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广州黄埔丰收沃野展最美画卷

2021-09-27 10:54 来源:南方网 吴雨伦 徐洁芹 范敏玲 高亮

  风吹麦浪,一个高达6米的雕像伫立其间,雕塑中的袁隆平双手抚头,面带笑容地“凝视”着飘香的麦田。

  袁隆平曾与广州黄埔有“稻香之约”:待到稻花飘香时,要到黄埔看看。转眼间,又是一年稻花飘香。9月25日,“庆丰收 感党恩”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黄埔区分会场系列活动在大吉沙岛隆平稻香园举行。名为“禾下梦”的袁隆平雕像在活动中正式揭幕,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等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致敬。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如今,“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近年来,黄埔区聚焦乡村振兴,科技赋能现代农业,大力推进隆平院士港、无人农场等,打造农业科技产业链。区内现有1家国家级、15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企业创新成果凸显,4家企业入选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20强。

  无人驾驶水稻收获机、无人驾驶水稻直播机、变量施肥无人机……一幅充满科技感的智慧农业新画卷正在黄埔绘就。

  “禾下梦”▶▷

  袁隆平雕像揭幕

  稻菽卷起千层浪,又是一年丰收时。

  在稻谷飘香中,“禾下梦”雕像中,袁隆平微笑注视着眼前的稻田,周边环绕着丰硕的禾穗、游动的禾下鱼以及跳跃的青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场景呈现于眼前。

  “禾下梦”雕塑由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广州美术学院原院长黎明精心创作。雕像采用铸造与锻造相结合的工艺构成,高6米、长12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袁隆平院士雕像。

  这是一座特别的雕像,曾经被袁隆平点评过“有特色”。

  “我看过关于袁老的许多作品,但大部分都是局部的写实作品,我想要通过这个作品把袁老关于农业的事业,他的梦想,他一生的成就体现出来。”黎明说,他在众多照片中专门挑选出一幅画像,这是袁隆平在某一次刷新水稻产量纪录后开心的笑容。

  今年年初,雕像构图出来之时,黎明就将其送给袁隆平。袁隆平在图上留言肯定道:“此照片有特色。”

  “得到了袁老的肯定,我非常兴奋。”黎明说,当时还期盼着袁隆平能亲临现场,“如今雕像做好了,袁老以另外一种方式,身处他一手谋划的试验田里,看到禾苗慢慢长大,看着人们丰收的喜悦,他一定会非常开心的”。

  在创作细节上,雕像底部由各个板块构成,如田畴阡陌,象征着袁隆平的科研成果在各方水土上取得丰硕成果,雕像还有圆形的构图,如老百姓的饭碗一般,象征袁隆平将平凡的事业做出伟大的成绩。

  同时,黎明还结合袁隆平“禾下梦”的意境,用不同质地、颜色的金属材质,将稻田、禾穗、禾下鱼等元素糅合一处,寓意稻浪飘香、鱼儿欢游,是杂交水稻之父“喜看稻菽千重浪”的喜悦,更是人们对他无限温暖的怀念。

  袁隆平生前曾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如今,梦想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大吉沙岛隆平稻香园和目前正加快建设的隆平院士港、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是袁隆平院士生前最后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现代农业攻关项目。2020年2月26日,由袁隆平院士亲自谋划、选址、题名的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正式开耕。隆平院士港也作为全省重大农业项目在同年6月启动,并于2020年11月举行院士进港暨农业创新发展基金设立活动。

  “我们只有努力将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及院士港项目建设好,才是对袁老最好的纪念。”黄埔文化集团董事长黎学军说,希望借助这些平台,培养更多优秀的农业人才,研发出更多优秀的水稻品种,把农业科研成果推广出去,引领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本次协办单位广州农商银行表示,将继续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全力推进现代化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

  “慧种地”▶▷

  “无人农场”解锁“智慧农田”

  在大吉沙岛的稻田里,一台无人驾驶水稻收获机正将水稻整齐地拦腰切断,当粮仓装满后,自动通知无人驾驶运粮车接粮食,收割工作顷刻间完成。在这里,见不到农民们弯腰割稻的忙碌身影,只听见机器轰鸣的声响。

  这是无人农场丰收作业演示的其中一幕,也是这次活动最受瞩目的一环。活动进行了水稻智慧农场智能农机现场演示、智慧农场技术与建设宣传展示、水稻智慧农场耕种管收等4个作业环节的视频展示。

  现场还准备了10台(套)智能农机装备,包括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团队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旋耕机、无人驾驶水稻直播机、无人驾驶高地隙打药机、变量施肥无人机和无人驾驶收获机,以及来自极飞科技的农业无人机和农业无人车等,能实现水稻生产耕整、种植、田间管理和收获全程无人机械化作业。

  不难看出,黄埔无人农场丰收图科技味十足。

  “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高级形式,无人农场是智慧农业的一种生产方式、技术支撑,是当下实现智慧农业的一种途径。”谈到什么是无人农场时,罗锡文用简洁的5句话来描述:“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机库田间转移作业全自动,自动避障异况停车保安全,作物生产过程实时全监控,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

  无人农场的应用,颠覆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

  无人驾驶智能农机装备通过精准导航定位和自动路径跟踪等技术,能实现“从出机库到路面转移、田间自主作业,最后再回到机库”全程无人化作业。来自极飞科技的R150农业无人车是全球首个量产的农业无人车平台,可实现精准植保、农资运输、自动巡田、高效播撒、防疫消杀等多种功能。以喷洒作业为例,一次可载重150公斤,每小时喷洒作业效率最大可达80亩,相当于50—60倍人力效率。

  “小时候一天忙到头也就只能收割半亩地,现在用无人驾驶收获机,一小时可以收割6到8亩地,一天至少可以收割80亩地,劳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了。”罗锡文感叹道。

  据悉,大吉沙岛水稻智慧农场是黄埔区农业农村局、华南农业大学和黄埔文化(广州)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三家单位共同建设,宗旨是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结合黄埔区隆平院士港建设,开展与智慧农业相关的品种、栽培、农机等方面的科研攻关,突破水稻和蔬菜生产智慧农场关键技术,创建“智慧农场”黄埔模式。

  从会种地迈向“慧种地”,黄埔区推动农业现代化不断迈上新台阶,丰收的成色越来越足。

  未来,黄埔区将以隆平院士港为主体,建设广州黄埔现代种植业(农作物)产业园,打造育、繁、推一体化,掌握关键技术、关键环节的全链条综合服务体;以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团队为技术核心,建设黄埔现代农业装备与服务产业园,结合南方地区的地形地貌,研制适合的轻型、便利的小型农业机器装备推广应用,打造国内先进的农业装备产业链。

  “我们今天以发展无人农场来回应袁老师对我们现代农业公园的关心、关怀,这是对他最好的缅怀。”罗锡文说。

  庆丰收▶▷

  收获在希望的田野上

  “庆丰收 感党恩”环岛丰收跑、稻田丰收晚会和“缤纷四季·最美大吉”大吉沙主题摄影大赛等系列活动也在丰收节期间举行,全面展示黄埔区农业农村发展成就,营造产业兴旺、城乡融合、共赢丰收的气氛。

  金秋九月,走进大吉沙岛隆平稻香园,连片的稻田随风荡漾。大吉沙隆平稻香园160亩试验田,被确定为第三代杂交水稻示范点,作为广东唯一纳入全国28个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示范点的项目。

  当天,在广州农商银行大力支持下,大吉沙岛上还举行了“庆丰收 感党恩”环岛丰收跑和稻田丰收晚会等活动。“丰收跑”活动吸引了1000多名选手报名,经过抽签,共200名选手受邀参与。丰收跑紧扣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和农民丰收节等主题,线路沿途设有乡村振兴、廉洁建设、垃圾分类等8个游戏打卡点。

  黎学军介绍,作为隆平项目的承接单位,黄埔文化集团正在加快推进隆平稻香园和隆平院士港建设,结合农文旅融合发展,提升岛上基础设施和观光项目建设。

  岛上新落成的大吉粮仓是隆平试验田的配套设施,采用传统岭南钟楼建筑风格,楼顶可俯瞰大吉沙岛全貌,领略稻韵飘香的都市田园风光。“大吉粮仓将成为青少年研学的好去处。”黎学军介绍,大吉粮仓三楼是党群活动中心,以珍贵的历史图片展现大吉沙的发展变化和自然风光,二楼还珍藏了袁院士为隆平国际现代公园题词的原件。

  今年,黄埔区新申报14家市级农业公园,在全市各区中数量最多。大吉沙隆平稻香园、迳下纳米城市农业公园、长洲岛都市农业公园等成为市民打卡现代农业风光的网红地点,迳下、麦村等特色精品村吸引了络绎不绝的都市游客。在2020年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黄埔区获得了“优秀”等级。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如今,黄埔正在希望的田野上心怀“国之大者”,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撰文:吴雨伦 徐洁芹 范敏玲 高亮

编辑:叶菲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