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记者/陈静)近日,“2021氢能产业高峰论坛”、2021联合国开发计划属氢能产业大会相继在上海、广东佛山举行。业内人士预测,随着全球化石燃料时代向绿色能源时代转变,2030年全球用氢总量有望达到2亿吨;在2030年碳达峰背景下,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预计将达到3715万吨。
氢能是一种清洁的二次能源,具有能量密度大、零污染、零碳排等优点,视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可为电力、交通、钢铁、建筑等行业低碳转型提供强大助力。
为了打好绿色能源牌,近年来,泛珠各省区利用氢能攻克减碳难点,努力实现难以减排领域的深度脱碳。绿色制氢,帮助泛珠加快绿电多元转化,成为泛珠实现“3060”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
广东:首试氢能低碳社区抢占产业高地
广东是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起步较早的地区。截止目前,广东省已建成加氢站39座,在建10座,数量居全国第一,初步形成了加氢基础设施网络。在公布的《广东省2021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中,涉及氢能产业共有5个项目,合计总投资超600亿元。深圳、佛山、珠海、惠州、茂名等地均出台相关规划,整体布局氢能产业,各地依据自身优势,推动广东氢能产业发展进阶“快车道”。
今年11月22日,全国首座氢能进万家智慧能源示范社区项目在佛山市南海区丹灶正式投运。据介绍,该项目总建筑面积超10万平方米,将基于分布式天然气燃料电池热电联产系统的多能互补微电网,把普通的居民社区建设成一个拥有风、光、电、气多种能源互补系统的智慧能源社区,达到碳排放降低50%,能源费用降低45%的效果,从源头持续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通过建设全国智慧能源示范社区,广东佛山市将城市气网从天然气管网向氢气管网演变,使得居民在家也能参与减碳减排,真正实现全民低碳,未来还将推动相关行业规范和国家标准的制定与完善,有望为全国氢能运用贡献“南海经验、中国标准”。
四川:重点突破氢能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日前,在四川省重大科技专项的支持下,四川金星清洁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清华大学、四川大学、西华大学等产学研单位,率先成功研制了35MPa加氢站用隔膜式氢气压缩机。该成果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可实现单日加注500公斤转变为1000公斤,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能大幅节约投资与维护成本,为氢能源汽车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四川以氢能关键技术为切入点,强化科学技术引领支撑,开展氢能技术攻关,并建立低碳技术遴选、示范和推广机制,推动制氢产业和低碳技术产业化,在氢能产业中不断探索出新实践。根据《四川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四川省共有三大重点技术突破工程:燃料电池技术突破工程、储运氢技术突破工程、制氢技术突破工程。据四川省科技厅发布表示,四川省围绕氢能源汽车产业链部署重大科技专项,取得多项重要进展。
目前,四川已基本打通氢能产业链条,从制氢、储氢、加氢、运氢、整车制造以及检验检测全产业,拥有聚集产业链企业及科研院所100余家,在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方面实现应用规模西部第一、全国前列。下一步,四川将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打造“成渝氢走廊”,组建成渝氢走廊技术创新生态圈联盟、构建成渝地区氢能产业大数据平台,带动西部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
广西:力推氢能船舶 促进绿色生态旅游
氢能船舶在新能源船舶应用领域有着难以替代的优越性,发展绿色氢能船舶,已是交通行业达成“双碳”目标的方法新趋势。今年3月,广西首个氢能源船舶合作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纳入到漓江生态保护系统工程,通过“氢能漓江游船应用解决方案”的构建及落地,依托桂林特有的资源优势,将可能率先实现氢能船舶在内河旅游场景下的商业应用。
此外,漓江风景名胜区投资近1000万元的广西首艘五星级新能源豪华游船也已完成主体建造,该游轮建成后,除了能实现传统星级游船的功能外,还将突出节能环保性能和服务品质,在实现经济效应的同时,保护漓江生态不破坏,达到“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兼得的效果。
随着西江黄金水道建设不断推进,近年来,广西航运持续快速发展,并在发展氢能船舶方面做出规划布局。《广西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三年作战方案(2018—2020年)》中指出,推进船舶更新升级,按国家要求全面实施新生产船舶发动机第一阶段排放标准,推广使用电、天然气等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船舶。
“十四五”期间,广西将氢能与储能作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向,并将氢能源作为构建现代能源安全体系一部分。广西通过加大氢能船舶技术的推广力度,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东盟国家“电动船”市场上,也将获得更多潜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