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机械轰鸣声响起,建设者们穿梭的身影出现在轨道上、在港口边、在机场旁,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成为广州春天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广州地铁22号线将延伸至深圳、25号线将直达佛山中心城区;广深港高铁将开进广州中心城区;广州都市圈城际铁路年内将开工8个项目……2月24日,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两周年系列发布之广州市推进全球重要交通枢纽建设情况发布会上,广州市发改、规划、交通、港务、航空等领域主管部门介绍了广州在交通枢纽规划及建设上的最新进展。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同时也是综合性门户城市,广州以高速路网、轨道交通、航空航运、港口枢纽等覆盖“海陆空”的规划布局,写下一个横跨湾区、辐射全球的“大”字,重新定义城市边界,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展现“大”广州的“大”样子,展现千年广州之大包容、大开放、大格局。
比翼双飞 广深更近
广州与深圳,一座是商贸底蕴雄厚、交通发达的千年古城,一座是改革动能强劲、科创活力十足的经济特区。近年来,两地间不断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维度的联动实现比翼双飞,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如今,在广州地铁的加持下,两座城市将走得更近。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姜莉明确,将规划广深第二高铁和地铁22号线延伸到深圳。这也是官方首次确认了22号线的南延走向。
此前,《东莞市滨海湾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草案》显示,广州地铁22号线未来或南延至庆盛站、蕉门、南沙客运港,跨海而过连接东莞,经东莞滨海湾站(TOD)继续东延至深圳沙井站,与深圳地铁18号线对接,可达高铁光明城站。
种种迹象表明,广州地铁22号线将会是一条技术含量很高的线,所串联起的南沙科学城、东莞滨海湾新区和深圳市光明区科学城,布局着数个国家大科学装置。
从广州地铁28号线的线路图上可以看出,这条线路将连接起佛山东平CBD、广州白鹅潭CBD、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以及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并在松山湖站对接深圳地铁13号线通往深圳湾总部基地,所经之处都是城市高新技术企业和总部经济聚集的价值高地。
不久前公布的《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更透露,省域空间内将预留沪(深)广高速磁悬浮廊道,并极有可能率先建设深圳—广州段。一旦建成,有可能将广深的时空距离缩短到15分钟左右。
地铁互联互通是广深“双城联动,比翼双飞”的重要前提。
两地间日益紧密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连通的不仅是两座一线城市,更推动广深战略合作迈向更高层次、更深内涵、更宽领域。与广深港澳科创走廊高度重合的线路设置,让人才、资金、科学技术等高端生产要素加快流通,无数诞生于实验室、科研机构和大学里的科创种子,得以在大湾区里开花结果。
轨道交通的铺设,为湾区内其他城市赋予更多发展动能。
突破边界 联动湾区
轨道交通正在成为广州“突破城市边界、实现湾区城市大融”的一把利器。
广州已经明确,今年内将建成开通广州地铁18号线、22号线首通段,7号线西延段三条地铁新线。此外,广州地铁25号线和28号线等快速通道也将串联广州与佛山中心城区,打造广佛30分钟通勤圈。
18号线、22号线、28号线和25号线,这4条线路可谓大湾区的轨道交通主动脉,撑起广州都市圈的大骨架。
广州地铁18号线的首通段将由处于广州CBD位置的冼村驶出,经磨碟沙、海珠湿地、沙溪、南村万博、番禺广场、横沥等站,最后抵达南沙万顷沙站。未来,18号线北延段将至花都区天贵站,并设联络线接通广清城际铁路;南延段将抵中山、珠海等市。南北贯穿珠海、中山、广州、清远4座城市,广州地铁18号线的建成长度或将进入全球前列。
广州地铁22号线同样是一条南北走向线路,未来延伸至莞深。该线路规划联通白鹅潭站和番禺广场站,途经西朗、东沙工业园、西三、陈头岗、广州南站、祈福等站点,今年将开通陈头岗至番禺广场段。其北延段将到白云机场。
在去年公布的白鹅潭商务区规划和城市设计整合优化方案中,广州地铁25号线出现在了白鹅潭商务区的轨道交通规划中。根据此前消息,广州25号线计划在黄埔客运港站换乘5号线东延段。黄埔区公布的黄埔临港经济区(南片)规划环评也提到,广州地铁25号线将经过这一片区。
综合官方消息,可见广州地铁25号线将贯穿广州东西,东接黄埔,西联佛山中心城区。
广州地铁28号线,则是东西串联佛山、广州、深圳3座GDP万亿级城市以及东莞这座准万亿级城市,并有望连接惠州。
从广州出发,一条条轨道线路带来的不仅是愈发便捷的出行条件,更是人才与物资的聚汇交流,这同样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要素。
当前,广州正打造湾区“306090”交通圈,即:广州中心城区30分钟可以到达佛山、东莞、深圳中心城区,60分钟可以到达湾区其他城市中心城区,90分钟可以到达省内其他城市中心城区。同时,畅通国内大循环通道,实现广州与邻近省会城市3小时互通,与国家级城市群主要城市5-8小时互达。
“306090”交通圈规划之下,广州更瞄准香港、澳门的广阔市场与合作空间,以“硬设施”带动“软联通”,撬动更多发展机遇。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周青峰提到,广州正规划广深港高铁广州南至广州站联络线,实现广州与香港中心城区1小时快速通达。同时,规划广中珠澳高铁、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强化广州与澳门的快速通达,推动澳门、珠海接入全国高铁网。
从最初连接区与区,升级到串联广佛两市,再一步步链接起大湾区各市,广州在大湾区里写出一个“大”字形的轨道线网。这个“大”字背后,是广州的大担当与大开放,让创新资源要素在区域内肆意流动碰撞,让大湾区各城市从分散走向融合,真正发挥出世界级城市群的超强合力。
全球格局 世界枢纽
以广州为圆心,当前,一个面向全球的大格局正在铺开。
往南看,“南沙核”广州港成为疫情期间外贸与内贸的强力支撑。
去年,货物吞吐量6.36亿吨,全球第四,其中内贸4.9亿吨,全国第一;集装箱吞吐量2350.5万TEU,全球第五,其中内贸1445万标箱,全国第一。广州与香港水上集装箱运输量超过300万标箱。
向北走,“机场核”的空港综合交通体系带动大规模客货流量。
2020年白云机场以4376.8万人次的旅客量登顶全球首位,连通“一带一路”34个国家的61个城市。以白云机场为核心,联动广州北站、大田货站,广州正谋划建设广州空铁融合经济示范区,未来将逐步形成空港、公路港、铁路港“三港一体、客货联运、站城融合”为特征的空铁融合型商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研究表明,白云机场业务发展对广州市产业经济的投入产出比达到1:9.7。每增加100万人次旅客吞吐量,可拉动广州市GDP30亿元,新增2800个间接就业机会。
“物流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物流发展得好,必将促进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加快构建。”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执行会长马仁洪说道。
广州东部,正在崛起一座新的物流枢纽,为广州链接国内外两个市场打开新想象空间。
广州交投集团副总经理杨庆强表示,广州交通集团正在将位于增城区的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广州国际物流产业枢纽)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国际(中欧、东盟)班列集结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核心物流枢纽。该项目静态投资预计达1076亿元。
2020年,广州中欧班列生意红火,由每周的1—2列发展到高峰期的每周4—5列,创下历史最高纪录。通信设备、鞋服皮具、家电家具、玩具、木工设备、美容化妆类产品、二手汽车、汽车配件……目前,广州中欧班列承运货物种类已拓展至超过700个税号种类的商品。
在广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国际(中欧、东盟)班列集结中心,是班列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满载着“一带一路”市场红利与发展机遇的中欧、东盟班列大时代,正在驶入广州。
外连全球、内接湾区。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广州正向着“全球重要综合交通枢纽”这一目标迈进,打造国际国内双循环换乘中枢,释放“大广州”蓝图下带来的大能量。
南方日报记者 黄舒旻 郑慧梓 谭超 朱伟良
统筹 陈思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