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记者 陈司悦 通讯员 粤消宣)5月20日上午,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消防救援队伍水域洪涝灾害跨区域救援实战演练在东莞市拉开序幕。本次实战演练采取“1+3”模式进行,主战场设在东莞市沙田镇立沙岛,分战场设在粤东片区(潮州)、粤北片区(韶关)、粤西片区(湛江)。主会场共调集20艘冲锋舟、30艘橡皮艇、15艘摩托艇、15架无人机、3艘消防船、2架直升机。
据了解,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部署,深入开展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全员岗位大练兵活动,扎实推进今年防汛救灾各项工作,5月20日上午,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消防救援队伍水域洪涝灾害跨区域救援实战演练在东莞市举行。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副局长魏捍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消防处处长李建日,省消防救援总队总队长张明灿、政治委员吴瑞山,省水利厅、省应急管理厅、省公安厅、省海事局、东莞市政府领导,以及全省10个消防支队级主官在现场观摩演练。
此次演练采取“1+3”模式进行,即一个主战场,三个片区分战场同时开展演练,主战场设在东莞,分战场分别设在粤东片区的潮州、粤北片区的韶关、粤西片区的湛江。据记者从现场了解到,主战场参演单位有香港消防救援力量、总队特勤大队、总队通信保障分队,东莞、广州、深圳、佛山、珠海、惠州、中山、江门、肇庆等9个消防救援支队及省公安厅警务飞行队、东莞海事局和其他社会应急联动力量,共780名参演人员。
此次演练主要模拟台风、强降雨等极端气候环境下,可能造成的山洪爆发、河流水位上涨、城市发生严重内涝等灾害事故,结合近年来抗洪抢险典型案例和消防救援队伍日常训练实际,制定了舟艇救援技术、涉水救援技术和综合救援3个篇章共7大类型不同救援技术的演练科目。
记者在现场观察到,上午10时,随着演练总指挥下达“开始”口令,粤港澳大湾区消防救援队伍水域洪涝灾害跨区域救援实战演练正式开始。首先开展的是舟艇编队行驶科目,记者在现场看到由10艘摩托艇组成的编队,他们在上游划过一个美丽的弧线,向主席台驶来,驾驶员起立向主席台致敬。舟艇编队行驶科目主要是检验救援人员舟艇驾驶技术以及搜索编队队形变换能力,摩托艇行驶速度快,操作难度大,适用于水面快速行进、救援和对灾害事故情况的侦察,一般适用于在城市内涝、水域较浅的区域进行救援。据了解,此次演练既是广东消防与香港、澳门消防应急救援合作机制建设的创新探索,也是对防汛救灾消防救援队伍的应急响应能力和防汛救灾成员单位联动能力的考验。演练着眼于水域事故处置、内涝疏转救助、孤岛救生等重难点课题,综合运用了救生抛投器等便携、实用的遂行常规装备,无人机、水上救生遥控机器人、潜水装置、智能救生圈机器人等高科技装备,采取无人机抛投、潜水救援、绳索救援、直升机水面搜救等技战术措施,高效、快捷地完成应急救援任务。
据了解,2018年5月至9月汛期期间,广东消防参与抗洪救援出动数共计804起,累计参与救援16148人次,出动车辆1984辆次,舟艇1805艘次,营救人员9141人,疏散群众23240人。今年以来,广东消防参与抗洪救援出动数共计80起,累计参与救援835人次,出动车辆和舟艇164辆(艘)次,营救人员125人,疏散群众46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