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湛江:东海岛上崛起产业“绿巨人”

2019-06-18 09:16 来源:南方网

  东海岛,广东第一大岛,靠近中国大陆最南端。如果你俯视,在碧海白沙的包围中,会发现这个286平方公里的岛屿已然成为广东乃至中国临港重化产业发展的主战场。

  厂房呈U形分布的宝钢股份湛江钢铁基地上,来自南半球的铁矿原料从一端登陆,直接进入全封闭传输带,深入智慧车间华丽变身为中高端钢铁产品,又从另一端输出,登船驶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一路之隔,众多高耸入云的铁塔、篮球场大小的油罐拔地而起。随着厂区“第一高”封顶,年内投产目标渐行渐近。中国自主研发的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炼化生产装备技术将在9月投产后的中科炼化湛江基地得到广泛应用。

  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落子东海岛,我国重化工行业首例独资项目诞生。裹挟着百亿美元的巨额投资,巴斯夫给广东带来的不仅有更多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还将吸引上下游数以千计的企业汇聚……

  一座海岛,三个百亿项目,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东海岛上,一个世界级绿色高端沿海临港重化产业集群正在崛起。

  高端制造

  多项技术国内领先

  产品剑指中高端市场

  11日,随着高高耸立的打桩机发出隆隆轰鸣,湛江钢铁三高炉系统项目冷轧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该工程将助力湛江钢铁成为全球最先进、最高效、最具竞争力的百万吨级超高强钢生产基地。

  铁水成本处于国内领先,最快速度完成920个品种拓展,实现对150余家汽车及其零部件用户批量供货,为深中跨江通道工程、阳江海上风电等海洋项目提供精品钢材,创下国内千万吨级钢铁企业从投产到年度“达产、达标、达耗、达效”的最快纪录,年人均吨钢1800的劳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直以来,广东几乎60%以上的钢材需求都靠“北钢南运”。湛江钢铁的落地是在广东省淘汰落后产能、重组韶钢的基础上开始建设的。宝钢股份湛江钢铁副总经理敖爱国表示:“湛江钢铁不仅可填补区域内生产基地的空白,就近满足广东汽车、家电、机械等行业发展需要,形成产业链的合理配套衔接,还可辐射至东南亚市场,满足国内外对中高端钢铁产品的需求。”

  而仅一路之隔的中科炼化虽然尚未投产,但是从顶层设计开始就瞄准打造世界一流,以“高端+精细”为主线制定发展规划。据全程参与项目设计优化的计划经营部副部长王九大介绍:“我们的产品针对性强,既可以解决市场的紧缺问题,又可以满足市场对高端产品的需求,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比如聚丙烯装置产品PE120管材用于生产城市天然气管道及大口径水管,产品性能达国际领先水平,可以顶替大量进口产品;HDPE装置生产的茂金属聚乙烯产品、超慢速开裂PE100管材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5月12日,在CHINAPLAS 2019国际橡塑展上,巴斯夫推出了与广汽、安踏等合作伙伴合作的创新成果——包含了巴斯夫提供的20多项创新材料解决方案的概念汽车、将时尚与功能性完美融合的运动休闲鞋与服饰以及各类创新材料等。

  自从框架协议签订以来,巴斯夫湛江精细化工一体化基地正朝着巴斯夫全球第三大一体化生产基地的目标积极建设。生产基地首批装置——工程改性塑料和热塑性聚氨酯的装置将会在2022年开始启用。届时,新的工程塑料改性装置每年将为巴斯夫在中国贡献6万吨改性工程塑料产品。按照规划,湛江一体化基地项目未来将会生产出40多种产品,主要销往广东和华南市场,填补华南地区化工产品供应链方面的空白。

  智慧制造

  生产线注入智慧力量

  数字化生产更智能安全

  自动生成标签信息、打印生产标签、识别标签粘贴位置……在宝钢股份湛江钢铁冷轧1550生产线上,一台机器人正在摇动着白色的手臂,为一批即将要出口的钢卷贴上标签。“每次贴标牌只要35秒,自动贴标签机器人设计能力为每小时88包,在符合约束条件下,自动粘贴成功率达99%。”冷轧生产技术主管肖潇告诉记者。

  事实上,湛江钢铁一直在努力实现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尤其在制品喷号、冷轧锌锅捞渣、自动打捆、自动拆捆、自动贴标签等“3D”(危险、肮脏、重复)作业岗位加速推广机器人的应用。目前,已投用机器人61台套。此外,原料场20台堆取料机已完成无人化远程操作,焦炉电车实现无人化运作。公司库区生产行车20台实现无人化,在1550冷轧建设了2套自动化包装机组。不仅如此,5月17日,湛江钢铁还携手广东联通开通全省首条5G智能制造生产线。未来更多5G制造场景应用将落地湛钢,5G智慧工厂将成为现实。

  而国际巨头巴斯夫给大众带来的是更加国际化的视野和想像。据了解,湛江一体化项目将采用各种创新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的能力,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一个一体化项目、最具创新能力的生产基地,在整个生产系统当中全面实现自动化,达到高能效、低排放,同时通过数字化进行精细化管理,使用大数据进行预防性的维保,带来更安全、更高效的工作环境。

  “巴斯夫湛江基地将是巴斯夫全球首个全面落实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制造理念的大规模一体化生产基地。在这里,我们将通过数字化技术与应用,更好地管理能源和废物,以及加大使用可再生能源;使用无人驾驶汽车、机器人、无纸化操作等技术减少人为失误,营造更好的生产环境,并通过一体化的协同效应实现从上游到下游生产装置的高度集成,为当地及跨国领先企业提供支持。”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柯迪文博士向大众描绘了这样一个美妙的未来场景。

  绿色生产

  高科技助力打造

  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扎堆启动钢铁、石化项目,还能保住碧海蓝天吗?敖爱国告诉记者,在基地建设之初,他们先后多批次邀请共约3000名市民前来厂区参观。“湛江钢铁的环保做得好!不愧为现代化钢厂!”湛江钢铁颠覆了他们对钢厂的旧有印象。

  确实,走进辽阔的产区,迎面就可以看到实施环保监测的显示屏,厂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排放量可以随时监测。而这样的监测设备,全厂还有很多——1台流动监测车、3个厂界噪声监测点、6套环境视频监测系统以及多套废水在线监测系统。湛江钢铁在线监测系统,为全国最完备。

  敖爱国告诉记者,从立项之初,“绿色”的思维就贯穿于整个设计、建设、生产、循环过程。目前,整个项目共采用成熟可靠的节能环保技术约116项;投入超过65亿元,对焦炉、高炉、转炉进行“全程护理”;对废气、废水、废渣、淤泥进行“重点处置”,创下了7项全国环保之最:吨钢污染物排放,为全国最低;每吨钢环保投入达720元,为全国最高;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93%,为全国最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达到98%以上,为全国最高。厂内还设置了两块人工湿地,分别处理生活废水和焦化废水,既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也是厂内重点景观,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焦化废水在国内属于首例。

  执行严格的环保标准,从东海岛的主政者到东海岛的新“岛民”都从未忘记。站在中科炼化广阔的污水处理厂工地上,中科炼化环保部门负责人刘涛向记者介绍,中科炼化环境保护设计以清洁生产为原则,环保总投资36.88亿元,选用先进的生产工艺,采用实用、先进的处理技术,建设污染环境风险防范设施和环境影响监测设施等,确保工程建成后所有污染物达标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减至最小。

  此外,中科项目与湛江钢铁毗邻而建,将充分发挥钢铁、石化项目各自的优势,通过循环经济形成优势互补态势,合理利用氧气、氮气、氢气等公用物料的互供、互备,提高企业运行可靠性,减少工程投资和企业运营成本,达到实现“双赢”的目的。

  作为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化工行业巨头巴斯夫,其一直力推一体化基地,就是把各种生产设施互相连接,一项工程的副产品可以成为另外一个工厂装置的原料,一套装置的一个余热可以为其他周边的装置提供热源。同时,巴斯夫目前正在研究和探索一种新的方法——对塑料的废物进行完整的“回炉”,实现循环利用——遵循化学循环的原则,形成更高层次的循环经济。

  ■聚焦

  “巨人”握手开启多赢格局

  三大“巨人”形成的工业产业集群,让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成为了粤西乃至整个广东省大工业发展的主战场,而3家百亿企业共聚在东海岛上,放眼全国,更是绝无仅有。

  “我们三家超大企业集聚在一起,合作远远大于竞争,共赢是唯一的结果。”敖爱国对于东海岛钢铁、石化产业集群信心满满。他告诉记者,湛江钢铁、中科炼化、巴斯夫三大“巨头”齐聚东海岛,能够打造一个钢铁、化工类的全产业链,让三方互补性发展。

  除了“巨人”之间的携手发展,其各自拉动上下游产业经济链能量更加值得期待。

  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在规划的钢铁配套产业园区内,2018年已有宝化工、中冶环保、盛宝科技、申翰科技、红鹰耐火材料、自立高温等18家钢铁配套企业建成投产,工业总产值实现26亿元。目前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以宝钢股份湛江钢铁基地为龙头,带动炼铁、炼钢、钢压延加工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建材业的发展。

  石化方面,随着中科炼化预计将于今年底1000万吨炼油部分建成投产以及巴斯夫精细化工一体化基地动工建设,2018年园区准入了7个石化下游项目,将于今年内全部正式开工建设。中科炼化总经理吴惜伟告诉记者,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拉动湛江市现有的塑材、电子化学品、精细化工等一系列中下游产业的新增投资,形成具有发展前景的石油化工优势产业链,其延伸产品的开发将使新型材料、轻工、汽车等行业受益。依据石化对下游产品开发的拉动效应测算,中科项目400多亿元的投资,能带动2000多亿元的下游产业链。

  三大项目均属于资金密集、技术先进的特大型项目。项目的开工建设,需要港口、铁路、水电及公路设施等的配套,这些需求将强力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配套企业进驻。

  全媒体记者 赵文君 韩安东 顾大炜 刘稳 通讯员 戚照 彭翔凤

  策划统筹 严亮 赵文君

编辑:王泽琦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