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健接受“粤港澳大湾区媒体行”采访团专访。摄影 张琛平
南方网讯(记者 张琛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面积最小的城市,却是人均GDP最高的城市,澳门在大湾区建设中一定有着特殊之处。”5月21日下午,“粤港澳大湾区媒体行”采访团专访了澳门政策研究和区域发展局局长米健。他接受采访时表示,澳门将发挥好自身优势,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其他兄弟城市紧密合作,实现错位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应解决好“2333”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要素集聚,国际化水平领先,合作基础良好,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乃至示范和引领作用。”一开场,米健就向媒体团阐述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地位。
米健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实质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要素是‘4+1’或‘四动一静’。‘四动’指人员、商品、资金和信息四类要素的流动;‘一静’指固有的关税制度。”米健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着自己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三种法律体系,四类要素的流动——即“123334”。“只有协同探索解决好‘2333’的问题,才能实现‘4’的流通。”
米健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充分利用好“一国两制”。优势 。《规划纲要》要求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有机结合起来,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米健认为,应当克服“两制之差”造成的困难和障碍,实现规则与制度的软对接;善用“两制之利”提供的机会与条件,发现和利用两制各自的优势和方法;获得“两制之和”的合力与叠加效应,通过善用“两制之利”,获得“一制”情况下难以获得的成效。
米健接受“粤港澳大湾区媒体行”采访团专访。摄影 张琛平
澳门将借地突破、借人突破和借力突破
米健介绍,《规划纲要》赋予了澳门三项新的任务和使命,包括明确了澳门发挥“核心引擎”的功能,赋予了澳门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时代使命。同时将建立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并将其列为大湾区七个重点建设领域的第一位。“这不仅是国家对澳门的高度信任和期待,更是澳门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米健说,澳门将充分发挥“一国两制”取得巨大成功,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多元文化共存和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与葡语国家具有良好的国际联系等自身独特的优势。
作为大湾区面积最小的城市,澳门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自身的问题——长久以来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产业基础明显薄弱。社会发展存在着一个最突出的矛盾,即社会快速发展和资源短缺的矛盾。
澳门应该如何化解矛盾,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此,米健信心满满。他表示,澳门要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其他兄弟城市紧密合作,实现错位发展,避免不必要的同质化竞争。“我们要采取借地突破、借人突破和借力突破的策略。重点打造科技创新引领的产学研体系、多元文化共存的文化交流基地、高端服务业、中医药产业、特色金融、海上旅游(滨海旅游与远海旅游)等。”米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