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1000公里南粤古驿道变身为生态廊道

2021-10-14 17:34 来源:南方网 解双

  南方网讯(记者/解双 通讯员/林荫)南粤古驿道是历史上经济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近年来,广东开展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工作,加强古驿道旁的绿化提升改造,目前已完成保护修复的南粤古驿道中约有1000公里分布在森林公园、保护区、郊区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周边,化身为野生动物栖息迁徙的“生态廊道”,重点线路周边共发现有动物138种,包括白鹇、褐翅鸦鹃、小鸦鹃等珍稀物种。

  据省林业局介绍,2016年起,广东确立“打造成为全开放的、永不落幕的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目标,将沿线“自然生态资源”作为南粤古驿道的重要亮点予以保护和利用。同时,省林业局设立“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绿化提升”等涉农专项资金,并将“增绿添绿”工程与精准扶贫、生态环境、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古驿道沿线村庄经济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据悉,广东拥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地数量达1362个,各个自然保护地多以“点状”“片状”分布在全省各地。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选线时,特别注重与自然保护地的串联,形成畅通的、系统的生态廊道。如江门和汕尾古驿道濒临海岸,分别背靠莲花山脉和天露山,它们既是连接海陆的交通要道,又是通山达海的生命栖息迁徙之道;地处粤北生态区南岭区域的古驿道有着良好的生态本底,承担了生态廊道的作用。惠州罗浮山古道、梅州阴那山古道保护修复与周围乡村联通,实现了自然山林与田野乡村的有机联通。目前,已完成保护修复的18条28段1280多公里古驿道,约有1000公里分布在森林公园、保护区、郊区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周边。

  据统计,当前古驿道重点线路周边共有动物138种,其中鸟类110种,两栖爬行动物21种,兽类7种,平均每条古驿道重点段上的动物种数超过百种。黑鹎是古驿道重点线路周边分布面积最广的物种,沼蛙是分布面积最广的两栖爬行动物,隐纹花松鼠是分布面积最广的兽类。其中,连接城市与郊野的开放式自然历史长廊广韶古道(从化段)周边共有动物109种,其中鸟类84种,两栖爬行动物20种,兽类5种。西京古道沿线周边植物种类丰富,共记录到维管植物326种,隶属96科222属,存有许多珍稀濒危植物物种,是广东省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带之一。

  接下来,广东将按照《南粤古驿道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方案》,在古驿道沿线持续开展山地造林、石漠化治理、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等工作。

编辑:陈司悦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