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广东2277个省定贫困村“后队变前队”

2021-01-13 09:39 来源:南方日报 黄进

  编者按

  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为充分展示全省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好经验,南方日报拟紧扣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从不同维度去揭秘广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秘诀,推出“广东乡村振兴在行动”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走进清远连州市龙坪镇松柏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村道、清澈见底的溪流、整齐划一的民居,更有漫山遍野的高大树木和草丛间绽放的鲜花,呈现一片干净、整洁、有序的风貌。

  省农业农村厅驻松柏村委会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陈育东回忆,就在几年前,松柏村现在规划整齐的菜园子、果园子还都是烂房子,出村的沙土路也仅仅宽3米。

  从2016年至2019年,松柏村先后被清远市审定整洁村2个、示范村12个、特色村3个(其中生态村1个申报中),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成效明显,连续4年被评为“先进村委”。

  松柏村的变化,离不开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工程。不仅是松柏村,2016年以来,广东以2277个省定贫困村为突破口,从最基础最薄弱的短板补起,推动创建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4年多来,这些昔日的“贫困村”变“劣势”为“优势”,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与“新村建设”两手抓的奔康之路,“贫困村”变身“旅游打卡地”,实现“由后队变前队”。

  贫困村旧貌换新颜

  整洁有序的水泥村道,路边一整排的黄花风铃木黄灿灿的,一簇簇花球犹如树枝上挂满串串风铃,迎风摇曳;不远处的湿地公园不时有白鹭飞过,红艳艳的串红柳、角花怒放,一派秀美水乡风光。

  这幅场景是曾经的汕头市朝阳区金灶镇桥陈村所不敢想象的,但在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单位的大力扶持下,死气沉沉的村容村貌焕发出新生机,集观光游乐、鲜果采摘、休闲健身于一体的田园生态旅游更是已初见规模。

  在广东,像桥陈村这样的美丽乡村旅游区越来越多,广州从化、珠海斗门、汕尾陆河、韶关金星、梅州蕉岭等16个县(区)全域生态化、景区化已经形成,成为乡村旅游和休闲度假的热门之地。

  省委农办提供的数据显示,省级财政给每个贫困村投入1500万元,累计投入341.55亿元,有效推进了贫困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产业发展等。

  全省2277个省定贫困村完成村庄规划编制的自然村完成率100%,建有村庄标准垃圾屋(垃圾点)的自然村完成率100%,已实施雨污分流的自然村完成率100%……

  目前,全省2277个省定贫困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可以说,其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省中等以上水平。

  新业态催生新动力

  完备的基础设施、良好的村容村貌也带来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真正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

  连州龙坪首届荷花节成功在松柏村李屋举行,200亩的荷花齐齐盛放,几间木屋别墅点缀其间,荷花飘香,成为李屋村一道靓丽的风景。当月共吸引了十万游客光临,带动了农家乐、农产品消费的增长,5家民宿区和3家农家乐餐厅,每年经济收入近80多万元。

  走进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芦陵村,一眼望去绿意盎然,柏油村道穿过全村,河岸边种植的花卉绿植迎风舒展,随处可见的墙绘扮靓整个村庄。

  在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村容村貌后,芦陵村依托丰富的山水人文资源,走上了文旅产业发展的道路。通过聘请有资质、经验丰富的规划公司进行乡村旅游整体设计和打造,瞄准乡村旅游发展契机,修缮闲置校舍打造芦陵乡村旅游驿站、休闲广场和文化长廊,建设自行车驿站,积极推动芦陵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在一百多公里外的观天嶂山脚下,碧水潺潺的螺洞河穿山坳而过,一座座农家特色民宿错落山间。每逢冬末初春,汕尾市陆河县水唇镇螺洞村上万亩的梅花迎风怒放,落英缤纷,吸引各地游客慕名前来。2019年螺洞梅花节期间,螺洞村共接待游客25万人次,日均人流量达上万人次,通过农家乐、民宿、农产品土特产销售、体验项目等,实现旅游总收入350多万元。“面子”的美丽真正带动了“里子”的发展。

  在产业扶贫方面,全省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50个,建设“一村一品”基地1048个,实施扶贫产业项目6.3万个,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9877名,带动贫困户62.8万人,年人均产业增收2476元。

  贫困户生活更有奔头

  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不仅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为村民们,尤其是贫困户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

  走在清远连州市丰阳镇畔水村的小道上,一个刻着“畔水美丽乡村”几个大字的木制牌坊映入眼帘。牌坊内的广场上,流水转动风车,亭台映着楼阁,小桥横卧池塘,如画卷般美轮美奂。优美的环境不仅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更让他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早在2015年,畔水村便开始整合土地,成立合作社让村民以土地入股享受分红,盘活了1000亩土地发展花海观光旅游。

  “目前,全村220户村民都已入股合作社。”畔水村村长成荣伟表示,除了享受分红,合作社还根据村民的特长聘用他们参与生产经营,受聘村民可获得劳务工资。畔水村人均收入从2014年不足8000元到2019年的3.1万元,增长了三倍多。

  除了文旅产业扶贫,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建成扶贫车间、开发公益性岗位……近年来,在一系列“组合拳”的带动下,村民的生活变化看得见摸得着。

  据初步统计,全省累计实施4.2万个特色产业帮扶项目,带动70.4万有劳动能力相对贫困人口就业,2277个相对贫困村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33.5万元,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5148元。

  策论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再次贡献“广东经验”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如何实现有效衔接,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国上下,尤其是“三农”工作者面临的一大课题。

  早谋划——从2016年开始,广东便创新开展2277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率全国之先;大投入——省级财政给每个贫困村投入1500万元,累计投入341.55亿元,给贫困村强力注入资金,解决贫困村缺钱的难题。

  经过四年多的集中攻坚,如今广东2277个相对贫困村人居环境明显改观、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显著改善,村村有特色产业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不仅如此,2277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举措也为接续乡村振兴蓄积了一批可靠的人才: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村“两委”干部带头致富、带领致富能力大幅提升,涌现了一批脱贫致富带头人;驻村帮扶成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一大批年轻优秀干部成长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骨干力量。

  广东的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工作,探索出一个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融合的样本。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当前,广东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再次探索有益的经验,提供有价值的样本,为全国贡献“广东经验”。

编辑:陈绮云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