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双区”引领,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及“粤港澳大湾区”多达百余处

2021-04-27 10:08 来源:南方网

  日前,《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首次作为国家战略写入广东五年规划。“十三五”期间,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效应”不断增强。如今,《规划纲要》将“双区”引领摆在更加重要的突出位置,全文直接点出“粤港澳大湾区”就达100余处,涵盖科技、产业、基建、开放等重要领域。

  “广东‘十四五’期间,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两个国家战略的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放大。”国家发改委区域发展战略中心战略一室负责人张燕建议,同时还应推动与京津冀、长三角、海南自贸港等重大国家战略全面对接,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的比较优势,打开新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列入“总体要求”

  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并列

  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没有单列篇章,而是将“双区”引领放在“总体要求”中,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并列。

  对此,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葛长伟介绍,这样安排是为了更好贯彻落实国家赋予广东的重要使命和省委“1+1+9”工作部署,充分体现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的支撑引领作用。

  展望“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双区”引领要在有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高效畅通经济循环、打造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高地和深度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五个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在《规划纲要》具体章节中,广东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深度融入全省发展布局中统筹安排,以发挥最大效益。

  2020年,“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位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二。从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到高校联合科研,蔚然成风的科技创新合作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规划纲要》提出,“十四五”期间,将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引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随创新而来,是现代产业转型升级的澎湃浪潮。《规划纲要》提出,要依托大湾区产业齐全的优势,抢抓全球化深度调整的机遇,提升大湾区产业在全球产业格局中地位。

  “粤港澳大湾区的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集聚了全球最强大的以硬件制造为基础的新一代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总工程师张国华表示,而无论创新还是产业发展,都需要“轨道上的大湾区”等基础设施带来要素在空间上的高效配置。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软硬联动的成效正在显现。一方面,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建成通车,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建设,推动“1小时生活圈”加快形成。一方面,通过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为粤港澳大湾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引领作用提供坚实基础。

  《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主平台,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推动内需与外需、进口与出口、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贸易与产业协调发展,提高投资和贸易便利化自由化水平。

  大湾区建设内容

  贯穿各大重点任务

  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大湾区建设内容贯穿到科技、产业、基建、开放等各大重点任务中。围绕以上领域,广东对“十四五”期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

  “‘十四五’期间,大湾区发展的重中之重是要建设大湾区国际创新中心。”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毛艳华说。

  《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引领。

  “关键之一是着力提升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水平实验室和科研机构为核心的创新基础力量。在此基础上,强化与港澳资源协同配合,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聚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同时,还要强化人才支撑,打造大湾区创新人才高地。”葛长伟说。

  对此,《规划纲要》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主要牵引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广州创新合作区等三大创新合作区;继续推进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国家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创新中心建设等。

  为了让创新资源和要素在粤港澳大湾区中高效流动,基础设施建设必不可少。《规划纲要》提出,打造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东联海峡西岸、联系长三角地区,西通桂滇黔、连接成渝地区,北达湘赣鄂、连通京津冀地区的“三横四纵”综合运输通道。到2025年,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6500公里,其中高快速铁路运营里程36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2500公里。

  此外,广东还将携手港澳共建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大湾区有着国际一流的空港、海港,要利用好这个优势,加快粤港澳三地的现代化发展。”毛艳华说。

  在创新基础之上,粤港澳大湾区还将加强产业合作,加快推动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支持广州南沙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加快推进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建设,携手澳门积极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打造珠江口西岸新的经济增长极。

  在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国家发改委原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看来,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仍有巨大空间。

  接下来,广东将以规则衔接为重点推进粤港澳合作,推进跨境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和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加快建立。《规划纲要》提出,建设新型国际贸易中心,支持国际分拨、中转集拼、离岸贸易等新业态发展,建设全球溯源体系、全球报关系统等国际贸易服务平台,进一步扩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关键领域对外开放,大幅度推动金融、文化、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

  对接其他国家重点区域战略

  放在全国格局下观察,“十四五”时期的粤港澳大湾区,被国家赋予了更重大的使命。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为重点,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加快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

  在毛艳华看来,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内发展较快、条件较好的地区,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实力雄厚,已经具备吸引全球高端要素集聚的优势,形成明显的规模效应,在构建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以及提升稳定性方面拥有较强竞争力。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以这些城市群为引擎,以创新为引领,提升带动全国产业链升级和竞争力升级,推动全国实现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纲要》特别强调,强化与国家重点区域战略对接,加强“双区”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长三角、海南自由贸易港、黄河流域、成渝地区等战略对接、协同联动,推动与雄安新区深度交流合作。

  同时,深化省际交流合作,积极构建“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龙头,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腹地,带动中南、西南地区发展,辐射东南亚、南亚的重要经济支撑带”,促进泛珠三角区域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认为,广东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可以“博采众长”,借鉴各个重大战略中具有原创性的创新制度设计和开放举措,同时也深化与其他地区产业链的合作互补,从而在国内大循环中优化产业链布局,实现产业链的高级化、现代化。

  南方日报记者 王彪 唐子湉 吴哲 实习生 隋明润 林广豪
编辑:欧阳晓丹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