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省政协会议首现雪天“抢麦” 谈民生说发展亮“神器”

2016-02-29 16:41 来源:南方日报 我有话说

  

  省政协委员秦鉴今年将目光聚焦在当代“少司命”——儿科医生身上。南方日报记者 王良珏 摄

  24日15时40分,省政协会议的传统保留节目——即席发言即“抢麦大会”如期进行。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广州极为罕见地迎来了一场雪,因此,这也成为省政协会议史上首次雪天“抢麦”。

  记者梳理了最近7年的“抢麦”大会,发现有超过100人次在即席发言的会场上亮相。教育、医疗、养老、创新、环保……政协委员们谈论的话题越来越广泛和深入,而且反映的都是广大民众的心声。每一年为获得为数不多的发言机会,他们更是亮出了不少“抢麦神器”。

  从数字看热度7年123人次抢到“麦”

  “抢麦大战”是政协委员“露脸”的重要舞台之一。24日的即席发言持续了约1小时40分钟,共16位委员“抢麦”成功。他们分别来自科技界、医卫界、教育界、工商界等领域,还包括了港澳台同胞等。

  其中,农民工特聘委员陈青松的发言引起了关注:“如果抢不到‘麦’,我无法跟3000万农民工交代。我要关注女农民工生育政策问题,尽快落实生育津贴发放,为女工保驾,为企业减负。”

  台胞特聘委员叶春荣则说,希望多关注台商,让台商更好地参与第三产业建设,并在政策方面多为企业减负。

  港澳界别特邀委员陈维炽则谈了“建立粤港澳参与建设‘一带一路’沟通与合作机制”这个主题,提出广东应在粤港、粤澳合作机制的前提下,发挥广东自贸区制度创新优势,进一步发掘合作潜力。

  作为广东的独创,省政协从2007年开始设立“抢麦”环节。南方日报记者梳理发现,自2010年以来,累计已有123人次在“抢麦大会”上获得发言机会,而且每次即席发言都“热度”十足,最多时曾有22名委员“抢麦”成功。

  有网友表示,在广州这个“带雪”的冬天,会场内委员们洋溢着的建言献策的热情,更显意义非凡。

  从领域看履职做好调研 努力建言

  24日的即席发言结束时,天色已晚,但委员们都沉浸在热烈的会场气氛中。作为新增补的省政协委员,霍英东集团副总裁霍启山首次参与“抢麦”环节,直言“场面很温暖”,“这充分体现了省政协委员认真履职的态度”。霍启山此次并没有“抢麦”。他表示,他已将提案上交省政协,“当政协委员,履职肯定不止在这几天,在任期内我会做好调研,努力建言”。

  记者注意到,16位成功“抢麦”的委员,关注点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创新、医疗、教育、环保、食品安全等10多个不同领域。发言每每挠到痒处、击中痛点,这些必然都是建立在他们深入听民声、知民情的基础上的,只有这样才能准确传达民意。

  例如,医卫界别省政协委员秦鉴关注儿科医生流失的话题,呼吁社会关注,引发了许多人的共鸣;省政协特聘委员江佐中关注的是最近网络上热议的征收汽车年票的话题;省政协委员、远光软件董事长陈利浩关注的是信息化建设,建议用手机做身份认证标识,办证时只需“扫一扫”。

  回顾往年,委员们关注的话题还包括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改善农村教育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发展、鼓励创新等。梳理发现,他们的许多建议如今已被采纳。

  从“神器”看热情第一时间吸引主持人注意

  “抢麦大会”竞争如此激烈,政协委员靠什么吸引主持人的注意呢?实践证明,如果有一个足够明显的标志物,往往能第一时间吸引主持人的目光。

  记者总结近年来的各种“抢麦神器”,发现它们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点。首先,颜色要鲜艳,红色成为了多数委员的选择。像今年的孟浩委员,红围巾加红帽子,脸部轮廓特征立马能凸显出来,哪怕是在“遥远”的主席台上,也能一目了然。

  此外,样式新也是必须的。在横幅上写几个字的方法,虽然被很多委员采用,但效果并不太好。所以,一些委员会在内容上搞点花样,比如2015年是马年,有委员便在横幅上写出了“马上有麦”,吸睛指数大升。

  增添一些别样的道具,似乎效果更佳。今年一个“阿育王柱”权杖便引起了主持人、省政协副主席温思美的好奇,点到委员后他还不忘问问:“这到底是个啥。”

  当然,简约而有效的信息有时更能博得主持人的关注。比如,今年抢麦成功的农民工特聘委员陈青松,就以“农民工”三个字取胜。

  ■观察

  抢麦有遗憾履职不缺憾

  在热闹的“抢麦大战”中,除了争先恐后的政协委员,主持人、省政协副主席温思美的串场词也是会场的一大看点。

  今年已经是温思美第六年主持“抢麦”,因此许多委员也戏称他是最强“麦霸”。这也难怪马鼎盛在想不起自己这是第几次“抢麦”成功后,便当场询问温思美:“温先生,我今年是‘抢麦’成功的第六年还是第七年?”

  在24日的“抢麦大会”现场,把控时间成为了温思美串词中的最大特点。虽然按照规定,每个人的发言时间不超过6分钟,但为了给更多委员机会,“抢麦大战”前,他总会提醒:“发言越短越受欢迎!一两分钟把问题提出来,一两分钟把建议说清楚最好,让那些过去四年都没有发言机会的委员得偿所愿。”

  第一个发言的李宝军委员讲完后距离规定时间还剩了38秒,温思美当场“点赞”,“其他委员要向他学习”。事实上,绝大多数委员都将6分钟的时间精打细算,毕竟,这样的机会实在难得。

  与往年不同的是,为了照顾到各个地方,今年温思美一改过去随意点名的办法,而是采取了按照会场东区、中区、西区的顺序,依次选择委员。所以当他选择下一个委员时,总会友善地提醒,其他区域的委员可以休息一会儿。

  “大家很积极,‘抢麦’很热情,很好地体现了广东政协委员的风采。”结束后,温思美感慨,“时间总是稀缺的,每年的‘抢麦’总有一些遗憾,但我们在履职工作中却不缺憾。”

  南方日报记者 曹斯 骆骁骅 戎飞腾 梁文悦 毕嘉琪 祁雷 房珊珊 刘冠南 王剑强 杨逸 龙金光

 

编辑:杨卓成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