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梅州:红利叠加 汇聚苏区振兴新动能

2021-09-08 09:53 来源:南方网 黄培强

  梅州九月,柚果飘香,丰收在望。“广东喊全国吃梅州柚”,洋溢着丰收喜悦的口号,饱含了苏区梅州人民的勤劳与汗水。

  守好绿水青山,筑好金山银山。苏区振兴路,奋进有力量,力量来自机遇,机遇来自国家关心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政策。

  “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广东唯一全域属原中央苏区的地级市梅州,在《意见》中被两次提及。

  在刚刚召开不久的全省推动老区苏区全面振兴发展工作会议上,梅州再一次感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厚爱三分,提出要带着感恩之心,学习好会议精神,转化好政策红利,落实好各项部署。

  将苏区振兴政策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梅州正在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聚势谋远

  政策红利激活发展动力

  梅州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2.53平方公里的土地,承载着苏区振兴的发展潜力和希望。

  作为广东首个内陆型综合保税区,梅州苏区首个国家级平台,人们对这片土地更加憧憬,对梅州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

  “梅州综合保税区有好政策、好环境,对我们企业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深圳金雅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品牌总经理肖莹洁简短的话语,透出对梅州这块投资兴业热土的倍加肯定。

  2.53平方公里的对外开放高地,是国家对广东省唯一全域属原中央苏区的地级市梅州给予的鼓与呼。

  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维度上,推动苏区振兴,离不开关心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政策。

  实施苏区振兴政策以来,梅州经济社会发展有了长足进步。一组数据足以说明:全市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695.75亿元增至2020年1207.98亿元,顺利完成了“十三五”确定的经济总量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交通、水利、能源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或加速推进,全力加快振兴发展步伐。

  2019年,全省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工作现场会在梅州大埔县召开,梅州上下备受鼓舞。

  始终把老区苏区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来抓,梅州举全市之力,强化举措抓落实,凝聚起推动苏区振兴发展的强大合力。当前,梅州密切对接国家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1+N+X”政策体系,以及省相关配套政策制定情况,力争将更多具有梅州元素的政策建议和项目纳入体系、获得支持。

  《意见》提出,要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海陆丰革命老区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赣州、龙岩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好赣州、井冈山、梅州综合保税区和龙岩、梅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支持吉安申请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支持三明推动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

  建好梅州综合保税区,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是梅州用足用好支持政策,深化落实《意见》的生动注脚。

  4月,梅州综保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28条措施发布;

  6月,梅州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

  7月,《梅州综合保税区产业发展规划》发布;

  8月,梅州综合保税区进出区业务全流程测试顺利完成,标志着梅州综保区信息化系统已基本满足海关监管要求,为综保区接受验收奠定基础。

  ……

  肩负使命,梅州综合保税区不断前行。今年初以来,梅州综合保税区建设进度条接连刷新。

  同样,梅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梅州综试区”)亦迎来发展春天。

  日前,在省商务厅的支持下,梅州综试区获得中央财政2021年度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跨境电子商务事项)2000万元,重点用于综试区统计监测及风险防控体系、核心区公共仓储和分拣设施、跨境电商海外仓建设,支持外贸企业应对疫情影响,助推梅州加快培育外贸新兴业态。

  梅州综合保税区和梅州综试区建设,是梅州发展蓝图的重要板块,牵一发而动全身。

  ——抓好建设,梅州着力完善“梅州服务 天天进步”的营商环境,让项目干出“梅州速度”;

  ——抓住机遇,梅州推动主体培育,开展招商、园区建设、粤港澳资源对接,大力推进“三进一出”工程落地见效;

  ——抓住实效,梅州干群上下齐心协力,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做好时代“答卷人”。

  借力政策优势,释放政策红利,内生动力不断激活,梅州加快破解苏区发展难题,以自身高质量发展争取更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远影响的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不断积蓄苏区振兴新动能。

  乘势而上

  区位红利激活发展潜力

  “浇筑完成!”8月31日,在梅州市五华县岐岭镇梅龙铁路施工现场,一片欢跃。四标施工以来首个浇筑完成的隧道洞门,为下一步的施工打下坚实基础。

  频频传来利好消息的梅龙高铁,是梅州苏区振兴的又一重要载体。

  就全省而言,该项目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规划“高速铁路区域连接线”东部地区之“龙岩—梅州—龙川”铁路中的一段,《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中铁路网的重点推进项目。

  从梅州来看,该项目建成后,梅州至广州、深圳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通行时间将缩短至1.5小时内,对加快构建珠三角、粤东地区与梅州、河源高速铁路通道,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位于珠三角经济圈、海西经济区、粤闽赣原中央苏区的交汇点和重叠核心地带,梅州既是粤港澳大湾区通往闽赣的关键节点,也是珠三角连接长三角的重要枢纽节点。

  同时,梅州处于“一带一路”“原中央苏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粤东西北”等多个发展战略的重叠交汇地带,政策密集、区位优势叠加,为梅州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在“对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方面,《意见》提出,将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纳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和经济区、城市群、都市圈相关规划并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加强革命老区与中心城市、城市群合作,共同探索生态、交通、产业、园区等多领域合作机制。

  梅州乘势而上,在推动苏区振兴中,突出“两高一场”交通基础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不断优化区位,提升区位优势。

  梅州以新的姿态走出围龙,走向新的发展阶段,逐步实现资源要素快速聚集,产、城、人深度融合。

  中共梅州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上,梅州提出要“借外促内、借船出海、借梯登高”,根本目的在于用好区位优势,抢抓苏区振兴发展机遇、借力“两个合作区”建设,加快推动梅州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借外促内、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关键是让资源变现。

  为此,梅州积极发展与资源禀赋相适宜的产业,推动重点工业产业园改造升级,抓好创新基础建设、创新网络融入和高新区建设,进一步打响特色品牌,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日前,广东省正式印发《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梅州元素”多次被提及,指明发展方向与目标,为梅州接下来的经济发展提供指引。

  《规划》提出,支持深圳、汕头、梅州、肇庆、潮州建设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集聚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公共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推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主动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发展半导体元器件配套产业。

  紧抓机遇,梅州全市上下牢固树立“产业兴市、制造强市”的鲜明导向,狠抓先进制造业、绿色工业,构建“5311”绿色产业体系。持续加快科技和产业创新,加快绿色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梅州正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努力做到科技创新自立自强,实现换道超车做强主导产业,增强梅州苏区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

  势能转换

  生态红利释放发展活力

  夜幕降临,梅江河畔,灯光璀璨。中国·梅州“客都人家”康养文旅综合体好不热闹,一批批游客在此感受梅州苏区的人文之美、建筑之美、生态之美。

  梅州,拥有深厚的客家文化和独特的生态资源。“十四五”开局之年,梅州更加注重势能转换,在推进生态发展区建设中,努力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中共梅州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指出,今年以来,梅州城市提质步伐加快、乡村振兴巩固提升、生态建设扎实有效、全市森林覆盖率、空气和水质量均居全省前列,增强了绿色转型的动能,夯实了绿色发展的基础,提升了绿色惠民的成色,加快了绿色崛起的步伐。

  2021年入选2023年“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2020年度广东省乡村振兴考核获优秀等次,58个行政村入选2020年广东省森林乡村,广东省首个国储林项目在梅州实实在在落地……守牢生态底线的梅州,优势愈发明显,高质量发展之路愈加清晰。

  算大账、长远账、整体账,面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这道选择题,梅州加快推动从“生态佳”迈向“生态+”。

  “努力探索一条符合梅州生态发展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让梅州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在全省推动老区苏区全面振兴发展工作会议上,梅州市委书记陈敏作交流发言,旗帜鲜明地表明苏区梅州要以生态红利释放发展福利。

  立足生态发展区定位,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梅州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茶罐子”“水缸子”,推动“五子登科”迈进“双区”市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以寿乡水为例,梅州以青山绿水为发展底色,寿乡文化为发展底蕴,致力打造梅州“寿乡水”区域品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水缸子”。

  行走梅州大地,绿水青山,产业兴旺,绿色宝石镶嵌其中。

  以“绿满梅州”大行动为契机,梅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修复退化土地生态,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等,大力弘扬生态文化,让人居环境、发展环境“绿起来”。

  今年5月,我国首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竞争性选拔结果公布,由梅州市组织申报的广东南岭山区韩江中上游(原中央苏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从全国29个竞选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广东唯一入选项目,获20亿元奖补资金。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近年来,梅州持续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互促互赢的新路径。

  有了好风景,不愁“好钱景”。依托梅州良好的生态资源,梅州八个县(市、区)均有清晰的生态发展定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展精品民宿、特色农产品和农家乐等产业,富民增收有了新路子。

  奋力开创苏区全面振兴发展新局面,梅州内外相连,与政策红利、生态红利形成乘数效应,释放发展福利,不断提高苏区人民幸福生活指数。

  “两不愁三保障”筑牢民生之底;三大工程稳就业夯实民生之基;推进民生项目把控民生之舵……回应民生关切,梅州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六争六补”不停步,不断补齐民生短板。

  ■一线实践

  客都人家项目背后的“谋”与“动”

  8月20日,中国·梅州“客都人家”康养文旅综合体(下称“客都人家”)三期项目正式动工建设,总投资15亿元。项目的动工建设,进一步推动就地城镇化、景区变社区、乡村变新城。

  梅州客都人家三期的动工,是梅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和全省推动老区苏区全面振兴发展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实践,是推动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部署安排落地见效的重要举措。

  从无到有,从一期到三期,作为梅州打造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标杆和“三宜”城市范例的点睛之作,客都人家项目建设频频刷新“梅州速度”的背后,积蓄着苏区振兴发展的澎湃动力。

  苏区是梅州最大的优势,生态文明是梅州的底色,擦亮底色,发挥优势,客都人家建设正是梅州走实生态发展之路的探索,彰显了梅州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绿色项目,全力推动苏区振兴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干事创业谋在先。以文化为魂,客都人家的建设充分发挥梅州的生态优势、人文优势和侨乡优势,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对接项目建设,着力构筑文旅新地标、打造梅州新名片,以全方面展示客家文化为内核,立足“梅江花月夜、客都夜明珠”的全景式打造,依托区位优势、串珠成链,全方位带动梅州文旅产业发展。

  兼顾经济与生态、开发与保护才是发展新路。梅州苏区振兴,需要大项目、好项目支撑,更需要一个个诠释美丽梅州与美丽经济相融合的项目。

  窥一斑而知全豹。以生态为底,客都人家的建设是梅州加快构建“5311”绿色产业体系的探索,建设丙雁城市副中心、打造湾区最美后花园、最优体验场、最佳康养地的载体之一,为梅州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样本作出更大贡献。

  两横一竖就是干,当前的梅州,资源要动起来、人才要聚起来、产业要活起来,必须要坚定生态发展目标,理清发展思路,凝聚发展力量。

  从签约落地到动工建设,客都人家均跑出“梅州速度”,这离不开有关政策的支持,更离不开梅州干群齐心协力的推动。见微以知萌,客都人家项目在梅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正是梅州坚持以生态文明促进高质量发展理念,推动苏区振兴的有效实践。

  南方日报记者 黄培强

编辑:陈司悦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