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今年,是新华社广东分社团委书记兼对外新闻部主任周强工作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周强一直在新华社广东分社工作,立足广东,做全国视野下的广东地方政经和对外宣传报道,讲好“中国故事”。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重要盛事。2018年10月23日,周强现场见证了港珠澳大桥的开通。“我们提前1个月组成融媒体报道小组进驻珠海,进行地毯式全覆盖采访。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工程界的‘珠穆朗玛峰’,能够参与报道港珠澳大桥,是记者的光荣和幸运。”周强说。在他看来,中国经济实力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需要一个载体来承载这个阶段的特征,港珠澳大桥无疑是最好的体现。这也表明,只要我们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也必将迈向新台阶。
正是被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成就所感染,应中洲古籍出版社和广州出版社之约,周强刚刚完成了长篇报告文学《虹起伶仃——逐梦港珠澳大桥》,再现了中国建设者、工程师们攻坚克难、战风斗浪5000多天的光辉历程,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周强认为,跨境基础设施的建立应该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先导工程,只有路通了,才会有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畅通。可谓人享其便,货尽其流。港珠澳大桥的建成,让粤港澳大湾区真正实现交通闭环,但只是硬件层面的互联互通还不够,未来期待更多的制度机制创新,让大湾区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地方。
“纵观纽约、东京、旧金山世界三大湾区,他们是区域经济的高级形态,有着各自明确的定位和国际产业分工链条的地位。”周强建议,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建设首先需要处理好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四大城市互联互通关系,特别是产业竞合关系,做到互补发展,避免资源重复建设。其次,是要利用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创造条件,用国家发展的“大齿轮”,带动港澳“小齿轮”的转动,达到共享发展的目的。最后,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要跟“一带一路”倡议结合起来,让湾区核心城市成为重要支点,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