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融湾入圈”35条加速深惠一体化

2021-05-11 09:41 来源:南方网 周欢

  继举行深圳—惠州产业协同创新对接交流会签下860亿元“大单”之后,惠州市委、市政府近日出台《惠州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的行动方案(2021—2023年)》。该方案全文1.2万多字,共35条,包括加强与周边城市空间及产业规划对接、承接大湾区先进城市产业外溢等方面,并逐项明确了责任领导和牵头单位。

  这是在“双区”建设和都市圈背景下,惠州对接深圳的又一动作,也是以惠州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的首个专门聚焦深圳都市圈的文件。这“35条”成为惠州“融湾入圈”的指南,将加速与深圳一体化、同城化发展。

  文件明确提出,探索建立对接交流长效机制,在发展理念、产业布局、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生态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全面加强合作。同时还强调,指标落实情况纳入县(区)和市直部门考核体系,并加强督查督办、强化追责问责。

  1.与深圳先行示范区融合发展

  作为大湾区东部两个紧密相连的城市,深惠合作一直备受关注。从10多年前开启深莞惠经济圈一体化进程,到如今进入都市圈时代,两市如何联动发展都是外界热议的话题。

  前不久,广东省政府在《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东莞、惠州全域和河源、汕尾等两市的都市区部分。同时提出,推动深莞惠一体化发展,加强三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统筹协调,建设跨区域产城融合组团,并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都市圈。

  随着纳入深圳都市圈范围,惠州“融湾入圈”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清晰。今年以来,惠州在主动对接深圳方面更是动作频频。

  惠州市委书记胡洪在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上强调,“‘双区’建设是重大国家战略,惠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和深圳都市圈重要成员,全力支持、积极融入既是我们鲜明的政治态度,也是惠州发展的必然抉择。”惠州市市长刘吉在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抢抓发展新机遇,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和深圳都市圈,深化与港澳广深等大湾区城市合作。

  此次出台的万字行动方案,是惠州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的重大举措。其中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将影响甚至决定惠州未来发展走向。

  根据行动方案提出的目标定位,惠州将推动实现与大湾区城市交流合作更加广泛深入,与深圳先行示范区融合发展更加紧密高效,努力把惠州打造成为世界级绿色石化能源基地、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重要板块、国家级能源科技创新中心、大湾区高端绿色农副产品重要供应基地、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花园品质城市,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供重要支撑。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认为,都市圈本质上是要不断谋求融合发展,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一体化、同城化发展。惠州紧邻深圳,可以借助深圳的资源弥补自身的短板。特别是惠州处于广州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之间,可以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既与广州、深圳联动,也加强与东莞、河源、汕尾联动,更多推进跨区域合作。

  2.支持深圳地铁延伸至临深片区

  融入“双区”建设,交通要先行。互联互通既是深惠两地市民的关切,也是此次行动方案中的一个重头戏。

  行动方案提出,扎实推进“交通强国”试点任务建设,加快“丰”字道路交通主框架建设,推动对接广州(知识城)、东莞(松山湖)、深圳(前海)和香港的“三横”交通轴线相关工作,尽快连通中心城区与惠州湾的“一竖”交通轴线。配套规划建设“五横五纵”骨干快速路网,织密高速公路网。同时,大力推进惠州干线机场建设,发挥深圳第二机场功能。

  对于外界关注的轨道交通,方案明确,加快深惠城际项目前期工作,推进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开工,支持深圳将城市轨道交通延伸至临深片区。协调助推赣深铁路、深汕铁路、广汕铁路建设,携手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

  多年来,深圳的城市轨道交通(地铁)14号线延伸至惠阳等临深片区的话题热度不减,但此前由于惠州市区常住人口达不到申报地铁的门槛而暂时搁置。南方日报记者注意到,实际上,去年9月交通运输部在《关于深圳市开展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就明确提到“深圳14号线东延至惠州惠阳”。加上此次惠州在方案中表态支持,这意味着随着都市圈建设以及惠州常住人口增长,除了赣深高铁、深惠城际等,深圳地铁延伸至惠州也可望成为现实。

  在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看来,都市圈是以1小时通勤距离来衡量。随着都市圈建设,深圳的公共服务覆盖范围和力度预计将会加大,深圳的城际轨道等交通会进一步延伸到惠州、东莞,加快推进一体化。

  4月13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公布的《深圳市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公众咨询稿)》也明确提出,加强深莞惠边界道路对接,促进都市圈路网一体化发展。其中14次“点名”惠州,主要涉及惠州机场、深惠城际、惠州港等。

  除了交通互联,惠州还将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国土空间规划对接。方案明确,加强惠阳区与深圳龙岗区、坪山区,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潼湖生态智慧区)与东莞松山湖,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深圳坪山区、大鹏新区,惠东县与深汕特别合作区,龙门县、博罗县与广州增城区、从化区的规划对接,促进与广州、深圳、东莞接合片区规划接合。

  3.联动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在深莞惠交会处的惠阳区新圩镇,计划总投资300亿元的梅龙湖智能制造产业新城项目施工正酣,数栋建筑已经显现雏形。在“双区”建设重大机遇下,这里正在成为投资创业热土。

  “目前我们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已签约31家企业,主要涉及智能制造、机器人、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其中大部分来自深圳。此外,还有40多家企业在谈。”梅龙湖智能制造产业新城总经理高国城对惠州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充满期待。

  惠州吸引深圳产业外溢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根据方案,惠州将建立与“双区”城市合理分工、高效协同的产业衔接机制,重点加强与深圳、东莞等市的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与广州的装备制造、超高清视频、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规划对接,促进形成跨区域产业集群生态圈。

  深圳“孔雀计划”认定高层次人才、深圳市中视典数字科技有限公司CEO陈焱磊说,惠州地处大湾区,紧邻深圳、东莞,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在“双区”建设背景下,惠州凭借独特的区位和空间优势,可以为来自深圳的科技公司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正因为此,该公司最近与惠阳梅龙湖签约,计划在惠阳设立产业基地。

  在精准招商方面,接下来惠州将发挥驻广州、深圳等招商机构窗口和桥梁作用,主动宣传推介惠州投资环境,同时加大对香港、澳门招商力度,为大湾区中心城市创新资源、创新人才、高端产业到惠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方案还提出,高水平建设“3+7”工业园区。惠州将联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协同广州、深圳、东莞在超高清视频显示、基础性面板、新能源电池等关键技术、高端制造装备与检测装备上取得突破,加快打造高端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

  现代服务业是惠州经济发展的短板。为此,方案强调,加强与大湾区城市在科研创新、创意设计、商业管理等领域合作,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强与深交所、港交所、港澳有关中介机构合作,鼓励惠州企业用好资本市场。

  对于建设粤港澳特色合作平台,惠州将推动潼湖生态智慧区充分发挥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的发展优势,强化粤港澳合作元素,积极引进粤港澳高端资源开展产业合作发展。此外,支持惠阳区依托伯恩智慧互联科技园,积极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粤港澳特色合作平台,争取列入省推进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合作平台。

  盘点近期惠州融入“双区”建设的信号

  惠州“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及深圳都市圈

  1月5日公布的《中共惠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积极参与深圳都市圈建设,探索共建深莞惠区域协同发展试验区,加快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

  惠州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报告8次提到“双区”

  2月25日,惠州市委书记胡洪在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报告中8次提到“双区”,强调要找准惠州在“双区”建设中的定位,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为惠州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大动能。

  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融入深圳都市圈

  3月1日,惠州市市长刘吉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和深圳都市圈。报告中还5次“点名”深圳,主要涉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深莞惠三市市长聚首共商城际铁路建设

  4月2日,深圳、惠州、东莞三市市长齐聚深圳,召开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指挥部第一次工作会议。深圳都市圈2022年前拟开工城际铁路10个项目,其中多条经过惠州。

  举行深圳—惠州产业协同创新对接交流会

  4月20日,深圳—惠州产业协同创新对接交流会在深圳举行。共有72宗来自大湾区的项目签约,投资总额逾860亿元,涉及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

  ■纵深

  五大关键词看如何融入“双区”建设

  惠州打造大湾区“生态游乐园”

  深度参与大湾区建设,主动对接深圳先行示范区,加强与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衔接,在区域规划上加强接合,在基础设施上加快协同,在产业发展上承接辐射,在创新创业上学习借鉴,在城市建设上对标提升……《惠州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的行动方案(2021—2023年)》有哪些重点?

  关键词1

  协同创新

  打造国家级能源科技创新中心

  当前,大湾区正在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惠州如何参与?行动方案提出,推动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和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同位素放药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项目,谋划同位素研发平台、高能量密度研究平台建设,加强核能科学与技术研究。

  根据方案,惠州还将打造国家级能源科技创新中心。推进稔平半岛能源科技岛建设,高水平建设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和惠州绿色能源新材料研究院,并发挥其科技引领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提出,增强干部学习深圳先行示范区创新理念和创新模式的意识和能力,深化拓展东江干部学院与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战略合作关系。定期遴选综合素质较好、有培养潜质的干部,到深圳市以工代训、跟班学习,提升视野格局,强化改革创新精神。

  关键词2

  城市建设

  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

  行动方案提出,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主动接受大湾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加快推动产业、人口等资源要素向中心城区集聚,实现产城人深度融合。实施中心城区品质升级工程,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路网结构,加快构建“两环十射”快速进出城体系。同时,将统筹推进西湖景区建设与周边区域更新优化,加快推进东江和西枝江沿江岸带城市品质提升工程,提升江北片区行政服务、商业服务功能,提升中心城区在大湾区中的辨识度,努力打造大湾区具有独特魅力的城市名片。

  惠州还将围绕主导产业集聚高端人才,吸纳产业人口。借鉴港澳吸引国际高端人才经验和做法,聚焦“2+1”产业所需,深入实施“‘惠’聚优才行动计划”,制定“1+N”人才政策,优化人才生态环境,打造高质量人才高地。

  关键词3

  绿色生态

  探索建立与周边城市绿色发展利益协调机制

  绿色生态是惠州的城市底色。如何进一步擦亮生态名片?根据方案,惠州将协同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海系统治理,确保空气质量保持在全国重点城市前列。保护好东江、西枝江水源水质安全,积极申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参与构建大湾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同时,惠州将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探索建立与周边城市的绿色发展利益协调机制。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培育创建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方案还提出,以生态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发展独具岭东乡村文化特色的田园综合体等生态型旅游项目,培育山水相融、品质精美、管理规范的民宿精品,打造大湾区的“生态游乐园”。

  关键词4

  改革开放

  探索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

  营商环境是影响城市发展的关键。按照方案,惠州将全面对标“双区”先进城市营商环境综合改革经验,建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清单管理制度,实施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制度,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法治化建设,形成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

  惠州还将加强与“双区”先进城市协同开放。立足大湾区、面向全球,特别是利用好港澳、海外惠籍人士人脉商脉资源,吸引更多优质投资来惠。依托中韩(惠州)产业园等平台,探索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先行先试政策。

  在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惠州将发挥在大湾区中连接粤东、闽赣门户枢纽作用和空间广阔优势,畅通内地与大湾区之间经济要素双向流通。发挥惠州滨海区位和对外贸易优势,打造大湾区高端农副产品、石油等大宗货物以及工业制成品贸易集散地。

  关键词5

  组织保障

  指标落实情况纳入县区和部门考核

  出台行动方案后,如何确保融入“双区”建设工作落实到位?方案强调,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市县(区)联动、分工协作、分层协调的高效运作机制,责任领导、牵头单位及配合单位要明确各自具体职责和分工,细化推进时间。

  方案还明确,实施分类考核,加强刚性约束,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将重点任务、主要指标分解到年度工作计划中,指标落实情况纳入县(区)和市直部门考核体系,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加强督查督办,狠抓任务落实,明确实施进度和推进措施,按期检查落实情况,确保行动方案目标任务按期保质完成。

  此外,惠州将制定实施分级协调、年度计划、督查通报等工作机制。强化追责问责,严肃处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行为。

  南方日报记者 周欢

编辑:谢伟东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