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广州越秀区推动水环境治理开新局——广州河长制5周年成效巡礼(8)

2021-11-26 11:53 来源:南方网 汤文诗

  南方网讯(记者/汤文诗 通讯员/赵雪峰)“东濠涌以及遍布广东各地的绿道,都是美丽中国、永续发展的局部细节。如果方方面面都把这些细节做好,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就能实现。”在广州市源头治理的治水理念下,全面落实一套机制、两套网格、三原、四洗、五清,以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弘扬水文化为目标任务,以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建立责任明确、监管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在全面消除黑臭水体的基础上,探索全流域河湖水质不断提升。

  2019年以来,越秀区紧扣区情,制定印发《越秀区总河长令第3号》《越秀区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工作方案》等实施文件,形成区总河长区副总河长亲自抓、街道河长重点抓、居级河长逐个抓、各单位全力抓的工作格局。其后,更以“雨污分流、污涝同治”为目标,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工作推进成效显著,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截至2020年12月31日,该区已完成排水单元达标攻坚年度任务。全区已完成排水单元达标面积约15.52平方公里,完成率72%。已完成达标认定面积13.94平方公里,认定面积占比达到64.7%。治水工作保质保量,让河流恢复健康。

  秉承“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理念,无缝衔接拆违复绿,综合提升城区绿化品质,焕发云山珠水、吉祥花城的无穷魅力,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东濠涌蝶变,美丽中国的局部细节

  东濠涌北起白云山脚下的麓湖、南至珠江,全长4.51公里,一弯清水穿流广州中心城区,原属旧广州城的护城河,是仅存的古六脉渠之一。80年代末,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工业和生活污水大量注入,东濠涌淤积严重、污染加剧、鱼虾绝迹,成了一条排污沟。

  为根治东濠涌污染,还市民一个绿水青山鱼翔浅底的水生态环境,越秀区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对东濠涌全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后,东濠涌实现全流域水体循环和生态恢复,水质明显提升,非汛期基本保持IV类水以上,部分断面甚至达到Ⅱ类水质标准。有时还引来了对水质要求极高的红尾水鸲栖息。

  此外,建设沿涌截污管道,截留污水送到猎德污水厂处理。完善防洪排涝体系,切实减少受污染的地表水入涌;将部分过水断面改造变成自然式的生态驳岸和梯田式堤岸,利用地形修建人工景观,逐层种植绿色植被,打造贴近自然的绿色生态空间;沿涌建设绿道和带状公园,依据水体变化设计叠水瀑布、荷花池、亲水平台、滨水步道和观景长廊,配套建设园林绿化景观、体育健身设施等,让居民群众享受到治水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沿涌设置具有岭南特色的凉亭、驿站、雕塑、壁画等,并恢复越秀桥、小东门桥、筑横沙桥等历史名桥原貌,体现“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人文理念。

  越秀区不止步于东濠涌水质稳定达标的目标,不断探索东濠涌全流域河湖水质的提升,努力实现流域内山水湖相通相连:一是推动实施东山湖、麓湖水质提升,通过原位消解湖底淤泥、种植水生植物、放养水下生物等方式,恢复良好的水体生态系统,提高自净能力,吸引大量鱼鸟动物栖息;二是通过跨流域调水,引白云山泉水进入麓湖,提供麓湖清水水源,实现云山珠水相连;三是推进东濠涌水资源再利用,探索将东濠涌水补入东山湖,提升湖涌水质;四是完善站闸调度,实现一江、两涌、两湖相通相连和水体循环,助力全流域河湖水质提升。

东濠涌源头瀑布美景。通讯员供图

  东山湖治理,人民群众的亲水空间

  东山湖面积约35.5公顷,平均水深1.95米,是越秀区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防洪调蓄作用。近年来,因每遇大雨,外江水位处高位时,周边水系临时排入东山湖泄洪,造成湖水反复污染,加上受初雨污染较为严重、底泥污染物等影响,东山湖水体逐渐富营养化,水质沦为劣Ⅴ类,水体发绿,透明度低。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越秀区在2017年组织实施东山湖水质提升项目,遵循“蓄洪防涝、生态治理”理念,以“水质改善、景观提升”为目标,坚持“外源控制、内源削减,标本兼治”原则,通过对湖底淤泥进行原位消解、种植水生植物、放养水下生物等纯生态方式,恢复良好的水下生态系统,提高水体自净能力,解决了富营养化问题,实现了生态治水的治理目标。 

  一是以河湖长制为抓手,上下联动共治。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东山湖水质提升工作,各级河长全力推动,区建设水务、环保、城管、属地街道等密切配合,建立例会制度,强化沟通联动,压实工作责任,全力以赴抓好东山湖水质提升工作。

  二是开展控源截污,解决污水直排。开展东山湖周边污染源排查工作,摸清错漏接点数量,编制改造方案,通过污水源错漏接点改造及渗漏点结构性修复,有效解决了污水渗漏直排问题,为东山湖水质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生态修复治理,重塑良好生态。通过野鱼清理、底泥改良、沉水植物群落构建等一系列工程,重构由水生植物、微生物、浮游生物、水生动物等组成的湖体水生态系统,使东山湖水生态重新进入自我净化、自我修复、自我调节的良性循环。

  四是加强水质维护,实行长效管理。继续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统筹协调各职能部门和街道做好东山湖及周边水系的维修养护、环卫保洁、污染源查控,确保管理全覆盖;健全细化监督检查、考核通报、核查督办、长效管理与稳定投入、联合执法等机制,确保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及时解决各类河湖治理问题。

  东山湖水质得到显著改善,生态系统逐渐恢复。湖区水生植物覆盖率达80%,各种沉水植物生长茂盛,形成美丽的“水下森林”。生物多样性逐步回归,治理后的东山湖,鸟类、昆虫、小型爬行动物等数量逐渐增多,更出现多只黑水鸡长期驻足停留。同时通过建设生态回廊、亲水平台、堤岸湿地等,打造水上、水面、水下一体化生态景观,实现公园水陆环境有机融合,为市民提供亲水空间,近距离感受湖美水清、绿树成荫、鱼虾畅游的生态美景。

编辑:叶菲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