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上午,记者从深圳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光明科学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日前正式印发实施。
《若干意见》提出,深圳将在光明科学城布局重大创新载体,培育内生增长的原创型产业,突破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障碍,汇聚国际一流的创新资源,推动构建粤港澳合作创新共同体,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贡献深圳力量,有力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原则上应落户光明科学城
去年以来,深圳陆续迎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崭新定位。被誉为“创新之都”的深圳,如何加快建设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
《若干意见》围绕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光明科学城而举棋落子、谋篇布局。《若干意见》共十个部分,包括总体要求、面向产业需求构建综合科研体系、集聚全球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培育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兴产业、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加强规划管理和空间用地保障、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服务配套供给、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组织保障体系等内容。
光明科学城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重点围绕信息、材料、生命科学与技术领域,集中布局和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设立专门机构谋划建设标志性、稀缺性先进表征综合粒子设施,建设一批产业专用实验线站。未来符合重点学科发展方向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原则上应落户光明科学城。
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光明科学城将围绕重点领域、交叉方向,兼顾科学研究和产业培育,建设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光明科学城大数据中心、高端仪器设备中心等一批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参与全市科技创新资源共享,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形成交叉融合、紧密协作、相互支撑的创新链条。
此外,针对现有科研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光明科学城将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支持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和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打造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支持深圳湾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中国计量科学院技术创新研究院等科研机构落户在此。同时,建设若干所现代化研究型医院,加强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
培育新兴产业集群 一批百亿级项目正加速开工建设
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曾坚朋介绍,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区别于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3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充分突出地域特色,发挥产业创新能力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优势,重点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进行布局,培育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兴产业集群。
《若干意见》提出,建设以科研经济为主导的新型产业园,孵化以知识产权输出为主的高附加值科技企业;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试转化基地,建设或引进一批世界级的创新验证平台,建立一批功能性、普惠型新型基础设施及中试平台,组建光明国际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组织开展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
此外,光明科学城将重点围绕5G移动通信、集成电路、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前沿新材料等领域,支持企业联合研究机构和行业上下游共建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争取国家布局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
光明科学城的美好蓝图离不开重大的项目支撑。曾坚朋表示,光明科学城的建设,绝对不是搞房地产开发。目前,光明科学城重大项目库已形成项目储备—前期—开工,滚动、梯次推进的机制,已入库的政府投资项目约50个,总投资约1700亿元。主要包括面向重大产业需求集聚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前沿交叉研究平台、规划建设创新载体等五类项目。
从项目推进情况来看,一批重大项目正全速开工建设,很多都是百亿级项目,包括综合粒子设施、深圳湾实验室、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超算二期等项目,不仅在国内领先,在国际上也拿得出手。
重大改革优先试点 加快推动技术移民、人才引进
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需要在光明科学城营造一流环境,同步配套保障。深圳提出,将支持光明科学城先行先试改革举措,原则上全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等方面重大改革举措优先在光明科学城试点。
人才集聚方面,深圳将制定光明科学城人才发展规划、人才引进目录,在高层次人才认定、推荐等方面给予更大自主权,探索通过“薪酬谈判制”招募高端人才团队;支持新建科研事业单位实行市场化、社会化用人,实行编制管理的科研事业单位确有需要的可设立特设岗位,加快推动技术移民试点,建立技术移民职业清单和积分评估制度。
交通设施建设方面,将加快光明城站枢纽综合体建设;推进轨道6号线支线南延段、13号线北延段线路开工建设,推动轨道18号线光明段、轨道26、29号线纳入城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开展轨道30号线延伸到光明区的规划研究;推动龙大、南光高速市政化改造工作。
公共服务配套方面,将加快推进深圳科技馆建设,支持光明小镇打造国际知名生态旅游小镇,高水平建设相关公园;引进1-2所市直属义务教育高质量学校,扩大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供给;加快建设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二期、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支持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创建三甲医院,打造区域医疗卫生高地;加大人才住房筹集力度,提高光明区人才住房配建比例,位于光明区的市级保障房房源优先向光明科学城人才倾斜。
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将通过市、区两级合作等多种模式成立市场化和专业化建设主体,统筹组织实施光明科学城土建类工程;组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管理中心,代持和管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关键核心资产;从优化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方式入手,加大激励力度;设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服务、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推动成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
光明科学城规划建设“三步走”
根据《若干意见》,光明科学城的规划建设将分三步走,达成三个目标:
1 到2025年
初步形成世界级科学城的核心功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初具雏形,国际一流大学和一流科研机构建设加快推进,成长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2 到2035年
基本建成高度国际化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形成学科与功能布局合理、性能水平全球领先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培育出一批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兴产业集群。
3 展望2050年
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中心,持续产出大量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成果,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策源地,成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引擎。
落实若干意见,光明这样干!
《若干意见》颁布以后,4月9日,光明区召开了区委常委(扩大)会议,学习《若干意见》。并且对《若干意见》逐句分解,形成了《任务分工表》,明确了8个方面45项重点任务,审议通过了《光明区推进光明科学城2020年工作方案》,同时抓紧制定落实《若干意见》的《三年行动方案》,确保光明科学城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新闻发布会上,光明区委书记王宏彬表示,接下来光明区将以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总牵引,全面落实《若干意见》的要求,以主阵地的作为加快光明科学城的规划建设,推动光明创新水平、产业能级、城市品质实现大发展、大提升、大跨越。
将持续完善光明科学城的规划政策。吃准、吃透《若干意见》文件精神,配合市发改委推进光明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尽快审议印发,加快光明科学城空间规划等顶层规划编制,促进顶层规划相互衔接,高标准推进光明科学城发展规划政策体系研究。
将持续全力提升科学城集中度和显示度。《若干意见》为光明谋划布局了一大批大科学装置、前沿交叉研究平台、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接下来光明区将突出源头创新,面向产业创新需求,以大科学装置、交叉研究平台、省实验室和产业创新平台为重点,积极承接稀缺性、标志性大科学装置落地建设,加快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集聚国内一流的科研人才,着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全过程创新生态连,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引擎。
将积极推动“沿途下蛋”模式落地实施。培育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兴产业是《若干意见》中重要章节,光明将围绕大科学装置,配套建设一批产业孵化器、加速器、共性技术平台等,引进培育孵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关联企业。建设以科研经济为主导的新型产业园,实现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沿途下蛋”。同时聚焦信息、生命、材料科学与技术等《若干意见》中明确的3个重点学科方向,构建以智能产业、新材料产业、生命科学产业为主导,以特色服务产业为支撑的“3+1”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光明的产业引领力和竞争力。
将全方位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服务能级。落实好《若干意见》中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等城市功能配套建设指导意见,对标国际一流抓好光明中心区城市设计,启动光明城站TOD综合开发,高质量推进光明小镇、深圳科技馆(新馆)、国际会议中心、科学城人才保障房、中山大学附属深圳学校等重点项目建设,营造有利于科研的生活环境,不断完善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城市配套设施,全面提升光明的城市影响力和辐射力。
●南方日报记者 张光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