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寄语
我从2003年开始担任澳门科技委的顾问,对澳门有很深的感情。我来了澳门,就是新澳门人,在这里很有归属感。现在我在澳门大学担任校长,希望把澳大办成让澳门居民骄傲的大学。
在澳门回归20周年之际,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希望今后从澳门培养出更多国家级人才,祝福“一国两制”下的澳门明天更美好。
从澳门离岛穿过一条河底隧道,无需经边防口岸,便可到达澳门大学的横琴校区。它坐落在珠海横琴岛东部,与澳门一河相隔,背倚秀美的横琴山,教学楼、科研大楼和10多个住宿式书院错落有致。2013年正式投入使用后,来自全球各地的澳门大学师生在此科研合作、学习成长。
回顾澳门回归20年,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感慨万千,亦深刻强调教育对于澳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澳门大学横琴校区,他接受记者专访,并分享了澳门大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产学研联动、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的理念。宋永华说:“青年是澳门的未来、国家的未来。希望学生走到世界任何地方,都有责任感和远大目标,为自己的民族,为国家、为人类作出贡献。”
谈回归▶▷
澳门大学变化翻天覆地
记者:澳门回归20年来,发生了哪些变化?
宋永华:澳门回归后发展得越来越好,城市发展日新月异。1999年以前,澳门的经济社会尚不发达,如今,澳门已成一个让世界瞩目的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也不断提升。
澳门大学与澳门的发展联系十分紧密。澳门刚回归时,澳门大学的学科建设尚不健全,特别是科技类和工商管理类学科有所欠缺。如今澳门大学已经有1万多名学生,学科体系也更加完备。此外,办学条件也今非昔比,特别是2013年横琴新校区建成后,澳门大学的校园和硬件设施达到了一流水平。
目前,国家和澳门特区政府共同建立了一系列科技、人文社科类的科研平台,澳门大学在这些平台上加强了和内地、全球高校的交流互动。可以说,澳门大学的变化翻天覆地,区域地位、国际声誉、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谈合作▶▷
推动产学研成果融入大湾区
记者: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澳门大学如何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
宋永华:澳门大学的定位是立足澳门、融入大湾区;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服务于这样的定位,我们对学科和科研体系进行了重新布局。一方面,培养了大量数理化方面的师资资源,并且完善了工商管理等学科的布局;另一方面,在科研领域应国家所需、发挥澳大所长,在重点领域重新布局。目前,我们有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聚焦中医药、微电子和智慧城市物联网等领域,并且推动了跨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为了促进产学研结合,抓住大湾区发展机遇,澳门大学推出一系列关于知识产权举措。同时,在校园内建成创新创业中心,在横琴建立澳大珠海科技研究院,成为澳门大学在大湾区的一个产学研示范基地。
通过这些努力,澳门大学的很多科技成果将通过研究院走进大湾区。目前为止,已有几十家正在孵化的初创企业,在横琴孵化的一些企业已经实现融资,产品进入内地市场。
谈人才▶▷
培养有担当的国际化人才
记者:澳门回归20年以来,您认为教育和历史文化传承对澳门的稳定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
宋永华:我认为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青年是澳门的未来、国家的未来。我非常欣赏澳门的中小学教育,通过教育增强学生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祖国的认同感,同时爱国、爱澳教育也相当到位。大学则在中小学教育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上升到更深层次。
我们的校训“仁义礼知信”,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就是有道德、有能力、有担当、有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这是大学培养人才最重要的要求。
对澳门大学而言,在这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里,在经济社会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我们还要培养人才的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澳门拥有外向型经济,社会、文化多元发展,我们希望学生走到世界任何地方,都有责任感和远大目标,为自己的民族,为国家、为人类作出贡献。
这些目标听起来比较宏大,但教育方式可以落到实处。在平时,重视历史、传统文化等通识课;在重大节日和活动,保持升国旗的传统,国旗队还曾到北京、浙江等地方的大学进行交流。今年1月1日,我们组织学生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到长城参观,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认知、了解中华文化的过程。
记者:澳门大学参与开办了多个澳门中小学生教育基地,作为综合性大学,为何积极参与基础教育?
宋永华:基础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石,一流的大学培养一流人才,需要一流的中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所以,大学要有意识、有义务、有责任地去和中小学合作,帮助中小学的教学建设。
澳门大学作为澳门唯一的公立综合性大学,我们必须担当起这个责任。去年,我们成立了中小学生人文社科教育基地,在中小学生群体中宣传推广中华文化,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和城市文化等。
同时,我们和澳门特区政府、中华教育会、澳门科学馆、澳门经济会等合作,成立澳门中小学生科技实践基地,鼓励中小学生热爱、献身科学,为未来人才培养打下基础。
记者 唐子湉 实习生 黄敏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