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记者 梁惠敏)河湖管理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上下游、左右岸、支干流以及不同行政区域和不同行业,建立健全河湖长工作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近日,由省政协副主席邓海光带队,省政协监督视察团一行顶着炎炎烈日来到深圳多个河湖水域岸线,先后察看后海河、茅洲河的治理情况,听取基层河长有关情况介绍。通过实地调研,政协委员们认为搭建公众监督渠道、建立跨市流域治理机制成为了当地河湖长制工作的亮点,纷纷建议推广深圳经验,确保我省河流“长制久清”。
义工监督队参与护河工作 后海河一改昔日黑臭面貌
后海河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后海中心路,全长约4公里,承担着深圳这座创新之城的排洪、截污任务。记者沿着后海河碧道一路走来,发现水质清澈,鱼虾成群,环境优美,晨练居民、“打卡”游客络绎不绝。
然而,在改造成为“网红”景点前,后海河由于填海区不平均沉降等多方面原因,水质黑臭情况明显,被深圳市政府列为黑臭水体治理对象。近年来,深圳市各级河长共同发力,齐抓后海河治污工作,先后进行了排水达标小区改造、河道和箱涵清淤、支涵水闸改造和箱涵补漏等工程,后海河水质慢慢好转起来。2016年7月,后海湖黑臭水体治理任务顺利完成,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现脱黑脱臭。
“后海河治理取得这样的成绩,有一批人功不可没,他们就是义工监督队。”在现场,深圳市水务局工作人员介绍道,为配合河长开展工作、保持后海河河道的清洁畅通和景观带的卫生整洁,热心居民组建了“后海河义工监督队”,为河道和周边环境优化默默付出。义工们每周开展一次河道巡查工作,通过社区微信群等渠道及时发布单车乱停放、宠物箱安置、河两岸垃圾清理等相关信息,以便问题得到及时处理。
“为了方便及时反映、解决问题,深圳市政协组织建立了协商监督微信群,行政河长、民间河长、志愿者、市民等都在群里。民间河长、志愿者在巡河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会拍照发到群内,几分钟内就可以得到当地基层河长的反馈,半小时内问题就能处理完毕。”深圳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杨耕向记者表示,“我认为社会化管理是推进河长制工作的一项重要手段。后海河河长办创新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充分发挥民间护河力量、拓宽社会监督渠道,不仅提高了基层河长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全社会对河湖保护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
后海河水清岸绿,成为网红“打卡”地。
建立跨市流域治理合作机制 茅洲河稳定消除黑臭
作为深圳市第一大河流、光明新区的“母亲河”,茅洲河的治理情况一直备受关注。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前,由于干流河道基流较少、基本无纳污能力,河道淤积严重、杂草丛生,茅洲河全河段水质严重污染,河水黑臭问题顽固。
为了确保治水工作快速推进,深圳市在省级河长的统筹协调下,成立深莞茅洲河全流域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和深莞惠跨界河流污染治理工作平台,与东莞市共同开展全流域治理行动,实施“厂、网、河、站、池、泥、源”全要素治理工程,形成了茅洲河全流域长效治理的制度保障。
经过系列综合治理,茅洲河断面水质目前已稳定达到V类,整治成效得到中央环保督察组点名表扬。“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抓实抓好河湖长制工作,大力开展污水管网提质增效行动,深入推进排水精细化管理,加快推进碧道建设,建立治水治产治城融合治理机制,推动河湖治理长‘制’久清”。深圳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礼卫表示。
茅洲河目前稳定消除黑臭,整治工作得到中央环保督察组点名表扬。
委员热议:压实“河长制” 促进“河长治”
“深圳的河湖长制落实情况很好,在水污染治理的流域统筹和系统治理两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茅洲河的治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监督调研座谈会上,十一届省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许永锞肯定了深圳取得的治水成绩。他表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水方针,深圳市目前在水污染治理等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成效,但是由于水资源短缺、生态基流不足,仅仅进行污染治理还是不够,还必须加强水资源保护、遏制水资源浪费。建议河长们开展下一步工作时,要从“节水”入手,通过宣传引导提高全体市民的爱水节水意识,实现“减排”与“治理”同行。
省政协民主监督视察团在深圳召开专题座谈会。
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杨清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深圳部分河涌处于涨落潮的末梢,潮差小、水交换能力较弱,非常容易形成黑臭水体。因此,只有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排放、做好雨污分流,才能进行后续的水环境治理等工作。他表示,深圳市在落实河湖长制工作过程中,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工作开展得很好,建议其他城市在污水治理工作中借鉴深圳的经验,“关键要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实现‘零排放’,才能真正做到以‘河长制’促‘河长治’”。
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杨清书接受记者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