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东莞的肉及肉制品质量,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东莞市食药监局会同各镇街、市农业局、市公安局等部门联合行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年的肉及肉制品专项整治“利剑行动”,集中解决影响肉类质量安全的突出问题。截至7月,东莞市共出动人员22238人次,检查企业11009家,抽检183批次,摸排案件线索79条,移交涉嫌犯罪案件1宗,行政处罚案件7宗,打掉窝点2个。
加强肉及肉制品质量安全监管
据悉,此次专项整治的目的是集中解决影响肉类安全的突出问题,排查安全隐患,规范畜禽养殖、屠宰和肉类流通、加工、进出口等环节的生产经营行为,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牛羊肉、病死畜禽肉、注水肉、有毒有害肉制品等违法犯罪行为,净化市场;厘清监管部门职责,形成监管合力;建立畜禽从养殖、屠宰、流通、加工到餐桌的全链条、无缝对接的监管体系,全面加强肉及肉制品质量安全监管,切实保障公众饮食安全。

监管人员正在市场肉类档口例行检查
此次整治行动分四个阶段,重点整治畜禽养殖、畜禽屠宰、肉制品加工、肉及肉制品流通、餐饮服务及制品进出口等环节的肉及肉制品违法犯罪行为。
从养殖到餐饮环节打击各类“问题肉”
畜禽养殖环节:重点查处非法使用禁用物质、滥用抗生素、出售病死畜禽等行为。
畜禽屠宰环节:重点整治私屠滥宰黑窝点,以及定点屠宰企业收购、屠宰未经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病死、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的牲畜。
加工环节:重点整治使用未经检验检疫、检验检疫不合格或者使用假冒检验检疫证明、含有“瘦肉精”、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腐败变质、回收以及过期等不合格原料 肉品加工食品的行为;依法打击使用非食品原料或滥用添加剂生产加工肉制品的行为;坚决取缔无证无照肉制品加工“黑作坊”。流通环节重点整治经营、储存无进口检验检疫证明、无合法来源证明、无中文标签等肉品以及销售私宰肉、注水肉、腐败变质、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以及假冒伪劣牛羊肉等行为。
餐饮服务环节:重点整治采购、使用来源不明或不合格畜禽加工食品、加工操作过程不规范和添加非食用物质等行为。进出口环节重点整治进入冻库储存且未流入流通市场经营的无进口检验检疫证明、无合法来源证明、无中文标签等肉品的违法行为。
“利剑行动”效果显著
据悉,04月06日,大岭山分局在一无名腊肉加工场查获不明来源猪肉及腊肉约1.1吨。该批肉及肉制品经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口蹄疫、猪瘟病毒为阳性。稽查局指导、协助大岭山分局以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案移送至市公安局依法查处。

“利剑行动”中查获的“问题肉”
就在距上次检出“问题肉”月余后,稽查局会同大岭山分局、大岭山公安分局展开联合行动,对大岭山镇某地下腊肉加工窝点进行查处,成功捣毁该窝点,现场抓获正在加工肉制品的嫌疑人3人,查获肉和肉制品共计约7.34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