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治水为民,兴水强国”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2024-10-16 17:50 来源:南方网

  水是“万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大国治水离不开一双制度创新的“翅膀”,它能推动水环境治理更高效、更协调、更持续的发展。1015日,由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主办、华南师范大学MPA实践人才培养特色党支部协办的“治水为民,兴水强国顺利召开。作为党建引领的一次重要实践活动,它成功吸引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暨南大学、贵州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大学和广州市河涌监测中心、广东省粤有数数字化治理专委会的众多专家学者和实务人员齐聚一堂,深入探讨中国式治水的制度框架和治理模式。

  此次研讨会的发起人是《大国治水:基于河长制的检视》一书的作者华南师范大学MPA教育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博导颜海娜,该书基于“科层驱动-社会吸纳-技术赋能”的分析框架,展现了波澜壮阔的治水全景,深度解读了中国治理现代化。在深耕治水领域八年,结出丰硕成果后,她洞见我国治水将进入“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4.0阶段,并从价值导向、多元共识、因地制宜、整体思维、长效机制五个维度,描绘了“人-技术-环境”融合发展的蓝图。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广州南方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广东省粤有数数字化治理专委会联席主席陈天祥则指出“形式治河”的隐忧,他从常态化治理的视角切入,勾勒了实现“实质治河”的美好愿景。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戴胜利也坚信从“无可奈何”到“百年好河”的跨越即将美梦成真,通过网络化治理和适应性治理,河湖治理制度将演化成“无缝隙”网络治理新模式。

  而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公共管理一级学科负责人任敏则把目光聚焦在制度特色上,她认为“公共参与”和“技术赋能”是弥补河长制缺陷的补益制度,成功推动河长制从运动式治理发展为具有整体动员和合作治理特征的共同体治理。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府管理系副系主任、副教授彭铭刚高度认同这一观点,并对我国已建立的“共治共建共享”韧性水治理体系大加赞扬,认为地方政府水韧性的提升得益于“生态+安全”的发展主轴。广州市河涌监测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周新民则基于广州经验进行了补充,提出韧性治水需要因地制宜构建起数据治理体系,尤其要注重数据的场景化应用,并坚持精准服务基层的理念。

  此外,协同治水难题也引发众多学者的讨论。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唐斌认为治水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山水林田湖草沙需要一体化治理,必须推动多长合一。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广州国际城市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叶林则将希望寄托在更完善的制度体系与机构设置上,其提出的条块联动结构以职能为核心内容、以机构为整合框架、以问责为抓手、以信息为纽带。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马亮则尤为关注河湖治理的社会力量,他提倡“人民之水人民治”的理念,主张通过公共部门的重视与响应,培育具有公共性、审慎理性、自主行动、可持续参与的公众。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导余敏江更进一步补充强调,他认为要有效发挥民众参与的作用,离不开自上而下发挥层级控制、民意吸纳作用的中央环保督察制度,这既需要督察与整改的正反馈机制,也需要反馈与问责的负反馈机制。

  会议最后,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杨爱平进行了总结发言,强调此次会议有“四个高”:会议规格高、嘉宾发言水平高、会议筹办效率高、学术水平高。

  文 苏启航 蓝益乾

编辑:林轩蕴   责任编辑:陆泽彬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