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记者/吴嘉楠)“在实行普职融合的办学模式中,学生们既可以学习高中知识参加高考统招,也可以倾向职业技能学习,这样为高中阶段的学生发展提供了多种选择。”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于3月4日下午在北京开幕,住粤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广东省委会主委马光瑜接受了南方网、粤学习客户端记者的采访。他建议构建高中阶段学籍互转制度,强化政策支持、评价标准、联合教研等制度设计,加快高中阶段普职融通发展。
健全政策支持 突破普职融通壁垒
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分为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普高侧重于升学教育,中职侧重于就业服务。“随着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单一技能型的劳动力,转变为具有理论功底和实践技能的综合性人才。泾渭分明的普职分离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马光瑜表示,普职融通能统筹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探索方向。
马光瑜介绍,早在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出台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提出要促进普职融通,鼓励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但系列文件还停留在政策倡导层面,缺乏具体操作层面的指导。各地推进普职融通工作时缺乏具体的政策依据,普通高中和中职学籍互转仍然存在较多的限制和门槛。”马光瑜指出。
对此,马光瑜建议,要完善制度设计、健全政策支持,进一步制定支持普职融通的相关政策文件和试点工作方案,细化基本原则、组织实施、权利和义务、考核与奖励等,为普职融通提供政策保障和实施指南。对于普职融通的关键环节,尤其是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之间的学籍互转,要制定具体操作层面的指导文件,打通普职融通技术层面壁垒。
探索运作模式 搭建普职融通桥梁
评价方法和标准不统一,是当前制约普高融合的重要因素。目前,普通教育采用知识型、学术性评价模式,职业教育采用技能型评价模式,两者之间的评价标准与方式区别较大,导致学生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转换困难。马光瑜认为,若要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实现沟通、转换与衔接,就必须建立能够等值比较的方法,搭建普职融通的桥梁。
“要鼓励各地积极探索普职融通的多种模式,加快统一教学评价标准,促进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的合作接轨。”马光瑜建议,一方面要探索综合高中建设模式。参照江苏南京、山东青岛等地试点模式,在普通高中的高一开设文化课,高二开设专业课和普高理综或文综课程,高三开设普高班和职高班,分别对应夏季高考和春季高考。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跨校模式。即在职高设立“普职融通”试点班,其中完全能够适应普通高中的教学要求的学生,可申请继续普通高中的学习,也根据兴趣特长选择进入职业教育,选择合适的专业学习。
马光瑜提出,在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高二年级第一、二学期期末,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应帮助学生科学评估学业成绩情况,指导学生自主作出普职学籍互转选择。相关学校要组织测试考核,达到相关要求的学生,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后可转入并注册学籍,学生在原学校获得的学分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认定。
开展联合教研 打造普职融通平台
记者获悉,目前,我国普职融合的实践多是地方校际层面的自发探索,多以课程互选、实习实训设施场地共享、职业体验等为主。马光瑜认为,我国普高教育与中职教育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设施设备等方面还有不小差距,需要在宏观层面进行设计与统筹,降低普职融通过程中双方沟通与合作的成本,提高区域内部普职教育资源共享效率。
对此,马光瑜建议,鼓励相关普高与职高学校开展联合教研,打造普职融通合作平台。每所普通高中对接1-2所中等职业学校,定期开展联合教研,研究确定普职融通的方式方法。普通高中向中等职业学校开放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师资与课程资源,派出教师到合作学校开设学科类校本课程。中等职业学校向普通高中学生开放职业教育课程、师资和设施设备等。支持合作学校联合开展课题研究,有条件的学校开展基于网络的教育教学交流。
马光瑜还建议,要给予综合高中或普职融通类高中额外的教师编制,配备相关专业“双师型”教师,同时设置一定比例的“特聘岗位”,根据普职融通课程设置动态需求,聘用一批高水平专业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