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公司服务实体经济成果及独特商业模式获媒体关注

2021-04-21 11:04 来源:南方网

    2021年4月5日,《中国经营报》在头版导读和C8版整版报道了我司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果以及所形成的独特商业模式,现将报道全文转载如下:

  《地方金融平台样本雏形初现——访广州开发区控股董事长严亦斌》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活水之源。近年来,一批以统筹区域经济发展、金融服务为宗旨的地方政府金融平台应运而生,但其发展步调明显存有差异。如今,随着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监管政策有所转向,存续金控平台全面迎来转型期。

  2020年下半年,《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一一出台,中国人民银行首次明确了金融控股公司的准入标准及监管要求。至此,“金控”成为一类金融牌照,相关业务要求愈发严格。

  2021年1月20日,广州开发区金控正式宣布更名为广州开发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广州开发区控股”),其对自身长期发展路径的探索或为可参照的样本之一。

  早在2017年,广州开发区控股就开始尝试“金融+科技+园区”融合发展模式,目前已积累了一定资源和经验。该公司控股了粤开证券,并参股了一家保险公司,拥有两家上市融资平台,建设运营着400万平方米园区物业,是全国为数不多的AAA评级的区属国企,也是国内首家穆迪Baa1的区属企业。

  日前,对于如何在新的发展阶段,打造出集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为一体的创新型企业集团?地方性平台如何服务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如何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等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了广州开发区控股董事长严亦斌。

  着眼科技创新 升级金融服务

  《中国经营报》: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格局,在这一阶段,创新型中小企业需要哪些金融支持?

  严亦斌:疫情影响之下,创新型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显著增长。实际上,包括科技型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普遍具有高成长、高淘汰、高风险的属性,常常面对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窘境,始终受到“融资难融资贵”这一问题的困扰。因此,这类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最为迫切。2019年以来,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商贸环境不断恶化。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大量的中小企业失去了收入基础,生存压力空前,也是最为需要融资服务的阶段。

  目前,国家对科技型创新企业的重视无与伦比,政策红利一一落地。例如,大力推进“六稳”“六保”工作以确保经济基本盘的稳定;科创板、注册制时代开启,为真正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提供了上市融资的渠道,也大幅缩短了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周期,为企业发展赢得时间窗口。

  《中国经营报》: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服务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对金融行业提出哪些要求?

  严亦斌:监管部门、企业、金融机构以及投资者共同构成了金融生态。金融机构是其中重要一环,区域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主要取决于当地金融机构的数量和质量,金融业发达地区所能提供的金融服务远远超过金融机构贫乏地区。在此背景下,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金融行业应当着重推进以下工作:

  首先,金融机构应大力开展金融创新。一方面,法人金融机构数量较少的地区,金融创新能力较弱,无法满足企业真正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国金融体系长期以间接融资为主,未来需要继续扩展直接融资渠道。

  其次,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目前,国内金融业务同质化程度较高,缺少差异性服务。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有效的金融支持。因为,若以传统信贷门槛作为标准,创新型企业既没有固定资产,也没有其他抵押物,较难获得银行贷款。换句话说,银行提供的贷款服务并不均衡。当然,传统金融机构的考核要求也制约了其投资周期,无法陪伴初创型企业一起成长。

  另外,金融机构类型应当多元化,以服务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特别是针对被误杀、被错判的创新型企业,可借力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租赁公司等,促使企业资源流动起来。

  《中国经营报》:如何看待科技金融和金融科技?

  严亦斌:对于科技和金融的结合,我们更加强调其为科技金融而非金融科技。每当大家谈论到科技金融,有些人看到了科技,有些人看到的是金融。我认为,科技金融并不是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金融问题,恰恰是金融赋能科技,而科技又能给金融业务带来增值效应。因为金融本质上是资本中介,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平台。通过科技手段,金融本身能够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我把这个过程理解为和合共赢,即科技金融和合共赢。

  “金融+科技+园区”融合发展 特色经营

  《中国经营报》:公司为什么更名为广州开发区控股?

  严亦斌:作为国有独资平台,广州开发区金控的前身为凯得控股。2017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大刀阔斧进行国企改革,促成了公司的第一次重要变革。此后,公司逐渐在金融、科技、园区三大领域积累资源和经验。如今,伴随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自强自立成为时代主旋律,2020年,公司再度转型、重新出发。

  2019年之前,监管部门对于金控平台并无明确的界定。2019年7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出台《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2020年9月13日,国务院印发决定。至此,监管部门首次明确了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地位,金控公司可以控股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类型金融机构,自身仅开展股权投资管理、不直接从事商业性经营活动。但这一定义与我们接下来的发展使命、愿景不太吻合,开发区控股还是希望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实体经济提供更好服务,并直接参与产业资本和科技创新的过程。由此,经过综合考虑,按照科技金融合作共赢的定位,公司再次进行了更名。

  虽然去掉了“金控”二字,但广州开发区控股不会弱化金融元素。在功能定位上,公司的发展目标仍然是:“根植开发区,面向大湾区,服务全中国,打造集科技金融服务、科技战略投资、科技园区运营于一体的创新型企业集团”。

  《中国经营报》:能否具体介绍一下“创新型企业集团”?公司三大业务板块又如何实现战略协同?

  严亦斌:与其他金融控股集团相比,广州开发区控股的创新之处在于“金融+科技+园区”融合发展,这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具体而言,首先,金融服务方面,目前公司已控股了一家券商,参股了一家保险公司,并提供类金融服务,构建了多层次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其次,作为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科技战略投资重点瞄准了生物医药、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最后,公司建设运营的400万平方米园区物业,包括创新创意大厦、孵化器、加速器、知识城国际驱动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广州)科技金融CBD、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安全创新港等,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规模最大的产业园区集群,入驻企业达到600多家,大部分为IAB、NEM等高新技术企业。

  目前,公司将证券、保险、基金、担保、小贷、租赁等全链条金融服务链接至产业园区,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之所以能够实现融合发展,一方面,我们比其他金融机构更懂得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需求、痛点以及风险点等,能够提供恰到好处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公司已经把区域内的企业组织起来,并打造了闭环式投融资体系。

  《中国经营报》:此前,广州开发区控股投资参与了包括打造“全球显示之都”、国际生物医药产业战略高地在内的一批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请问,公司聚焦新兴产业投资的战略是如何形成的?

  严亦斌:依托广州产值超千亿元的工业集群,开发区控股的投资板块始终围绕战略新兴产业而展开。第一,作为传统工业重镇,目前,广州正在加快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形成了汽车、电子、石化、电力热力等4个产值超千亿元的工业集群,汽车总产量居全国首位。而开发区控股所在的区域恰恰是这些基础产业聚集地,能够提供高端制造产业所需要的良好的营商环境、全链条金融服务体系。第二,近10年来,为了更好服务于高端制造产业,公司聚集了各类人才。例如,当下招商不再是简单的提供补贴、土地,更多的是需要了解产业发展的内在机理和切实需求,因此,公司招商团队已被培养成一支具备专业知识、训练有素的队伍。第三,政策支持给予了充分空间,有利于开发区控股把握产业投资机会。

  三种力量加持下,我们的投资基金基本上覆盖了企业发展的不同生命周期。而且,在投资之前,我们会深入了解企业本身。举个例子,开发区控股投资小鹏汽车并非偶然,其脱胎于公司旗下的加速器,我们对这家公司的理解更为深刻,继而能够陪伴其成长,最终分享了企业增长红利。

  当然,投资新兴产业除了分享其高速成长带来的红利,也要共同承担企业科技创新失败的风险。接下来,我们的重点布局方向仍然是: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新能源等六大新兴产业。

  培育高质量上市公司

  《中国经营报》:广州开发区控股在培育上市公司方面有何计划?

  严亦斌:助力企业上市过程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是其中重要一环。首先,可参考深圳南山区的经验,对开发区内拟上市企业、新三板企业给予融资扶持。在企业的短期贷款项目结清后,可以按实际支付利息的一定比例给予贴息扶持。

  其次,加强间接融资体系对成长期企业的支持力度。以苏州工业园区为参照,各地开发区可以着手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可以更深入地扶持和发展科技小额贷款公司;二是可以进一步细化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的运作模式,并且逐步增加这一资金池的规模,为更多的银行和相关金融机构提供风险补偿;三是可以更大力度地激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业务,为科技企业提供更高效的金融支持,例如更进一步地发展股权质押融资、双创债、中票短融等创新性的债权融资手段。

  目前,广州开发区控股已推动培育了一批优质公司登陆各地资本市场,包括纽交所上市的小鹏汽车、中美两地上市的百济神州、港交所上市的诺诚健华,以及在A股主板、科创板、创业板上市的众多科创型企业。未来,相比追求园区上市企业数量,我们更注重培育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上市公司,希望园区内出现更多市值超千亿元的上市公司。

  深度 “金融+科技+园区”融合发展

  从2亿元资产起步,到成长为资产规模近1000亿元、运营着400万平方米园区物业的大型综合性创新型企业集团,广州开发区控股用了20年的时间。

  其间,2017年是公司命运的转折点。这一年,借由广州黄埔区国企改革的契机,这家区域型国企在原有的“金融+园区”两翼齐飞发展格局上奋力一跃,步入了转型升级模式。此后,该公司逐步确立了科技金融服务、科技战略投资、科技园区运营,三大业务板块有机结合,协同发展的战略方向,并持续在金融、科技、园区三大领域探索,积累了丰富资源和经验。

  纵观上海张江高科、上海临港新片区、苏州工业园区,全国范围内工业基础雄厚的知名开发区,无不以“科技”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但广州开发区控股的经营模式可谓独树一帜,其致力于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政策咨询及资本市场运作等各类综合服务,成为彰显区域优良营商环境的一张亮丽名片。

  用严亦斌的话来说,广州开发区控股的发展使命是通过对科技产业的赋能与经营,将广州开发区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回顾来看,近三四年来,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该公司做出了诸多尝试。譬如:持续优化提升加速器园区软硬件环境、建设服务民营中小企业的一站式金融超市、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推出全国首单知识产权ABS产品等。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开发区控股的地理位置为其业务开展提供了肥沃土壤。数据显示,目前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总数突破2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00家,科技创新指标居全国219个国家级开发区之首。

  在此基础上,广州开发区控股先后参与投资了禾信仪器、明珞汽车、安凯电子、微芯生物、程星通信、泽力医药……这些被投企业均属于新兴产业领域,并存在一些共性:即初始体量不大,在资金难题被解决后,其凭借专注于细分市场的优势,走上了“专精特新”的持续发展之路,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集团办公室 2021 - 04 - 07)

编辑:孙德威   责任编辑:admin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