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谢骐骏,是廉江市融媒体中心的一名记者、主持人,作为一名穿梭在新闻现场多年的媒体人,话筒和镜头是我最熟悉的伙伴。我曾以记者的身份记录时代变迁,以主持人的身份传递信息与温度。这次比赛的主题“推进高质量发展 人人都是主角”吸引着我,决定参加湛江市百姓微宣讲比赛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吸引力——这一次,我要脱下“客观报道”的外衣,以宣讲员的身份,用“我”的视角、“我”的情感、“我”的信念,去讲述、去诠释、去点燃。最终,凭借讲述廉江荔枝产业蝶变的故事《镜头话城乡 发展共担当》,我进入了湛江市级决赛。这段旅程,不仅是一次比赛,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洗礼和理论武装的实践。
一、角色蜕变:从新闻“旁观者”到时代“主讲人”
以往的播报与采访,核心是“呈现”与“追问”。我努力客观地记录事实,传递多方声音。宣讲则截然不同。它要求宣讲者不仅是故事的讲述者,更是理论的阐释者、情感的共鸣者、信念的传递者。我选择的题材是亲身采访、深有感触的廉江荔枝产业。这个故事本身就蕴含着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科技兴农、青年返乡等宏大主题。但如何避免空泛说教,让理论“活”起来、“实”起来?
我的第一步是深度“再学习”与“再武装”。我反复研读关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发展等重要论述和政策文件。我不再仅仅满足于知道“是什么”,更深入思考廉江荔枝产业的实践“为什么”是这些理论在基层的生动映照。在采访过程中,我结识了当地颇具影响力的荔枝专业合作社卢亚金社长,从“看天吃饭”到“靠技术致富”的转变,合作社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的升级,冷链物流、电商平台、智慧农业的引入,青年返乡带来的活力……这些鲜活案例,不正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田间地头的完美诠释吗?不正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微观缩影吗?将“妃子笑”荔枝从枝头到餐桌的旅程,与“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紧密相连。这个过程,是将抽象理论具象化、将宏大叙事生活化的过程,让我对理论的认知从纸面走进了心里,真正实现了“理论武装头脑”。
二、故事共鸣:宣讲“小切口”撬动发展“大情怀”
媒体人的职业训练给了我独特的优势:对故事的敏感、对细节的捕捉、对受众的把握。在打磨宣讲稿时,我深知“荔枝”只是载体,关键在于如何让观众通过这颗“小荔枝”,看到时代变革的“大图景”,感受到奋斗者的温度与力量。
镜头语言入稿:我刻意运用了“摄像机拍下的画面”“直播间里的吆喝”“冷链车的穿梭”等充满现场感的描述,将媒体人“在场”的视角融入宣讲,让听众仿佛身临其境,看到那连片的荔枝林、感受到青年小林直播带货的激情、体会到卢社长面对滞销果实时的心焦以及问题解决后的振奋。
人物故事驱动:小林、卢亚金社长、返乡的年轻人、凌晨采摘的果农……他们是绝对的主角。我着重刻画他们的语言(“家人们,这就是廉江的‘妃子笑’!”“连外国客商都夸咱的果子比科技还‘硬核’!”)、他们的情感(曾经的“心疼”、如今的“甜到心坎里”)、他们的转变(从外出打工到成为“飞手”“达人”)。通过个体命运的起伏变化,折射产业变革和城乡发展的宏大叙事,让理论有了血肉和温度。
情感共鸣点设计:宣讲稿中精心设置了多个情感爆发点:“甜到心坎里”的味觉通感,“保住了果农一年的心血”的集体共情,“手机一点,全国都能下单”的时代便捷感,以及结尾“荔枝核长成参天大树”的象征与期许。这些点都旨在触动听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引发“共情”,进而激发对奋斗者敬意和对发展道路的认同。
互动感营造:“屏幕前的您,每一次点赞、下单,都在为这场变革助力!”“高质量发展人人都是主角”……这些表述,将听众从旁观者拉入参与者和贡献者的角色,增强了代入感和责任感。
三、赛场聚力:微宣讲奏响时代“最强音”
这次比赛让我深刻感受到“微宣讲”的独特魅力。它像一座桥梁,连接着台上与台下、城市与乡村、个体与时代。在各级赛场上,我有幸聆听了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宣讲员的故事:有人深情描绘城市更新的繁华图景,诉说老街区焕发的新活力;有人动情讲述守护红树林、碧海蓝天的生态故事;有人自豪地展示非遗在新时代的创新传承;有人分享基层社区治理中的智慧与温情;有人讴歌在平凡岗位上守护生命的坚守者……
每一个故事,都是一颗闪耀的星,串联起湛江大地的“泥土芬芳”“文化脉动”“智慧火花”和“平凡坚守”。这些故事,让我看到了理论在湛江实践的无比丰富性和生动性。我不仅是一名宣讲者,更是一名虔诚的学习者。这些发生在身边的故事,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高质量发展”并非遥不可及的概念,它就蕴藏在每一个奋斗者的汗水里,每一个创新的尝试中,每一个向好的变化里。它们凝聚着湛江儿女的奋斗与汗水,传递着无比坚定的信念与决心,这种共鸣在赛场内外激荡,形成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四、使命担当:“宣讲+媒体”引领社风民风“新风尚”
身为媒体人参加湛江市百姓微宣讲比赛,是一次从“幕后”走向“台前”、从“记录者”成为“参与者”和“传播者”的宝贵经历。它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理论的力量在于实践,宣讲的魅力在于共情,媒体的价值在于引领。一颗小小的荔枝,承载着城乡发展的密码,也见证了我作为一名媒体人在理论宣讲道路上的一次重要成长。
将宣讲与媒体有机结合,我会继续用好手中的话筒和心中的故事,努力用“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宣讲,讲好湛江故事、中国故事,为传递时代强音、引领社会风尚、坚定文化自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我相信,每一次真诚的讲述,都在为高质量发展的参天大树增添一片新绿。
来源:广东宣讲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码关注“广东宣讲”微信公众号(gdbxj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