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金湾,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隔岸相望,同时拥有机场、港口两大交通枢纽,是中国航展的主办地。近年来,金湾稳住实体经济基本盘,构建内联外通交通网,筑起城市发展新阵地,各项事业取得显著进步。
金湾区明确提出,未来五年是其打造珠海市产业中心、交通中心、城市新中心的关键时期,必须要打响“工业强区”金字招牌,推动几何中心向“交通枢纽”跨越,率先建成“两化三型”城市,从过去偏安一隅的“郊区”走上世界级大湾区舞台,为珠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迈向“大而强”“大而优”特大城市提供有力支撑,在新起点上书写金湾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成绩
近五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列珠海首位
勇立潮头担当作为,改革创新接续奋斗。9月26日,在中国共产党珠海市金湾区第五次代表大会上,金湾区委书记、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梁耀斌向大会作报告,总结金湾区第四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明确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通过一组由大会公布的数据,可以感受到过去五年珠海金湾的巨大变化。2020年,金湾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0.4亿元,年均增长7.8%,总量较“十二五”末增长66.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6万元,走在全市前列。
此外,2020年金湾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8.45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4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04亿元,增长3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8.84亿元,增长95.6%。全区经济实力不断提升。
以工业立区的金湾始终把实体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通过做实做强做优制造业,推动产业强基补链、锻长补短,实体经济不断壮大。扶持实体经济发展“金十条”等政策落地落实以来,金湾区已安排各项扶持资金超60亿元。五年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86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总量近五年全市排名第一;累计签约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5个,总投资近1300亿元。
区域经济的壮大与发展,同样得益于创新能力的提升。当前,金湾区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51.59件。五年来,高新技术企业从86家增加到452家、增幅近4.5倍;累计发放各类人才政策补贴约1.3亿元,惠及近2万人次,充分激发了创新活力。
过去五年,也是金湾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五年。航空新城、平沙新城拔地而起,市民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文德广场正式运营,区图书馆、档案馆成为全市公共文化新地标……新的变化陆续展现,中秋期间,金湾华发商都建成开业,华发国际商务中心预计今年年底完工,文化生活、商业、娱乐氛围日渐浓厚。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金湾正用社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践行民生领域的承诺。五年累计民生支出182.1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4.35%;提供就业岗位22.8万个,城镇新增本地就业人数3.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以下;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和中小学26所,新增学位1.4万个。
此外,高标准建设的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金湾区精神康复医院投入使用,以及小林医院、三灶镇卫生院综合楼即将投入使用,都使得分级诊疗体系建设趋于完善,让“15分钟卫生健康服务圈”真正建立了起来。
目标
打造珠海产业交通城市“三大中心”
对金湾区而言,打响“工业强区”金字招牌,推动几何中心向“交通枢纽”跨越,率先建成“两化三型”城市,从过去偏安一隅的“郊区”走上世界级大湾区的舞台,为珠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迈向“大而强”“大而优”特大城市提供有力支撑、贡献新的更大力量,正成为当前的使命担当。
未来五年,是金湾打造珠海市产业中心、交通中心、城市新中心的关键时期,将奋力把金湾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增长极、珠江口西岸综合交通枢纽、经济特区活力品质幸福新城。
在今年金湾区、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一体化运作后,其产业发展格局更大、空间更广阔,“以城促产、以产聚城”的良性融合发展效应正在显现。
在更高站位上谋篇布局。接下来,金湾区将合理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深入挖掘产业发展潜力,强化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供给,切实提升对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的支撑作用,整合产业和服务的差异化优势产生的叠加效应,展现一体化运作后“1+1>2”的强大发展后劲。
发展蓝图已然描绘。大会提出,到2025年,金湾经济实力要位居全市前列。届时,生物医药、高端打印设备、新材料和新能源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基本成型,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规模壮大,成为珠江口西岸装备制造产业的先行区。到2025年,金湾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十四五”规划提出的2000亿元目标,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3。
实现轨道交通互通互联,推动金湾深度融入国家高铁网,成为珠海的交通中心……交通枢纽地位逐步确立成为未来几年的重要任务。其中,金湾还为“双港”发展定下小目标:到2025年,金湾机场客流量突破1600万人次,空港货运量达到6.5万吨,高栏港货物吞吐量达到2.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800万标箱。
随着城市建设项目不断增多,未来将更加注重城市功能的提档升级,智慧城市、海绵城市、枢纽之城的建设都要取得显著成效。从具体目标来看:2025年,常住人口力争达到“十四五”规划提出的75万人目标。届时,金湾城镇化率将进一步提高,宜业宜居宜游城市魅力不断显现,“两化三型”城市格局基本形成,成为珠海的城市新中心。
任务
加快承接广深优质溢出资源
金湾下一个五年要实现“飞跃式”发展,不仅要有“蓝图”,更要有“路线图”“任务表”,既要有目标,还需靠实干。报告以大篇幅阐述了“今后如何干”。
坚持“工业立区、智造强区”,金湾提出,要把实体经济当成立身之本、强区之基、兴区之要,千方百计提升产业能级量级,全面构建金湾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全市生物医药、高端打印设备、新材料、新能源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主阵地。
牢牢抓住重大项目这个“牛鼻子”,金湾区提出,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重大项目库,加快承接深圳、广州高端产业溢出,大力引进产业链前端、价值链高端的项目,同时兼顾产业链上下游的优质配套项目,既要让龙头企业顶天立地,又要让产业链配套企业铺天盖地。
在强化金融手段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方面,金湾将探索建立融资担保基金和转贷基金,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大力引入培育新兴产业,同时引导更多企业总部落户金湾,并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加速创新。
金湾区地处珠海的几何中心,是同时拥有空港、海港“双港”的县级行政区,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少有的。当前的金湾正全面融入珠海“南联、西拓、东接、北进、中优”战略布局,完善“一心、两港、四铁、四横六纵”交通格局。
未来,金湾将加快建设腹地广阔、中转流畅、功能完备的珠江口西岸现代化物流大通道,坚持“空海相济、双港联动”,全力支持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珠海至肇庆高铁、广佛江珠城际、高栏港高速公路北延线、金海大桥、香海大桥西延线、鹤港高速二期、黄茅海跨海通道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全面强化金湾作为珠江口西岸综合交通枢纽的强大节点功能。
立足“两带一心、双港四片”城市空间,金湾坚持高品质推进城乡建设,打造经济特区活力品质幸福新城。
一方面,高标准建设航空产业园滨海商务区和珠海西部生态新城B片区,打造市民艺术中心、华发国际商务中心、华发创业大厦等一批高端城市地标。另一方面,强化城市发展多点支撑,推动核心城区与组团镇区差异化定位、一体化发展,提速平沙新城和三灶东咀片区开发建设,让片区组团多点开花、各富特色。
撰文:董谦君 艾华
统筹:吴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