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砥砺前行中铺展;精彩的华章,总是在接续奋斗里书写。1月21日,中共湛江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召开,回顾总结2020年工作,研究部署2021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工作,动员全市人民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推动湛江“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好开局,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湛江贡献。
2020年,湛江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持续保持“看好湛江、投资湛江,凝心聚力、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海陆空铁”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提档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巴斯夫、宝钢湛江钢铁、中科炼化、廉江清洁能源4个分别超百亿美元项目陆续投产达产增效,湛江正发展成为华南地区现代化临港重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集聚基地;纵深推进“18+13”重大改革任务,开放平台不断优化,湛江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如期高质量完成全省任务最重的脱贫攻坚任务,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2021年,湛江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紧紧围绕“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总目标总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聚力推进“三个一”建设,持续做好“四篇文章”、推进“四大抓手”、实施“五大产业发展计划”,主动对接服务“双区”建设,全面加强与海南深度融合紧密合作,打造国家战略联动与融合发展的重要连接点和支撑点,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2020年:高质量发展步伐铿锵
1 发展基础更实
湛江连续两年跻身“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
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59亿元,湛江吴川机场全面加快建设;广湛高铁动工建设,湛海高铁可研报告通过评审;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完成工程量超过八成;大唐雷州电厂配套码头、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配套码头建成运营;全球最大的客货滚装码头徐闻港投入运营;玉湛高速、湛徐高速徐闻港支线建成通车;调顺跨海大桥、湛江大道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湛江钢铁一期达产达效,3号高炉今年7月1日前建成投产;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式投产运营;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首批装置正式打桩开建;大唐雷州电厂二期、乌石17-2油田群等重点产业项目加快建设;钢铁、石化、汽车“三大产业园区”有序推进。
湛江成功入选中国移动全国首批“双千兆”建设示范城市。
2 发展动能更足
新增市场主体5.65万户,增长9.4%;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约50.8亿元;制定实施金融支持12条,为1.1万个企业发放各类复工复产贷款267.8亿元;累计完成163家国有“僵尸企业”处置,完成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目标任务。
全市实现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91.3%,99.7%的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湛江高新区、湛江湾实验室、海洋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加快建设,深圳鹏城实验室人工智能开源创新平台鹏城云脑——湛江分中心开通;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家,产值超682.7亿元。
粤西首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口岸进出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分别压缩50%和80%。对接“双区”建设、与海南相向而行、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稳步推进。
琼州海峡北岸港航资源完成整合,与广州共筑“核+副中心”动力机制,湛茂阳三市共同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国际友好城市和国际友好交流城市增至18个,居粤东西北首位。
污染防治攻坚取得明显成效,劣Ⅴ类国考断面全面清零,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90%以上,近岸海域水产养殖污染整治升级推进;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省排名第二。
3 发展让民心更暖
全市21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1680户贫困户、233737名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疫情期间,率先依法紧急征用28家健康观察定点酒店,妥善安置湖北籍人员1000多名,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出台《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
遂溪入选“2020中国最美县域榜”“2020中国县域综合实力百强榜”。2个村庄入选广东特色名村,9个村庄入选首批广东文化和旅游特色村,雷州市龙门镇足荣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超过7万人,“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培训12.19万人,带动或稳定就业12万人。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显著,湛江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
176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全部“摘帽”,全市1970个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全部完成。
2021年:乘势而上在沿海经济带西翼率先发展起来
近日,省委、省政府加紧研究出台有关支持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意见,将赋予湛江重大国家战略联动发展区、陆海经济通道重要节点、现代化区域性海洋城市、全省区域协调发展重要引擎等重大战略定位,并推出一揽子更加精准的要素保障政策,湛江发展再次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湛江将更加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更加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尽快在沿海经济带西翼率先发展起来。
掀起基础设施建设新热潮
打造高效率现代流通体系
步入湛江吴川机场,只见现场一片热火朝天,从空中俯瞰,形如牛头的航站楼被青山碧水环抱其中。
据悉,湛江吴川机场将力争今年建成,这是湛江打造高效现代流通体系的一个缩影。目前,湛江正加快构建以大港口、大路网、大航空为主骨架的陆海空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港口城市,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是湛江奋斗的方向。2021年,湛江港40万吨级航道将建成,东海岛港区杂货码头、中科炼化项目液化烃码头等工程加快建设,东海岛港区航道、湛江国际邮轮码头开工在即。此外,湛江港将持续深化与大湾区主要港口务实合作,争取成为西南地区联接大湾区的重要通道、大宗散货的中转中心。
从迎来第一条高铁至今,3年时间,“五龙入湛”的图景加速形成。2021年,湛江将持续大力推进广湛高铁建设,争取尽早融入“双区”陆路2小时交通圈;动工建设合湛高铁湛江段,力争湛海高铁基本具备开工条件,争取张海高铁(桂林至湛江段)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国家铁路网规划,打造中国南部沿海重要高铁枢纽。
此外,覆盖雷州半岛全域的高快速路网正逐步织密。对外,湛江加强与周边城市连接,南宁至湛江高速、玉湛高速雷州支线、广东滨海旅游公路雷州半岛段等一批重大项目即将开工;对内,东雷高速、调顺跨海大桥、汕湛高速吴川支线、湛江大道即将建成。围绕中心城区大道要道和高速公路的互联互通,湛江加快完善中心城区路网建设,打造城区连接外围快进快出的交通格局。
突出延链补链强链
构建高水平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引擎与支柱,湛江以“四篇文章”“五大产业发展计划”为抓手,以重大工业项目为龙头,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着力发展现代产业,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优势企业能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在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上,湛江再下狠功夫——大力发展现代临港产业,力争宝钢湛江钢铁基地3号高炉今年7月1日建成投产;全力推动中科炼化一期项目达产达效,争取二期项目今年开工建设;加快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首期项目建设。
树立“以项目论英雄”的理念,湛江围绕大项目和主导产业加强产业链招商,培育发展一批超千亿级重大产业集群,打造世界级绿色环保高端沿海临港重化产业基地;积极推动家电、羽绒、水海产品等产业智能化改造,带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海上风电、深海养殖等与中船集团的合作项目,打造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示范区。
与此同时,湛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加快湛江高新区、湛江湾实验室、海洋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打造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深化与“双区”、海南自贸港的创新合作,共同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积极推动东海岛钢铁产业园区、石化产业园区扩园,拓展配套项目发展空间。以雷州(奋勇)片区和东海岛片区为重点,谋划建设320平方公里大型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湛江汽车产业园,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供应链产业。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湛江深谙人才的重要性,牢牢把握省财政支持湛江引进高端、紧缺人才的政策机遇,依托国家重点人才项目和“广东特支计划”等扶持项目,引进培养一批支撑重点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为湛江发展注入新鲜血夜。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形成循环联动新格局
金沙湾畔,海风徐徐,游客三两成群,沐浴来自南海之滨的阳光;赤坎老街,古色古香,骑楼伫立两旁,轻轻诉说着历史的回响。
近年来,湛江推进老城区更新改造,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增强老城区的风貌整体性和文脉延续性。同时,稳步推进城市成片连片改造,打造高端服务城市功能区和城市地标群,着力提升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力,并以“绣花功夫”建设管理城市,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湛江深刻认识到,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有利于积极发挥县城和乡镇的城乡循环支点作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广阔的纵深空间。
在县域一级,湛江着力推进县域特色发展、协同发展——雷州加快建设雷州经济开发区,积极谋划承接海南自贸港产业转移园,打造湛江对接海南自贸港重要腹地;廉江做大做强佛山顺德(廉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更高水平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吴川以湛江吴川机场建设为契机,加快建设空港经济区,着力建设“空铁经济圈”,打造湛茂阳沿海经济带重要海滨城市……各县(市)因地制宜,坚持区域联动,推动垦地合作,各展所长,融合发展,构筑县域经济发展新优势。
在镇(街)一级,湛江深化体制改革,通过简政放权,赋予镇(街)更多管理自主权,让镇(街)真正成为实实在在的“作战单元”,加快形成各镇(街)赛龙夺锦、力争上游的生动局面。各县(市、区)切实保障人、财、权真正下沉到镇(街),并及时做好指导和监督。镇(街)切实接好权、用好权,坚持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如此一来,简政放权将成为激励引导全市党员干部到一线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催化剂”。
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发展活力
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
2020年底,粤西首个综合保税区——湛江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复设立。对湛江而言,保税区的设立将助力湛江以更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服务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及海南自贸港建设。
当前,湛江正按照“严规范、高质量、有特色、促升级”的思路,高标准把综合保税区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同时,科学制定园区产业规划,严把招商引资入园标准,努力把湛江综合保税区打造成为有区域影响力的加工制造中心、物流分拨中心、研发设计中心、检测维修中心、销售服务中心。
湛江是国家“一带一路”支点城市、广东对接东盟的前沿城市,对外开放步伐越来越快、水平越来越高。目前,除高水平建设湛江综合保税区外,湛江正加快推进中国(湛江)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霞山区块(含临港工业园区和湛江综合保税区)、东海岛区块、徐闻区块纳入广东自贸区扩区的片区。同时,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拓展开放合作新渠道。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海南自贸港以及北部湾城市群之间的枢纽和衔接点,湛江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努力打造海南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联动与融合发展示范区。今年,湛江将加强与海南相向而行,持续推进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携手海南打造琼州海峡国际旅游目的地,大力把湛江建设成为对接服务海南发展的“岛外仓”;积极融入“双区”建设,深化“核+副中心”动力机制,深化与大湾区的产业共建和创新合作;深度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构建西南陆港“串珠成链”布局。
今年也是湛江的“营商环境整治年”,湛江将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复制“极简审批”经验,大力压缩项目审批时限,优化投资审批服务,打造湛江营商环境3.0。此外,着重聚力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促进干部作风持续好转、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市场活力充分释放,建设阳光法治服务政府,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高地。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全面增进民生福祉
2020年12月31日,位于鉴江湾畔的稳村,举办了第二届番薯文化节。当天,活动现场热闹非凡,共认购“稳村番薯”4万箱、“稳村番薯”深加工产品7000多箱,村民脸上喜气洋洋。这条昔日的省定贫困村如今脱胎换骨,一跃成为“广东贫困村创建名村”。
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后,今年“三农”工作重心已经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湛江将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提升乡村精美风貌;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打造一批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基地,并大力推动智慧农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没有终点的工作。为了持续提高就业质量,湛江将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为了优化教育资源分配,湛江将深入推进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学位建设,推进湛江教育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广东医科大学海东校区、岭南师范学院湖光校区和湛江一中新校区建设;为了提高医疗水平,湛江将全力支持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建设高水平医院。
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也是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重要一环。湛江将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压实河长制、湖长制、湾长制、林长制责任,统筹山水林田湖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全面铺开万里碧道建设,打造湛江水生态名片;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推动绿色循环发展。
聚焦群众所需所急所盼,湛江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用心用情办好各项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要实现“十四五”开好局,必须更加坚定自觉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更好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奋斗。湛江将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启动新一轮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为“十四五”开好局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数读2020
●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00.22亿元同比增长1.9%
●规上工业增加值639.88亿元增长5.4%
●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0家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1155.53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8.76亿元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7.78亿元增长5%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39.2亿元增长6.4%其中民生类支出441.6亿元增长6.7%占比81.9%
●外贸进出口总额442.4亿元增长6.7%,增速居全省第3位
●实际利用外资3.68亿美元增长56.4%,居全省第3位
●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34亿吨、集装箱122.5万TEU,分别增长8.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