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10月30日,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G20)开幕式上,英国首相约翰逊和法国总统马克龙的碰面显得有些“尴尬”。英国《镜报》报道,两国领导人在拍摄领导人“全家福”照时,“假装对抗式”的碰了下拳头。此前,英法就捕鱼权争吵得不可开交。虽然遭法国扣押的英国渔船11月3日获释,但渔业争端仍未解决。捕鱼权作为英国“脱欧”的重要内容,背后还反映了英欧之间的矛盾。未来英欧关系又将如何发展?
英国和法国就捕鱼权之争继续发生口角。在法国扣押英国渔船、扬言对英制裁、向欧委会递交“告状信”后,英法两国于11月4日重回谈判桌,但双方在谈判中仍存“重大分歧”。与此同时,英国和欧盟5日就“北爱尔兰议定书”的谈判也未取得成果。专家表示,英国脱欧以来“后遗症”已开始显现,英欧在核心利益上的博弈已经导致双方的政治互信遭受损害。
捕鱼权是“脱欧”核心议题
近期,英法渔业争端持续发酵。按照今年1月1日起生效的英国“脱欧”后相关贸易协议,欧盟国家进入英国海域捕鱼需获得捕捞许可。但法国政府此前表示,法方向英方提交的捕捞申请过半遭拒或等待审批。
法国政府10月27日曾表示,若争端得不到解决,将从11月2日起对英国发起制裁。10月27日,法方还以“无证捕捞”为由扣押一艘在法国勒阿弗尔附近海域的扇贝捕捞船。英方对此表示失望,并警告法国不要实施进一步报复措施。
当地时间11月4日,法国和英国就渔业争端在巴黎举行谈判。谈判前,法方表示暂缓诉诸报复,并于11月3日释放了遭扣押的英方渔船。
英法两国举行谈判后,法国负责欧洲事务的国务秘书博纳当日向法国国家电视台表示,他与英国负责“脱欧”事务的国务大臣弗罗斯特进行了有效且积极的讨论,但双方仍存在重大分歧。英方则表示,双方将于下周继续谈判。
双方意在争夺主动权
英法两国为何因渔业争端“大动干戈”,法国甚至放出“制裁”手段作为警告?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助理研究员张蓓看来,英法渔业争端显示出英国“脱欧”后相关贸易协议存在诸多问题。
张蓓指出,英国与欧盟达成“脱欧”相关协议时过于仓促,导致协议内容模糊,双方对协议的解读也不尽相同。“脱欧”后相关贸易协议涵盖范围狭窄,没有对金融服务行业等英国主要贸易出口行业做出具体规定。英国与欧盟在落实相关协议时存在长期博弈的可能性,期间或产生更多分歧。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赵俊杰指出,尽管英国“脱欧”的法律程序已告一段落,但诸多问题尚未解决。随着英欧冲突与矛盾浮出水面,双方在核心利益诉求上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表示,英国正式“脱欧”后,在经济、社会运行等诸多层面正遭遇压力。法国做出制裁表态,有想要借“惩罚”英国团结欧盟的目的。赵俊杰也指出,尽管英法渔业争端只是英国向欧盟诉诸核心利益的“抓手”,但法国在该问题上态度十分强硬。同时,在“北爱尔兰议定书”相关问题上,欧盟对英国也十分警惕,主要原因是避免英国在涉及本国利益问题上占到“便宜”后,近期在波兰等国出现的“脱欧”思潮会随之愈演愈烈。
英欧关系短期内或难理顺
自今年年初英国正式“脱欧”以来,英国与欧盟及其成员国曾就数起事件产生争执。9月,美英澳三国宣布成立名为“AUKUS”的区域性三边安全联盟,随后澳大利亚宣布将此前向法国购买潜艇的订单作废,转而购买英美两国生产的核潜艇,引起法国强烈不满。
英法渔业争端发生后,法国总理卡斯泰10月28日向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递交一份“告状信”。卡斯泰在信中说,应该向英国表明,“英国脱离欧盟比留在欧盟造成的损害更大”。约翰逊随后表示,他对该信内容十分“困惑”。
张蓓认为,近期法国等欧盟成员国对英国在“脱欧”前后的表现感到不满。“脱欧”期间,英国在安全、外交等诸多议题上不愿与欧盟合作,拒绝签署正式协议。近期发生的英法渔业争端等事件中,欧盟及其成员国一定程度上存在让英国承受“脱欧”负面影响的心理。
赵俊杰分析,“脱欧”后的英国与欧盟渐行渐远,英欧因利益分歧产生的争执已经损害到双方政治互信。尽管在此次英法渔业争端期间,英国政府仍通过欧委会作为渠道表达诉求,但双方信任度的下降已开始出现。
赵俊杰指出,英国与欧洲大陆之间的贸易规模较大,但今年起英欧贸易额持续下滑;受英欧货物通行渠道不畅、欧洲劳工通关难等因素影响,英国近期出现劳动力和货物短缺情况。英国“脱欧后遗症”正加速显现,英欧关系难以在短期内理顺。
王义桅指出,英国与欧洲大陆之间素来在经济、政治和人文层面存在紧密联系。英国“脱欧”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国家身份和认同的重建,在新一轮全球化布局中,英国需要寻找自身的核心优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新面貌应对未来的英欧关系和全球化进程。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泠汐 策划:钟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