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深圳城市,1.8万个宜停车免费泊位,让的士司机“倍感温暖”;跃升海上,“海上看湾区”邮轮成为游客必打卡项目;深入社区,交通普法进社区活动让企业更有获得感……一张张“交通服务名片”,嵌在深圳海陆空港的每个角落,汇集成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力量。
深圳是交通强国首批试点城市,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不断创新管理机制,智慧升级管理平台,从真正为行业企业出发的角度,推动深圳交通服务不断创新,交通管理质效不断提升,凸显交通治理的速度、温度、力度和智慧。
难忘的交通速度:16小时!结束150天的漂泊
“下船那天我最后一批坐大巴离开,当时已是凌晨,看到岸上那么多工作人员为了让我们回家忙碌,眼泪止不住流下来。”“歌诗达·威尼斯”号邮轮工作人员小谭至今难忘去年6月24日、端午前一天,他们结束150余天海上漂泊,踏上深圳土地。
就在此前,深圳市交通局工作人员一直为此奔走,经多次报告请示,邮轮终于获批停靠蛇口邮轮母港,16个小时内完成中国船员核酸检测和隔离安置。小谭的“深圳记忆”,印刻深圳交通服务的生动缩影。
面对疫情冲击,深圳港航业是受影响最直接行业之一。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应对变局,召集相关企业增加运力和舱位保障、空箱供给力度。2020年以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协调船公司增开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62条,其中新开跨境电商航线14条。高效的交通服务有力支撑深圳外贸发展,2021年前三季度,深圳进出口2.5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2%,深圳外贸已连续11个月保持同比增长。
疫情暂停后,群众旅游出行需求日益增长,深圳市交通局助推招商迅隆船务开通“海上看湾区”,“大湾区一号”“大湾区二号”两艘微邮轮开通,服务旅客超24万人次,成为深圳城市旅游的一张崭新名片。
数字管理升级,打造行业智慧港航建设新标杆。深圳市交通局搭建“深圳市港航产业管理平台”,作为该局首个日常数据申报、全流程线上办理、绩效统计、电子档案管理的专项资金管理信息平台,打造监管完善的港航资助体系。
平台创建“数据+应用”行业管理新模式,建立对上数据信息报送、对下监管服务、平级部门间数据交互等工作机制,并以“港航数据中心”作为基础性支撑,实现行业的数据汇总、存储、传输等工作,并可依托港航业务在实际操作过程产生的海量的、实时的、连续的、多元化的特征数据及状态数据,可以进行有效分析及研判。
“探索构建深圳港航子业数据中心,将为深圳打造国际一流的现代化物流业总体目标迈出一大步,也将为深圳乃至其他行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优化升级树立新标杆。”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说。
暖心的交通温度:破解公交车司机和出租车驾驶员的难题
“我们要有新家了!”深圳公交车驾驶员老马期盼生活大改变——搬进公租房。去年,在市住房保障部门的支持下,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会同三家公交特许经营企业,完成首批面向公交司机定向配租公租房分配、入住工作。今年6月份,又启动了新一轮面向公交司机定向配租公租房工作。
此外,为了更好推动公交行业发展,深圳还拓宽公交场站供给,盘活储备用地、利用桥下空间资源、建设钢结构立体公交车库,南山中心区、南山科技园公交立体停车库将于近期投入使用。
而在出租车行业,过去出租车驾驶员面临的“吃饭难、停车难、如厕难”问题正被破解。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协调各辖区政府(含新区管委会)、城管、交警等相关单位,在深圳新增出租车临停站牌设置20个,超1.8万个宜停车泊位限时免费向出租车驾驶员开放,建成启用8个“的士码头”,全市278座加油站、298家酒店公共厕所向出租车驾驶员免费开放,新建97座街头小型公共洗手间。
持续的服务力度:送法进企业,为民办实事
在宝安松岗超限检测点,座椅、书桌、饮水机、免费的WiFi一应俱全,让司机老张感到很温暖。“执法人员将联合治超执法流程、交通执法监督举报电话公示上墙,主动接受司机监督,让我们感受到交通执法人员秉公执法的态度,也感受到交通执法的温度和力度。”
交通执法是城市治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深圳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支队开展交通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展开“大调研大走访”“执法体验周”和“基层站所开放日”活动,主动到企业开展调研走访及送法上门服务176次。例如,大鹏新区多部门联合开展“与法同行”普法专项行动。执法支队盐田大队执法人员走访辖区运输企业,上门开展新《安全生产法》普法活动。
“交通执法是为了维护交通运输市场秩序,更好地为广大交通从业者和群众服务。执法支队深入贯彻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实行‘轻微免罚’,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交通运输从业者与企业自觉守法。”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说。
南方日报记者 戴晓晓 通讯员 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