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李艳平,是一名企业管理者,是众多志愿者中的一员。
曾几何时,你的身边越来越多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穿“红马甲”“绿马甲”“黄马甲”,出现在每一个需要他们的地方:乡村振兴、关爱服务、生态环保、社会治理……他们有着一个光荣的名字——志愿者!
在这个充满温暖与希望的时代,总有一束光照亮角落,驱散阴霾。这束光来自每一个志愿者的心中,而志愿服务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八年前,我有幸加入志愿服务的团队,成为一名志愿者,投身志愿服务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那些温暖的故事,如同星辰般点缀了我的青春岁月,也让我见证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下面,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投身志愿服务的心路历程。
初遇志愿,心怀大爱
2006年,大学毕业后我来到了东莞,最初在外企任职,经过八年的奋斗,2014年我积攒了一些积蓄,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始自主创业。但事与愿违,2016年企业因经营不善亏损了100多万,不但创业基金顷刻间化为乌有还债台高筑。生意失败的那段日子,是我人生中的至暗时刻。曾经的雄心壮志被现实狠狠击碎,迷茫与失落如影随形。然而,命运总是在不经意间为你打开一扇新的窗。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志愿服务,从此,我的人生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得有一天,万新社区干部胡婉琼突然来到我店里,她见到店面经营惨淡,看我闷闷不乐,出于对社区居民和商户的关心,她坐下来耐心地开导我、陪伴我,建议在我收拾好生意的残局以后,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去抹平创业失败的伤痛,可以尝试着成为志愿者,助人自助。
初遇志愿,那是在一个社区的关爱老人活动中。看着那些孤独的老人因为我们的陪伴而露出的笑容,听着他们讲述着过去的故事,我的内心被深深触动。那时候,我还不太明白志愿服务的真正意义,只是觉得能为这些老人带来片刻的欢乐,自己的心里也有了一丝慰藉。但就是这一丝慰藉,让我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点光亮,让我有了继续走下去的勇气。自此我便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一路前行,无法止步。
深入志愿,绽放风采
8年了,志愿服务早已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如今广东省拥有超过1900万名注册志愿者,我们东莞的注册志愿者人数在全省位列前三,拥有190多万名志愿者,从每10个东莞人就有1个是志愿者,到每8个东莞人就有1个是志愿者,再到如今的每7个东莞人就有1个是志愿者,东莞成为名副其实的“志愿者之城”“友善之城”,我们万江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总队从开始的几十人发展到了1400多人。
这8年来志愿者伙伴们对我的称呼从艳平到平姐,再到平姨。大家肯定在想年龄长了称呼变了不是很正常嘛,其实还真不是,我欣喜地发现称呼的变化其实并不是年纪的增长导致的,而是我的身边多了很多青年志愿者、青少年志愿者。
同时我还发现身边讲东莞话的志愿者越来越多,我们志愿者中有企业家、职场白领、一线员工、个体商户、全职太太,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五湖四海。多年前我在市汽车总站为市民派发求职指南,群众把我当骗子,现在群众只要看到绿马甲、黄马甲、红马甲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志愿者。志愿者这个名字正在被更多的人接纳与熟知。
随着志愿服务多元化发展,志愿活动也开始涉及扶贫、助残、助老、帮困、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更加贴民心接地气。无论是青丝还是白头,在东莞,志愿文化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个人的心。如今,志愿服务正在悄然走进大众的生活,东莞志愿服务已步入全民普遍参与阶段,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奉献、友爱、互助的志愿服务精神已经深深扎根广大市民心中,“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不再只是一句空话。
加入志愿大家庭八年以来,我跟我的志愿组织每天都在成长,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地为脚下这片热土变得更好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当前,东莞正迎来志愿服务快速发展阶段,志愿服务不仅有人数及项目上“量”的增长,更是专业及水平上“质”的提升。现在我们广东省拥有统一的志愿服务系统——“I志愿”,一站式完成从注册到活动报名,再到活动签到和签退,同时,系统还可以准确的记录参与志愿活动的情况、服务时长、服务组织等相关数据。“I志愿”的出现让志愿服务更加便捷更加规范。
我参加志愿者这8年来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志愿者有工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这个真没有。那么问题又来了,志愿者图什么?我也曾不止一次地这样问自己。随着参与的志愿活动越来越多,我发现,志愿服务不仅仅是一时的热情,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我们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要学会与不同的人沟通和合作,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前几年,我们为揭西县贫困山区儿童募集物资的活动中,我们遭遇了资金短缺、物资运输困难等问题。但大家没有放弃,一起想办法、找渠道,最终成功地将物资送到了孩子们的手中。看着孩子们拿到新书包、新文具时那灿烂的笑容,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和成就感。那一刻,我明白了志愿服务的价值所在,它能让那些身处困境的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能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能让我们绽放出属于我们的风采。
坚守志愿,点亮未来
渐渐地,我对志愿服务从最初的尝试变成了挚爱。这八年里,我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投入到了志愿服务中。我去过偏远的山村为留守儿童捐赠物资,疫情期间为困难群众送上生活必需品,拉着先生拖着女儿每周开展巡河保洁。每一次的经历都让我刻骨铭心,每一次的付出都让我收获满满。我收获了真挚的友谊,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我们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我收获了内心的成长,学会了关爱他人、理解他人,也学会了在困难面前保持坚强和乐观;我收获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每当看到那些因为我们的帮助而改变的笑脸,我知道,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志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会有疲惫,会有挫折,但我从未想过放弃。因为我深知,每一次的坚守,都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都可能为社会带来一丝温暖的改变。
志愿服务是一场相互温暖的双向奔赴,志愿者与受助者相互滋养、共同成长。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坚守在志愿的道路上,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更多的人。在此,我诚意地向大家发出邀约,欢迎大家加入志愿队伍,加入我们,携手同行,做新时代雷锋精神的践行者、倡导者和传播者。让我们用心点燃希望,用爱改变人生,共同为打造充满爱与温度的“友善东莞”贡献一份力量!
来源:广东宣讲
宣讲员:李艳平,是广东省五星志愿者、东莞市优秀志愿服务工作者、万江志愿者协会秘书长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码关注“广东宣讲”微信公众号(gdbxj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