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记者 吴凤思 通讯员 广州市社科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来势汹汹,全国人民纷纷以不同的方式投身到抗疫战斗中。日前,广州市社科联发出《致全市社科工作者的倡议书》,号召全市社科工作者配合政府部门在疫情解疑释惑、科普宣传、建言献策等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
理论支持、心理疏导、科普宣传不缺位,引导广大市民科学认识疫情,学会正确防病方法,不信谣、不传谣。目前,全市社科界正在积极行动起来,各基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与全市人民同心协力,共克时艰。
广州市多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社科普及基地、社科类学会(研究会、协会)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通过电子屏、宣传单、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站、咨询热线等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渠道面向会员单位和社会公众开展抗疫防疫知识的科普宣传,发布官方渠道来源的权威科学信息,为广大市民群众释疑解惑,传播正能量。此外,不少学会的会员单位也纷纷捐款捐物,筹集紧缺物资捐赠抗疫一线,为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悉,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历史文化研究基地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全方位、多角度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干预、科研文献查找、线上健身视频学习等。从1月30日起,基地组织15位心理咨询专家每天通过12351职工热线,为一线医务人员及家属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组织心理学专业师生制作科普动画宣传片,开通咨询邮箱为市民群众提供线上心理疏导服务。
广东省中医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广州市社科普及基地,在派出精兵强驰援武汉治病救人最前线的同时,也充分发挥科学普及的使命,利用各自的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抗疫一线信息和各类医学预防知识,引导广大市民科学认识疫情,学会正确防病方法,不信谣、不传谣。
华南师范大学幸福广州心理服务与研究基地面向社会开通心晴热线电话咨询及网络心理辅导服务,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建立互助式心理支持小组微信群、开设情绪应对知识微课等网络辅导服务。热线开通仅半天,就有1.6万人予以关注,206人次发出求助,通过微信端、电话等辅导处理了较为急需的求助信息近百例,有效地宣传了正确的抗疫观念,为市民群众解决了心理疑难。
广州海珠区赤岗红房子社科普及基地组织党员志愿者参与公交站台值勤,展开疑似疫情的询问、移送等工作;联同社区工作人员陪同社区医生上门对湖北武汉籍人员进行了解登记;联同社区工作人员开展社区防疫巡逻工作,对居民群众提供防疫知识宣传及体温测量服务。
另外,为了让居家防疫的市民们能够充实地度过这段关键期,广州图书馆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各种线上图书推荐、数据库推荐、纪录片观影等丰富活动。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举办“共庆新春共品书香——全国少年儿童在线读书公益活动”,满足青少年读者网上阅读需求。越秀区图书馆、海珠区图书馆、黄埔区图书馆等基地利用微信公众号推出数字图书馆方便市民阅读。岭南文化多模态国际传播基地协助天河区相关部门面向外国人士开展防疫知识宣传。广州博物馆在网站和微信服务号上推出“智慧广博”微信智能参观功能,让市民足不出户即可零距离看展,线上“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