内地的先河,也是配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推动各类社会服务‘跨境使用’的有益尝试,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创新社会服务联动机制进行积极探索。”日前,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市大湾区办主任梁卫华接受南方网副总编辑柳剑能率领的采访组专访时表示,中山将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谋划好关系中山长远发展的战略,以改革创新的精神高水平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城市。

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市大湾区办主任梁卫华接受专访。南方网记者 张传永 摄

  发挥优势资源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记者: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级,您觉得中山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梁卫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中山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山作为重要节点城市,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主要包括:区位优势,中山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深中通道的建设,为中山带来了优越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改革开放40年来,中山已积累一定的产业基础和人才团队;文化优势,中山文化包含孙中山文化、岭南文化和南洋文化;生态优势,中山一直把环境保护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港澳乡亲与华人华侨优势,中山在香港澳门的乡亲众多,同时保持着良好的交流和交往。这些优势将有利于中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优美宜居的环境是中山的比较优势之一。图为中山城区新貌。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摄

  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抓住历史性机遇,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谋划好关系中山长远发展的战略,以改革创新的精神高水平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城市。

  一是积极推动环湾布局向东发展。顺应湾区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推动中山环湾布局,加快城市发展重心向东延伸。坚持将东部沿海片区与中心城区一体规划建设,从市级层面通盘考虑东部沿海片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努力打造国际一流、湾区顶尖的现代化滨海新城。

  二是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开通,深中通道进入全面施工阶段,作为西岸重要节点城市,中山担负着联通粤西的重要任务。中山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系统研究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畅通对外综合运输通道,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翼重要交通枢纽。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推动深茂铁路深江段动工建设,加快南沙港铁路建设,争取尽快广中珠澳高铁前期工作,推进广州地铁18号线延伸至中山,完善中山市域轨道交通规划。加快高速公路建设,推进深中通道、广中江高速、中开高速、西环高速(含小榄支线)、东部外环高速、香海高速建设,做好南中特大桥、西部沿海高速申堂互通、广澳高速世纪大道出入口工程、广东滨海旅游公路(中山段)前期工作。

  三是加强市级统筹和推动镇区同向发力。坚持“四轮驱动”,以市镇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优化市级政府机构职能,强化各组团的资源整合,实现城市功能合理布局、设施共建共享、综合效益最大化。

  四是以广深港澳高层次合作为基础打造国际合作创新区。落实与广州的战略合作,有序推进两市重大规划衔接、基础设施对接等各项工作。加强与深圳对接,在科技创新、交通建设等领域,谋划推进一批重点合作事项。加快推进粤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大力引进港澳创新人才和团队,加强与广深港澳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在中山转化应用。

  构建中山“1+6+7+N”大湾区工作体系

  记者:作为我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综合协调部门,市大湾区办在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简称《规划纲要》)工作中如何发挥统筹协调作用?

  梁卫华:为加强组织保障,我市目前构建了“1+6+7+N”的组织工作体系。“1”为我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陈旭东同志担任组长、市长危伟汉同志为常务副组长的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设立6个专项工作小组和7个重点工作小组,“N”为根据工作需求、政策落地情况,动态设立新的组织措施。

  作为我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综合协调部门,市大湾区办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决策部署,认真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切实发挥好协调、服务、推进和落实作用,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大湾区建设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强化工作统筹,加快制定我市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要点,形成长期、近期相结合的《规划纲要》贯彻实施体系。

  二是强化沟通协调,主动加强与省大湾区办的汇报衔接和港澳的沟通对接,进一步与市有关部门、各镇区紧密沟通联系,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积极协调解决、或向上反映各类重大问题事项。

  三是强化组织推进,建立并动态更新市大湾区建设重点项目储备库和创新政策库,积极谋划和推进一批具有战略性、牵引性、标志性的项目,滚动储备一批有影响力、有含金量的政策措施。

  四是强化跟进落实,细化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和时间表,建立健全重点工作台账,切实做到有目标、可操作、可检查、可监督,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着力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

  记者:在加强大湾区产业对接、提高协作发展水平方面,您觉得中山应围绕哪些方面重点突破?在推动区域产业协作方面尤其是服务业发展方面,市大湾区办将如何谋划?

  梁卫华: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我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山具有一定的制造业基础,在新时期,我市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进一步提升产业实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把中山建设成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一是聚焦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健康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实施三大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打造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二是积极打造智能家电、高端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工业机器人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三是持续推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总部经济、兼并重组等,推动传统产业产品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推行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四是强化现代金融支撑,培育发展特色金融、产业金融、科技金融,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提升金融业整体服务水平。五是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落实“中山人才18条”,推广“创新人才+创新项目”引才模式,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引才生态环境。

按计划,中山市将用5年时间实现规模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1500亿元,图为火炬开发区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生产车间。南方日报记者 王云 摄

  加快推进生物医药科技国际合作创新区建设

  记者:《规划纲要》提到,中山要推进生物医药科技国际合作创新区建设,能否谈一下中山这方面有哪些思路?

  梁卫华:为加快建设生物医药科技国际合作创新区,我市正开展编制创新区发展总体规划研究、年度工作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向国家和省争取在我市开展生物医药创新、医药审评审批、医疗保险改革等方面的政策试点。

  目前,为发挥生物医药科技项目载体的引领作用,我市为支撑创新区建设已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与澳门特区政府正式签订《关于共同创建国家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区合作框架协议》;二是与广东省药品检验所签订协议,合作建设广东省药检所中山实验室;三是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签约共建中国科学院药物创新研究院中山研究院(华南分院)、中国科学院大学药学院中山学院等;四是落地推进香港大学与广东药科大学在中山共建生物医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分中心、生物医药创新平台等创新载体,并于2019年4月初召开“粤港澳大湾区中山生物医药产业高峰论坛”,生物药学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机构共同倡议发起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药物联盟”;五是为推动生物医疗科技发展,我市已向省申请将中山市人民医院纳入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行列。同时,推进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在国际医院建设、人才培养、科研等方面的合作;六是加快建设现有的中德(中山)生物医药产业园、中瑞(欧)工业园、华南现代中医药城、翠亨新区医疗器械产业园,优化提升中山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承载能力。

粤港澳大湾区中山生物医药产业高峰论坛暨2019翠亨新区海归创业春季峰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作主题报告。 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摄

  在此基础上,我市下一步将继续坚持以开放合作带动产业创新、服务创新,积极向上级争取先行先试政策,力争到2025年实现健康医药产业规模3000亿元以上,将创新区打造成为生物医药研发和制造基地、国际高端医疗和科技服务集聚区、健康领域高层次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主动对接广深港澳科创走廊

  记者:近期,中山引进了中国科学院药物创新研究院华南分院、哈工大机器人无人装备和人工智能中心等一批重大科创平台,主动对接广深港澳科创走廊。请问中山在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面将有哪些重要举措?

  梁卫华:中山将深入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同时结合自身特点,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一是重点引进建设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华南分院、哈工大无人装备与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其中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华南分院已经开展运作,依托大湾区生物医药创新资源,构建国际先进综合性创新药物研究中心,哈工大无人装备与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已有20余个项目入库,涵盖机器视觉应用、智能医疗设备、智能制造及系统集成等。二是争取高水平大学规划建设取得突破,积极谋划建设中山科技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中山办学项目。三是加强港澳科技创新战略合作,推动中山-香港科技大学联合创新中心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推进香港大学生物医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药科大学分中心、广东药科大学-香港大学中山生物医药创新平台等建设,促进创新科技成果在我市转移转化。

  开创澳门非政府组织代表机构进驻内地拓展服务先河

  记者:您提到中山港澳乡亲众多,请问中山在服务港澳居民、构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方面有哪些措施?

  梁卫华:在服务港澳居民生活方面。2018年11月,中山与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成功设立内地第一个服务机构,主要服务居住在中山的几万名澳门同胞。街坊总会中山办事处的设立,开创了澳门非政府组织代表机构进驻内地的先河,是澳门在内地拓展服务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除了能发挥团结中山的澳门人,协助其解决生活问题,提供咨询和联络的功能外,还可将澳门的社会服务技术和经验引进内地,推动我市社会服务的多元发展。街坊总会中山办事处的设立,也是配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各类社会服务“跨境使用”的有益尝试,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创新社会服务联动机制进行积极探索。

  在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方面,中山搭建了“1+N”创新创业平台。“1”是已经搭建“易创空间”孵化示范基地,基地面积8000平方米,专门设立了港澳青年创业孵化专区,设立两年来已累计为22个港澳青年团队提供孵化服务。该基地是省确认的中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合作平台建设项目。同时我市根据港澳青年需求,结合中山优势,谋划搭建“N”个平台,帮助港澳青年实现创业梦想。

中山市以易创空间孵化示范基地为核心,带动全市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社会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图为易创空间展示厅。 南方日报记者 王云 摄

  统筹:柳剑能

  策划:谷立辉、唐莉娜、张莹、何静文

  采写:柳剑能、张琛平、罗丽娟、胡南

  摄像:张琛平、张传永

  视频脚本:鲁飞

  视频剪辑:张琪达

编辑:梁惠敏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