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汕头品牌”强势崛起背后

2025-05-22 14:57 来源:南方+

  5月10日至14日,在第九个中国品牌日背景下,由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组织的“好嘢广货——广东品牌新消费践行活动”在线上举行。汕头有多个品牌集中亮相,展现汕头品牌建设的鲜活经验和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敢为人先”的汕头铸造了一批国内外响当当的企业品牌。目前,汕头已形成新材料、纺织服装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并在新能源、玩具创意等产业具备冲刺千亿潜力。通过“三新两特一大”战略布局和临港经济区建设,汕头正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各类经营主体约53.8万户、上市企业30家,一批汕头企业品牌强势崛起,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以质量为先,汕头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持续加强品牌培育与建设工作,书写“汕头品牌”的金字招牌。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众多企业通过工艺创新、营销推广和产业升级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推动“汕头产品”向“汕头品牌”转变,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让“汕头品牌”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越来越多企业转型品牌化发展

  在刚刚落幕的第137届广交会上,426家企业以创新为引擎,携玩具、内衣、文具等特色产业产品强势出击,通过技术升级与设计革新,推动本土品牌迈向国际舞台。广交会结束后,金奇孕婴童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迎来了在广交会上刚认识的智利客户Esteban,他先后考察企业的生产线及实验室等,感受现代化生产带来的技术震撼。

  “我在中国采购12年,这里的产品质量和价格优势难以拒绝。”Esteban表示,广交会上他就被金奇公司的专业性所吸引,于是专程来汕头工厂考察。他坦言,中国供应商的技术迭代速度和品控体系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公司将积极推进与金奇的合作。

  品牌是企业技术实力与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锚定发展新质生产力,汕头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夯实,“汕头品牌”创新活力充分涌流。越来越多的汕头企业从代加工向品牌化发展转型,以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

  广东启智创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近年来专注研发婴幼儿玩具,并推出自主品牌,在欧洲、东南亚和南美等闯出一方天地。近期面临国际贸易形势的波动,因海外市场布局多元、国内电商渠道同步发力,企业受外部冲击较小,并且品牌化让企业有了更大的议价权,产品利润也比代工要高。

  这正是品牌保障企业竞争优势的有力体现。随着汕头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创新驱动“生力军”不断壮大。截至2024年,汕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5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2家,省级和市级企业数量持续增长。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形成,为“汕头品牌”扬帆远航持续注入新动能。

  去年,广东南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自动投料餐厨垃圾智能处理机”、广东铭月服饰有限公司“精工创新校服设计——可持续发展提质增效校服案例”荣获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首届精工设计优秀案例奖。上个月,汕头民营企业广东西北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波音737系列机型实现炭刹车副的国产化,以实力打破进口依赖的难题,凸显“汕头制造”硬核实力。  

  城市品牌与企业品牌共生共荣

  随着城市进入新发展阶段,城市品牌已然成为彰显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影响力与竞争力的核心关键。这个“五一”假期,汕头推出近100项文旅活动,向全球游客展示潮汕文化的魅力。其中,沉浸式体验“中华战舞”英歌舞是不少游客专程来汕的理由之一。“00后”游客刘盈盈直言,她就是冲着汕头的英歌舞和美食过来旅游的。

  汕头也不负游客厚望,推出了“潮起英歌·AI数字空间体验馆”,让游客戴上VR眼镜,一秒穿越英歌舞演出现场;挥动鼓槌,数字英歌队跟着游客的节奏起舞;3秒AI换装,生成专属“好汉”形象……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汕头积极打造“中华战舞”品牌,潮阳区通过“英歌+文旅”形式,在节庆假期连续举办英歌舞展演巡游活动;濠江区通过打造职业英歌舞队,探索英歌舞市场化、专业化道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对塑造汕头文旅品牌起到良好的效果。

沉浸式体验“中华战舞”英歌舞是不少游客专程来汕的理由之一。  南方+ 余丹 拍摄

沉浸式体验“中华战舞”英歌舞是不少游客专程来汕的理由之一。 南方+ 余丹 拍摄

  在“好嘢广货——广东品牌新消费践行活动”的云端展示体验区,包括潮阳英歌舞在内的7个城市品牌案例入选省“品牌案例”栏目;四永马记、潮汕李老二和澳士兰以及老家潮汕、潮灯记、骑鹅看海、金味、八合里、潮庭9个企业知名品牌分别入选省“乡村集市”栏目和“粤手礼”栏目。记者发现,其中有不少以非遗元素“打头阵”的品牌,不仅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在城市品牌建设和形象塑造中发挥积极作用。

  例如,入选品牌案例的荣诚潮韵系列月饼,是省级非遗传承单位广东荣诚食品有限公司将潮汕非遗符号以现代礼品化的形式重新展现,在外观设计上以潮汕非遗元素“漆金木雕”为灵感,通过视觉设计及工艺打造,在口味设计上结合市场流行的风味。通过对传统工艺的融合创新,开发出潮式鸭屎香酥皮月饼、潮式青竹梅酥皮月饼、彩虹酥、红壳桃糕点等一系列潮流新品,为潮式月饼制作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推广作出贡献。

  汕头市发改局创新和产业发展科科长杜晓告诉记者,“好嘢广货”云端展示品牌案例征集宣传活动将常态化举办。该局将持续搭建交流平台,提供专业指导,挖掘、助力城市和企业品牌发展壮大,提升汕头品牌整体竞争力。  

  一批破圈品牌收获“铁杆粉丝”

  在“好嘢广货”直播带货活动环节,仅两天时间,潮庭牛肉丸就斩获了超17万元的销量。据汕头市潮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嘉宇介绍,近年来企业“嗅”到线上销售的商机,引进电商人才,组建电商团队,进军各大电商平台。仅三年时间,销售额就从2020年的700多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8000万元,广获消费者认可。

  陈嘉宇说,作为汕头牛肉丸制作技艺非遗保护单位,潮庭食品既保留传统手打牛肉丸制作技艺的精髓,又通过标准化生产提升品质稳定性,契合了现代消费需求。为了让“汕头牛肉丸”在市场上破圈突围,企业线上线下协同发力。线上深耕于各大电商平台,不断创新营销模式,以直播带货等创新玩法激活流量,通过冷链锁鲜、文化故事植入等细节优化消费体验,塑造良好的品牌印象;线下通过包装、品牌故事加强传递潮汕饮食文化,强化“汕头牛肉丸”地域标签,拓宽消费场景,将牛肉丸从地方小吃升级为潮汕文化对外交流的美食名片,形成“线上种草—线下复购”的良性循环。

潮庭食品通过标准化生产提升品质稳定性。  受访者供图

潮庭食品通过标准化生产提升品质稳定性。 受访者供图

  记者采访中发现,越来越多企业善于利用线上平台开辟销售和宣传渠道。除了传统的电商平台促销活动外,荣诚食品还通过社交媒体、私域宣传,尤其是在内容的输出上融入“多元场景化”“精致视觉”和“情绪价值”等,精准积累了一批“铁杆粉丝”,为月饼销售培育新兴消费群体。

  “濠江珍好”是2024年由濠江区与南山区共同培育的区域公共品牌。今年初,“濠江珍好”小程序正式上线,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助力在地企业的品牌打造。“濠江珍好”运营总监蔡雅琳告诉记者,平台的核心理念是将在地的千年文化与优选的品质好物相结合,将潮汕的特色好物通过小程序呈现给全国乃至全球的朋友,与世界分享潮汕风味。

  今年以来,“濠江珍好”还推出了以包装产业为基础的子品牌“濠江盒子”,以“濠江好物+礼盒包装”的形式售卖。近期热销的端午礼物,产品都来自潮汕本地好物,礼盒包装则联动濠江本土包装企业来制作。蔡雅琳表示,“濠江珍好”将继续以南山区的创新资源赋能濠江区传统产业,近期“濠江珍好”将在深圳开设线下店,为在地企业在大湾区提供一个线下展销平台。  

  “老字号”注入年轻态焕发新活力

  近年来,汕头在品牌体系构建、营销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成效显著,其中老字号品牌的创新不乏亮点。目前,汕头有4家企业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19家企业入选“广东老字号”。记者注意到,入选首批“广东老字号”企业中有11家为餐饮和食品领域企业。许多企业通过参加国内外展会、举办品鉴会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一些知名品牌如“达濠鱼丸”“汕头牛肉丸”等,已成为汕头食品产业的标志性产品。

  “中华老字号”广东万年青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汕头A股上市企业,近年来企业积极打造医疗服务平台,在为市民群众带来便捷医疗健康服务的同时,还通过整合资源,拓展服务类目,提升企业品牌在大健康领域的影响力。值得一提的是,该企业在线下积极参与各类展会,在去年进博会上,万年青制药多款原研首创、独家剂型产品亮相中华老字号广东馆,吸引众多游客驻足交流、互动体验,收获广泛好评。进博会结束后,企业还在国际会展中心(上海)广东老字号专区长期设展,进一步推广品牌形象,拓展市场份额。

  据广东万年青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行政经理谢维鑫介绍,公司还在线下推出了药食同源品牌,以优质草本原料为基础,运用现代工艺,打造出兼具健康养生功效与时尚口感的产品,吸引了一批年轻消费群体,为万年青品牌注入了年轻活力。这是汕头老字号企业寻求年轻化的不断尝试,让老字号焕发生机活力。

  此外,近期,汕头有关部门围绕促进老字号企业高质量发展主题,积极为老字号企业创建平台、场景,加大宣传,让老字号这张“旧船票”在新时代的“客船”上焕发新活力。“五一”假期,汕头市商务局联动苏宁广场,在市集活动中为老字号企业提供摊位展示,借助客流量增强品牌曝光度。近日,该局联动合胜读书会推出老字号品牌故事活动,首期邀请来自鱼饭、鱼丸、鱼露三个领域的老字号企业代表,讲述老字号背后的匠心故事。同时,该局正积极制定“汕头老字号”评定办法和评定标准,拟为“广东老字号”“中华老字号”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竞争能力强、社会影响力广、文化特色浓厚的老字号企业。

  汕头市政协委员视察团近期围绕“促进老字号企业高质量发展”到企业开展视察。在与企业交流中,视察团向企业建议深挖文化根脉,让传统技艺“活”起来、文化故事“传”下去、企业产品“走”出去。通过数字赋能、产品创新、场景革命,让老字号从“老面孔”变身“新网红”,持续释放消费潜力。记者获悉,目前致公党市委会已就老字号如何打好品牌战略提出相关提案,以期为提振消费注入新动能。  

  一线声音

  致公党汕头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庄晓:

  老字号要善用品牌效应

  致公党汕头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庄晓表示,近年在外贸出口中,日日香卤鹅、晶华鱼丸等老字号产品增长快速,日益显现出强劲消费潜力。但不少老字号还面临着经营零散、标准缺乏、产品创新不足、规模化发展难、品牌传播方式滞后、销售渠道不宽、产业带动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消费潜力的释放。为此,她认为老字号品牌亟须激发活力,并示范带动品牌战略实施,为提振消费注入新动能。

  庄晓建议,要加强挖掘老字号的品牌故事、品牌精神,以文化内涵提炼提升消费吸引力。可以依托历史文化街区、网红景区打卡点等打造老字号展廊,在高铁、轮渡、公交车站点视频等投放沉浸式宣传。借助万年青制药常驻国际会展中心(上海)广东老字号专区展示的机遇,争取连接联动展示。

  在创新方面,庄晓建议结合“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业设计帮扶工作,引导通过技术创新与文化赋能,实现老字号产品从“物美价廉”向“品质与时尚”转型,针对现代消费追求进行创新,扩大市场适配度。促进老字号联动文化旅游资源,进一步在商业街和景区,如小公园开埠区、番客街等入驻、集聚发展,与旅游一并深度开发、重点推介。借力中数大会“聚数联侨”和潮人两大盛会的乘数效应及华侨网络延伸交友,“以侨为桥”拓展渠道,设立“汕头制造”海外展销中心,联合华侨商会开展“汕货优品”展销。全方位服务用好RCEP等国际规则,促进老字号老品牌出海扩面、增量。

  政策扶持方面,庄晓建议要利用品牌效应抱团发展。例如,对于老字号入驻景区、产业园区、融入当地产业链的给与政策优惠;引导本地金融机构针对老字号企业的商标、专利、老字号品牌等无形资产开发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拓宽老字号融资渠道;支持鼓励借助深圳帮扶汕头契机,推进老字号产品打入“圳品”阵营;支持老字号产品纳入“粤消费粤精彩”“汕头欢乐购”、年货促销等每年促销节季,通过派发专属优惠券、设专柜、专项消费节等释放内需潜力。  

  基层故事

  汕头鱼露厂:

  113年老字号的变与不变

  踏进位于汕头市金平区莲塘工业区的汕头鱼露厂,一股鱼露特有的腥味扑鼻而来,1.5万吨的鱼仓浸满了天然发酵的海鱼。经过保温处理的鱼鲑,采用传统的竹筐、布帕过滤方式,一滴一滴过滤出澄清的鱼露,在经过质检、沉淀、精滤、灌装等程序,成为一瓶瓶风味独特“潮汕”牌鱼露。

  鱼露是潮汕地区常见的一种风味独特的水产调味品,其与菜脯、咸菜一起被称为“潮汕三宝”。据汕头鱼露厂有限公司总经理方佳桁介绍,汕头鱼露厂的前身是开创于1912年的成兴厂,历经百余年发展,从小作坊逐渐发展为地方国营企业,而后改制发展为具备年产万吨鱼露生产能力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旗下的“潮汕”牌鱼露及商标不仅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及“广东省著名商标”荣誉称号,还入选首批“广东老字号”名单。

汕头鱼露厂生产车间,车间质检员对贴标后产品例行检查。  南方+ 余丹 拍摄

汕头鱼露厂生产车间,车间质检员对贴标后产品例行检查。 南方+ 余丹 拍摄

  今年29岁的方佳桁,5年前从法国巴黎留学回国后,便进入到鱼露厂担任实习生,从一线开始学习鱼露生产制作的每一个环节,“大概花了9个多月的时间逐渐熟悉。”方佳桁坦言,从小父亲并没有让他过多接触鱼露厂,自己也从未想过会接班鱼露厂。2020年,彼时鱼露厂正值搬迁的关键时期,看着历代鱼露人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急需支持,方佳桁并未过多犹豫,选择回国参与鱼露厂的建设。

  从老厂搬迁到新厂,人员不变、古法炮制的技艺不变,但企业经营的思路在方佳桁的坚持下有所改变。方佳桁告诉记者,汕头鱼露厂经过多年发展,生产规模及销售量特别是出口量位居行业第一。如何保持优势,扩大市场,他提出要实现自动化、机械化生产的建议。

  “当时很多厂里的前辈们不解,工厂生产销售都十分稳定,为何一定要投入这么多钱改造?”方佳桁说,彼时业内同行企业规模产量一般,甚少有企业走自动化、机械化的路径。但公司董事会非常支持方佳桁的想法,并让他放手大胆去尝试。

  由于没有专门生产鱼露的生产设备,方佳桁和同事接连跑到江苏、山东等地寻找设备生产厂家,专门定制了鱼露生产线设备。去年,在保持关键传统生产工艺不变的基础上,汕头鱼露厂全面投产并实现设备的大型化、工业化、自动化,生产效率大大提升,产值提升20%,如今具备年产2万吨鱼露的产能。

  此外,鱼露厂新厂区新建了同行业规模最大、设备齐全的研发中心和监测(质检)中心,能进行一系列理化和微生物检验,每一瓶产品的质量都可追溯,经得起检验。近年来,在生产工艺上,汕头鱼露厂仍沿用传统竹筐、布帕过滤工艺,没有因为现代化而改变。鱼露厂还加强与高校合作,研发新的科学精滤工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在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中保存传承潮汕鱼露制作技艺是我们的坚持。”当看着前辈们参观鱼池和生产车间后露出满意的笑容,方佳桁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虽然现在市场渠道和业务较为稳定,但他仍觉得身上的担子很重,“鱼露厂承载着许多前辈们的心血和希望,不能在我这一代断掉。”

  新时代,老字号如何焕发新生机?近年来,方佳桁和同事们积极开拓广东、福建以外的新市场,并探寻与潮菜IP结合等思路,希望通过延伸鱼露的使用场景,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他也不吝于参加各种展会、活动,积极宣传潮汕鱼露。在他看来,这是作为鱼露非遗技艺传承人应尽的职责。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余丹

编辑:张治伊   责任编辑:李美仪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