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东莞创新打造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全链条”学习模式

2025-03-26 15:06 来源:南方网

  东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决落实“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要求,打通“学习、调研、实践”三位一体的理论学习渠道,全力打造“共享共学共建”大学习平台,以提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效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成效。

  打造“一把手”主抓学习机制

  注重高位推动、统筹规划、机制先行、多维发力。一是聚焦“纲目”发力,纳入制度安排。坚持把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放在国家大局、时代背景、东莞所需之中,结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东莞记忆”项目和考古遗址最新发现,把及时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作为理论学习的制度性安排,确保主题聚焦、学有所指,确保学习与东莞的定位使命相契合、与重大工作推进节奏紧密衔接。二是聚焦以上率下,践行文化使命。市委主要领导主抓点题、亲自部署,审定调研方案、确定学习内容、主持学习活动,提升规格,带领市四套班子下沉一线,勇当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学出争先进位的新境界、新担当。三是聚焦一体推进,探索跨部门、跨地区、跨系统共建联学。采用“市委带学+部门联学”模式,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充分参与、联学联动、多维发力,提升理论学习的引领性、权威性和实效性。注重运用互联网平台连线直播,以“市级带学+镇街联学”机制,指导基层学习更加精准权威。

  探索“全链条”学习路径

  突破学习场景和时空限制,贯通“实地调研+辅导报告+延伸基层”关键环节。一是精心设置学前调研,将学习现场设在考古工地。聚焦核心任务,围绕南海卫城墙遗址这一广东省单次考古发掘面积最大项目,创新选取遗址考古工地作为学习现场,通过“考古现场+情景带入”升级学习体悟。组织赴迎恩门城楼、“东莞记忆”项目等莞邑文化地标实地考察调研,推动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俯身观察感受东莞城市的史脉与传衍,在边走边看、边听边思中碰撞出如何在经济发展与遗产保护之间寻求共赢之道的“火花”,进一步坚定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决心担当。二是注重实地辅导教学,把课堂搬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突破会场限制,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清代四大名园”之一——可园博物馆举办专题报告会,邀请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曹劲以“触摸历史守护遗产——南海卫城墙遗址的考古研究和展示利用”为题作专题辅导报告,讲述遗址历史背景,重新解读东莞“海防重镇”“海丝节点”的文化根脉,启发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思路。三是推动学习延伸基层,实现全市分会场直播连线。学习会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直达市镇村三级,全市36个分会场约4000名领导干部现场学、同步学、实时学,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指导实践。

  持续推动中心组学习成果转化运用

  突出时效性,推动“学习+宣传”环环相扣,有力构建各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形成学讲用一体贯通的工作机制。一是在理论学习辐射力影响力上有了新提升。统筹用好媒体资源,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结束后,紧接着召开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综合运用侧记、短视频、述评等形式丰富学习成果,扩大理论学习效应。二是在贯彻工作主线上有了新提升。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后,吸引30余家大众媒体和专业媒体报道,推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凝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强大合力的实际成效。三是在指导学用转化实践方向上有了新提升。推动全市进一步树牢“保护文化遗产也是政绩”的理念,自觉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铆足干劲,重点推进虎门炮台旧址公园、南海卫城墙考古遗址公园、“东莞记忆”、石龙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等项目,更好地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延续城市文脉,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来源:广东宣讲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码关注“广东宣讲”微信公众号(gdbxjt)。



编辑:陈绮云   责任编辑:李晨昱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