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岭南文化是个宝!建设世界一流人文湾区,这13位“大咖”这么说

2019-05-19 22:36 来源:南方网 杨逸 徐子茗 黄堃媛 周豫 李培 刘奕伶 覃毅

  翻开近代史,从粤商传奇,到享誉世界的岭南画派、咏春拳;从小小的一碗艇仔粥,到粤语乡音,无不诉说着三地的文脉相连、血脉相亲。祖先在这片濒海临风的土地拼搏创造,留下了共同的、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共建人文湾区”。19日,粤港澳大湾区媒体峰会之平行分论坛“湾区建设与人文精神”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13位学者嘉宾分别从大湾区的历史文化传统、人文精神内涵、交流合作基础、未来开拓方向等诸多方面作了精彩阐述,共同追溯血脉相通的文化记忆,纷纷提出以文化的融合和创新助力人文湾区建设。

  传承文脉塑造湾区人文精神

  谈到“湾区建设”,首先离不开对湾区人文精神的正本溯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塑造湾区人文精神的根基与源泉,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文化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特色内核。

  广东省作协副主席、广东文学院院长熊育群

  “海洋对岭南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广东省作协副主席、广东文学院院长熊育群在发言中提出一个“广东人的太平洋”概念,“早在19世纪50年代或者更早,广东海上疍家人就完成了横渡太平洋的壮举。”熊育群认为,繁荣的海上贸易塑造了岭南包容开放、多元共生的文化性格和开放进取的人文精神,湾区留下了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香港商报社社长、香港经济导报社社长、深圳报业集团社长陈寅

  香港商报社社长、香港经济导报社社长、深圳报业集团社长陈寅提到,近代以来,粤港澳大湾区涌现出一大批影响深远的人文与科技巨擘,书写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无数个“第一”,如戊戌维新运动思想领袖康有为、梁启超,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中国飞机制造之父冯如,中国电影之父郑正秋、功夫巨星李小龙等。“这无数个‘第一’,如同一座座指引后人前行的丰碑和灯塔,不断塑造今天湾区的人文精神。”陈寅说。

  凤凰卫视资讯台执行总编辑吕宁思

  “大湾区人文精神应是传统和现代共同创造的未来精神。”凤凰卫视资讯台执行总编辑吕宁思认为,岭南文化保持旺盛活力的秘诀就在于开放包容的姿态,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一直是思想解放的先行者,深圳又是人才汇聚的移民城市,先天具有年轻、开放、进取和包容的文化优势。

  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局长穆欣欣

  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局长穆欣欣表示,在文化合作方面,目前已有一个行之有效的交流合作机制,每年举办文化合作会议,切实推动了三地在演艺、文化信息、文博、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的合作,有力地促进了区域文化建设发展。

  澳门莲花卫视台长李自松

  澳门莲花卫视台长李自松建议,澳门应当借着中西文化长期交汇交流的历史优势、拥有丰厚多元文化遗产的文化优势,与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和中葡服务平台相结合,面向海外、尤其是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葡语系国家开展文化传播。

  香港广州社团总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李凤琼

  专家建议通过三地青少年研学之旅,让年轻一代感受大湾区丰厚的人文底蕴。香港广州社团总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李凤琼透露,香港广州社团总会近期将以“人文湾区少年行”为主题,组织启动一系列的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主办“粤港澳大湾区小学生诗歌节”香港地区活动,与广东地区形成联动。

  产业发展开辟文化创新格局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科技最发达的地区,也是继往开来、中外融汇的文化富饶之地。如何借助中国文化产业高速发展的契机,发挥好大湾区文化多元、历史资源丰富、市场化机制完善的地域优势,这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在金融、服务、供应链、技术支撑、制造基础、经济实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产业配套,应以文化、科技、旅游、体育融合作为方法,带动文化企业整体价值的提升。

  澳门科技大学电影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

  影视文化无疑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中最亮眼的一张名片。澳门科技大学电影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建言,粤港澳大湾区应做好顶层设计,为影视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扶持,影视企业和影视人也需要更多的整合、融合、集合来提升竞争力,努力做到重点突破,才能继续成为新时代影视发展的弄潮儿。

  酷狗音乐副总裁赵海舟

  当前,以数字音乐产业为代表的新动能,正成为推动中国音乐产业整体快速增长的主动力。酷狗音乐副总裁赵海舟认为,音乐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排头兵”最易形成品牌形象,香港与广东两地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音乐的发源地,这也为大湾区音乐文化的同频共振、协同创新、融合发展提供了先天优势。他建议,应在政策上多维度给予扶持,一方面集聚人才,另一方面形成音乐产业化聚集和良性循环。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总编辑赵随意

  “要大力推动文化与科技对接。建设好广深港科技走廊,对标美国硅谷。”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总编辑赵随意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要做全球有影响力的国际创新中心,壮大产业规模、提升科技创新的转化率。

  汇聚人才共建世界一流湾区

  “建设人文湾区,要让文化与生活对接。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示范圈,吸引全球人才,将大湾区打造成全球最佳创业地。”赵随意说。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传媒工作委员会主任詹秀敏

  “文学作为文化融合创新的重要基石,关注和发展文学艺术是大湾区文化繁荣的题中之义。”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传媒工作委员会主任詹秀敏认为,推动大湾区文化融合和创新的关键和前提,是要关注大湾区发展的新现实,关注新时代传递给我们的强大音符。

  暨南大学传播学院院长、教授范以锦

  暨南大学传播学院院长、教授范以锦建议,整个大湾区要培养更多具有人文精神的新闻传播人才,传媒教育界应该与粤港澳媒体有更多的合作。“我们期待培养更多的新闻传播人才,为推进大湾区的经济建设和人文精神的提升鼓与呼。”

  梳打传媒联合创办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副主席李卉茵

  “湾区青年间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是最接地气且实用的融入方式。”梳打传媒联合创办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副主席李卉茵以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为例子,她在广州出生,在澳门长大,如今在澳门和香港两地工作和创业。她在现场向湾区青年人发出共建人文湾区的倡议:“面对共建人文湾区的历史机遇,三地青年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要打破条条框框,以湾区人自居,积极融入湾区,在湾区找机会。”

  【记者】杨逸 徐子茗 黄堃媛 周豫 李培 刘奕伶 覃毅

  【图片】李细华

编辑:刘泽琦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