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记者/门丽丽 通讯员/陈多多)12月26日上午,由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机制体系研究》承办的“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协同联动的路径与政策”研讨会在广东大厦召开。来自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省委改革办、广东省大湾区办、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商务厅、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南沙开发区、前海管理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等政府相关部门和中山大学、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广东省交通运输规划研究中心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围绕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协同联动的机制、路径与政策创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
研讨会现场。来源: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 陈多多摄
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党委副书记、副主任温珍才表示,广东沿海港口在全国港口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广州南沙新区和深圳前海合作区都拥有重要的枢纽港口。近年来,海关总署广东分署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协同开放的世界级港口群,促进大湾区沿海枢纽国际航运资源和珠三角沿江港口腹地制造业资源深度整合,压缩通关时间、优化营商环境等推进了一系列制度性改革,如“一港多区”、“一单到底”、实现“7x24小时”快速通关以及信息互联互通等政策。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将继续主动服务广东对接全球互联互通大格局,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通关新模式,为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贡献海关力量。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山大学教授王珺围绕如何加快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进行讨论。王珺教授认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不是简单的承接产业转移,而是需要在横琴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疗、金融和会展四个新产业。如何联动和有机整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产业,让横琴带动澳门适度多元化,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包括以下两个路径:第一,需从资金角度入手,引领澳门资本通过股权合作的方式流入内地,内地通过风投、股权基金进行融资,支持实体经济。第二,发挥大企业、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利用公司平台形成股权投资推动机构投资者的合作,带动社会分散资本的投资,推动更广泛的社会融资。
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原副校长、巡视员陈鸿宇教授深入剖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强核扩圈”新布局中的联动机制。陈鸿宇基于“核心—边缘”模型阐释了“强核扩圈,内聚外联”的理论机制,分析了国家区域总体发展战略从“新区战略”到“城市群战略”和“都市圈战略”的转变。认为在国家区域总体发展战略中,粤港澳大湾区构筑极点带动、轴带支撑、辐射周边的发展格局。陈鸿宇题提出,要淡化行政边界、做实主体功能区,加快要素流动,通过现代产业的聚集联动来“强核”,打破粤港澳大湾区的行政壁垒,广深“双核”“双圈”联动要树立“锚”思维、确立“锚”格局,重视“广佛联动”区域协调发展问题,联合珠三角区域和粤东、粤北、粤西区域,共同组成广东“世界级沿海都市带”。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魏建文认为,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协同发展的机遇,对大湾区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魏建文表示,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近年来深入实施“湾区人才”工程,以“人才通”“就业通”“社保通”三个“通”为抓手,打通制度壁垒,把湾区的独特优势转化为聚才优势,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魏建文提出,推进人才、就业、社保“三个通”的实施,促进大湾区人力资源要素融通,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要内容,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将全力推进“三个通”的实施。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毛艳华教授认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发布实施,为促进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协同联动注入了新动力,对于深化与港澳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和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推动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充分发挥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南沙等重大合作平台作用,探索协同联动发展新模式,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的重点任务之一。毛艳华教授提出,要深化改革开放,探索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协同联动新模式,推动重大合作平台在制度集成创新、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创新高地建设、人才高地建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和融通港澳等各个层面加强协同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