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时隔二十年东莞再迎省级高新区

2021-01-22 11:20 来源:南方网 郑国豪

  年末岁首,东莞滨海湾新区这颗粤港澳大湾区的“新星”再露峥嵘。近期,广东省政府批复同意认定东莞滨海湾科技创新园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名为东莞滨海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称“滨海湾高新区”),实行现行的省级高新区政策。

  获批省高新区,是滨海湾从“三年打基础”迈入“五年大发展”发出的第一声春响。根据批复,滨海湾高新区规划面积585.89公顷,东至石围,南至东宝河,西至大涌河,北至沙区,将以高端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作为核心产业。

  滨海湾高新区获批对东莞来说可谓正逢其时。上一次东莞获批省级高新区还是2001年,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设立,后升级为如今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东莞创新引擎。

  阔别近二十年再迎省级高新区,正值东莞奋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名片、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节点,滨海湾高新区将带来什么、前景又如何?

  为何是滨海湾?拥有独特区位和产业配套基础

  环顾粤港澳大湾区,沿珠江两岸设置的新区、园区非常多。去年12月,广东省新认定11家高新区,滨海湾位列其中。那么外界对滨海湾的期待和青睐究竟是基于何种因素?

  “滨海湾位处珠江东岸,茅洲河的出海口,西与南沙对望,是粤港澳大湾区要冲,这种独特的区位优势能轻易集聚大湾区周边创新要素,并迸发出大能量,这在大湾区城市中并不多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朱荣远说。

  翻看大湾区地图,滨海湾新区西临广州南沙片区,东望深圳前海,南部联结港澳,其黄金战略节点的功能,整个珠三角区域罕有。滨海湾高新区的创建,将提升滨海湾在融合珠江两岸发展中的战略节点作用,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优势创新资源的协同挖掘。

  塔吊高擎巨臂、挖机扬起抓斗、铲车挥动铲斗、施工车来回穿梭、建设者们挥汗如雨……热火朝天的重点项目建设场景,几乎每天都在滨海湾的热土上重现。除了独特的地理区位,成立三年的滨海湾所呈现的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是收获外界认可的重要因素。

  从准入门槛来看,高新区的认定绝非易事。《广东省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办法》对高新区认定提出明确规定,如在产业特色方面就有产业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园区工业增加值50%以上等硬指标。

  回望历史,滨海湾新区以“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决心,正逐步将城市规划付诸行动。目前,已促成“五纵一横”市政道路、滨海湾青创广场等重要城市基础设施完工,引进了OPPO和vivo总部、欧菲光电影像产业、正中科学园等一批龙头带动型项目,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科技型企业173家,如期交出了“三年打基础”的完美答卷。

  城市蓝图照进现实,滨海湾经济实力提升与发展后劲的不断迸发,为申报省级高新区打下了牢固基础。

  作为东莞“三位一体”都市核心区之一,滨海湾要想打造走出珠江口、迈向世界的未来之城,其自身也需借力高新区政策叠加效应,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城市诉求。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振宇直言,无论是高新技术产业,还是城市都市圈建设,滨海湾新区都是东莞市下一个五年、十年的重要发力点,“这必须有赖于高新区等国家政策带来的投放效应,提升滨海湾城市集聚度和区域显示度。”

  高新区“香”在哪?借力资源倾斜谋划更大发展

  城市创新发展路径中,高新区到底能带来怎样的作用?数据能给我们最直观感受。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的2019年度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全省近2/3的国家高新区排名实现上升,整体表现出较好发展态势。全省高新区以占全省0.7%的土地面积,创造了约1/6的GDP和1/3的营业收入,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作为城市创新策源地与优势产业主要承载地,高新区的获批必然伴随产业资源配置的倾斜,帮助园区获取最大的政策红利。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粤府〔2019〕28号),滨海湾高新区将在产业用地、科技创新、财政支持、规划建设等方面享受相关扶持,提升高新区产业集聚和公共服务能力等。

  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滨海湾高新区正成为政策红利、资本、人才、技术的高密度板块,吸引更多的龙头企业、科技型企业进驻。滨海湾高新区也提出,将积极引进和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加快招引、培育上市企业。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陈广汉表示,科技创新产业的集聚,将呈现绝佳的规模经济效果,企业彼此分享信息、技术、人才等创新资源,政府也能出台配套的政策、基础设施,进一步强化规模效应,推动园区产业集群进一步走向科技集群。

  同城相望,我们还能在松山湖高新区的腾飞中,预见滨海湾高新区对东莞科创产业发展的个中意义。

  2001年11月9日,松山湖获批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随后十多年,松山湖高新区不仅实现从“地方队”到“国家队”的跳跃,更在社会经济和创新科技等领域迈入高质量发展,成为拉动东莞全市科技创新发展的“火车头”,并成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主体之一。

  当下,立足东莞“未来城市”定位的滨海湾新区正以高新区认定为契机,进一步发挥城市片区统领作用,为周边街镇科技创新、产业转型持续赋能。

  目前,滨海湾高新区正在空间上形成核心区、拓展区、联动区和辐射带动区的开放式结构,着力体现特色产业发展、高端引领和创新驱动的核心功能,发挥区域经济辐射带动效能,拉动长安、虎门、厚街、沙田等周边镇街齐飞,成为东莞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从发展模式而言,滨海湾高新区将遵循全新的建构模式,既是对东莞原有加工贸易产业模式的超越,也跟松山湖高新区定位上有所区别,主要聚焦在科技应用创新等方面,形成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完整布局。”胡振宇说。

  未来如何“进阶”?立足省级高新区向国家级迈进

  在享受政策红利与资源配置倾斜之外,志存高远的滨海湾新区成功认定为省级高新区,还将为区域未来再添一笔筹码。

  “作为大湾区未来想象的焦点之一,省级高新区可能仅是滨海湾的一顶‘帽子’。巨大的区位潜力将促使新区在大湾区演变发展中担当更重要的角色。”朱荣远说。

  根据批复,滨海湾高新区将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方向,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引领、绿色集约、开放协同、特色发展,着力打造一流的产业发展生态和创新创业生态,努力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新兴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引领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滨海湾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指出,滨海湾高新区将聚焦高端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现代服务业“1+2+1”高端高新产业体系,围绕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区域创新合作、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等重点任务,加快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到2022年,若干千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稳步落地,高端高新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到2025年,现代产业体系框架基本形成,高端高新产业在经济中占优势地位,成为东莞市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胡振宇直言,对滨海湾新区来说,未来新区的发展还需要若干个战略平台,省级高新区仅是其中一个。“包括自贸试验片区、青创城等高级平台,还有接下来国家级高新区的申报等,这些平台搭起来了,才能把新区的价值发挥到极致。”

  陈广汉则认为,滨海湾新区不仅要以省高新区为起点,向国家级高新区目标迈进,还应依托东莞本身的制造业优势,与香港澳门形成错位分工的合作格局,进一步引进、形成高端产业集群。

  近20年光阴已过去,又一个省级高新区在东莞孕育而生。松山湖高新区珠玉在前,也将为滨海湾高新区后发腾飞提供经验借鉴。滨海湾高新区如何为东莞科技创新发展插上“新翅膀”,与松山湖高新区能产生怎样的联动叠加效应,已足够令人期待。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郑国豪

  策划:郭文君

编辑:谢伟东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