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已有40座桥年过半百,佛山应急管理局局长上线,“数”说安全

2019-06-24 15:47 来源:广州日报 李传智

  今日上午,佛山市应急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魏钰上线微访谈栏目,围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方面与市民互动交流。在访谈中,魏钰公布了全市应急管理避难场所、全市桥梁以及地质灾害隐患点等相关情况。

  据其透露,佛山市应急管理部门正在与清华大学开展合作,计划依靠技术的支撑,开展“智慧安全城市”的项目。在之前长达两年的时间里,清华大学已派出近20位专家教授对佛山16个部门反复进行调研、论证,预计该项目第一期年底能够完成。

  新局动向:

  与清华大学开展合作打造“智慧安全城市”

  佛山市应急管理局是今年佛山机构改革后新成立的部门。魏钰介绍,新成立的佛山市应急管理局,除了以前安监局所承担的工矿商贸所谓的“自留地”以外,以前负责职业卫生这一块交给了卫生部门,其他则全盘接收下来,还增加了公安部门管理的消防管理职能、农业部门关于森林防火救火的职能、民政部门灾后救助的职能、地震的救援、水利部门的“三防”,等等。

  魏钰分析认为,这一改革为了解决过去职能分散的问题。“过去,我们处理突发事件尤其重大灾害的时候,显得协调机制不够、人力不足,就在于不能集中统一使用资源和力量。”他说,现在应急管理部门提出来要优化协同高效,这是成立这个部门的核心摇椅。优化就是权责一致、科学合理设置一些部门和职能,协同就是要有主有次、有分有合,高效就是要履职要到位,程序要顺畅。

  据其透露,过去两年,佛山应急管理部门一直在和清华大学开展合作,清华大学也已派出近20位专家教授对佛山反复进行调研、论证和了解需求,双方将开展一个“智慧安全城市”的项目,该项目第一期包括8项内容,比如说桥梁,要对一部分桥梁进行监测;第二个是地下管网,比如说燃气,过去已对高压管网这一部分进行监测,现在低压部分也要进行监测。另外,还包括消防方面,有2300多个消防单位的数据要进行监测。该项目第一期预计年底完成。

  现场抢答:

  全市桥梁超2000座多个领域须重点监管

  在此次互动中,现场主持人还与魏钰进行了一场快问快答的互动环节。魏钰对所提问的数据对答如流,且通过准确的数据详细介绍了佛山应急管理部门重点监管领域的情况。据了解,截至目前,佛山应急管理避难场所共有1596个,大部分在南海区,各个区镇街都有覆盖。佛山市应急管理局成立后,将重新进行评估,根据事故、灾难的预判情况来进行重新合理分配。

  佛山是地级市中桥梁较多的城市之一。魏钰特别提到,目前,佛山市总共有2842座桥。其中,超过50年的有40座,还有三类、四类的桥梁,四类桥梁达到23座,三类桥梁203座,这些都是佛山应急管理部门要重点监管的。魏钰坦言,在过去佛山的历史上,曾经出现塌桥的事故,应急管理部门要与相关部门包括建设、交通部门等重点关注桥梁安全,不能让这种情况在佛山再次出现。对于这些桥梁的监测,目前已被纳入到了智慧安全城市项目的范畴。

  今年,进入汛期后,佛山龙舟水较往年有所增加,全市也多次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魏钰还介绍,截至目前,据初步了解,佛山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179处,但“这个还不完全,因为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接下来,相关部门还需要进行认真、科学的普查,全面掌握全市的地质灾害隐患情况。他还介绍,截至目前,佛山已有12000多家企业和班组参与“岗位零事故”的企业创建活动,并覆盖了多达160万名职工。

  现场答疑

  Q1、现在住在佛山高层住宅上的人越来越多,如何防御安全隐患?

  魏钰支招说,佛山城市化率就已经达到94%,高层建筑的火灾传播速度很快。住在高层,市民要尽量在家中备有一条火灾逃生绳,以及一个防毒面罩。简易的灭火器也是需要的,包括自己的私家车上也应该具备。另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准备一些常备的药物、一些应急包等。他简易,市民到了一个公众场所,人群密集区,应该首先观察一下安全的通道在哪里、安全的指引在哪里,而不是很盲目地跟着人群走。

  Q2、应急救援方面,在佛山有没有安排免费课程让市民去学习?

  据魏钰介绍,目前,佛山市应急管理部门在各个区、镇都有小型体验馆,包括科学馆。比如,在南海里水有一个消防公园和消防体验馆。他认为,各个行业应该对自己的标准都很清楚,可以增设对公众市民开放的场所,来让大家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进行体验,这是一个全社会的活动,也是安全文化的一部分,这样大家意识更强,处置起来更有利。

编辑:王淑南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