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三分厨艺七分锅”,中国人对美食的执着不仅要看火候,对于锅具的选择也大有讲究。
在齐鲁腹地的济南章丘,当地手工锻造的章丘铁锅,因具有不粘、火候易掌控、省油耐用等特点,成为很多消费者的新宠。2018年,章丘铁锅更是因《舌尖上的中国》而走红,导致一锅难求。
但随着热度的退去,章丘铁锅也一度陷入转型的阵痛期,甚至手工铁锅的“金字招牌”也遭遇挑战。两年前,当地的商家和匠人着手探索新的道路,章丘铁锅开始试水新电商拼多多,并成功开启了产业发展的新阶段。
“卖不出去,几千口锅压在仓库”
作为历史上有名的“铁匠之乡”,济南章丘自古以来就因冶铁铸锻闻名遐迩。“一人生火,全家打铁;祖辈相传,子孙续接”一直是当地的真实写照。
1912年,京勺名家曹盛永从北京学成归来,在济南落脚起火打锅为生,其锻打技艺是“打座炉”的典型代表,后传艺于章丘弟子,所制铁锅有“锻打三万六千锤,勺底铮明颜色白”之美誉。
“历经十二道工序,十八遍火候,在一千度左右的高温锤炼,经受上万次锻打,方得一口好的章丘铁锅。”在济南市章丘区铁匠手工艺行业协会会长刘紫木看来,与机器冲压的铁锅不同,传承下来的手工锻打的铁锅具有良好的聚热传导性能,通过有力的重锤锻打铁锅,让其密度更高组织更为稳定,更不易粘锅,能使各种调味更好地进入食物,将万千食材烧制成美味佳肴。
作为地道的济南人,刘紫木一直对中国的传统技艺着迷,尤其看到技艺传承百年的章丘铁锅遭遇“滞销”时,他一头扎进当时并不熟悉的厨具领域。
“2014年,我第一次接触到章丘铁锅。”据刘紫木回忆,当时章丘当地做铁锅的老板冯全永找到他,仓库积压了几千口锅,完全卖不动,打锅的匠人们更是面临温饱问题,很多老师傅都在咬着牙坚持。
“说传承也好,匠人精神也好,但都敌不过生存的压力。”刘紫木说道,当辛苦打的锅卖不出去,师傅们挣不到钱的时候,压力促使他们也不得不作出改变。
随后,刘紫木联合当地工匠,开始着手改变现状,从工艺改良,到包装设计,再到品牌形象对章丘铁锅进行重塑。
“2016年,‘臻三环’‘同盛永’等当地品牌开始有了一些名气,销量也有了起色。”刘紫木说。
爆红之后的困扰
2018年2月,“臻三环”迎来真正的转折点,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章丘铁锅爆火出圈,一锅难求。
面对突然走红,刘紫木保持了理性,“手工的东西不可能走量的,以前卖多少,现在还卖多少。”
“三万六千锤,少一锤也不行,没有这个功夫出不了这个产品。你糊弄它,它就糊弄你。”章丘铁锅老匠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也佐证了刘紫木的担忧
随着章丘铁锅的需求暴涨,刘紫木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无数机器仿冒品开始以次充好,也对“章丘铁锅”的品牌和传承造成了困扰。
市场趋于平静后,刘紫木和铁匠传承人们开始思考如何维护章丘铁锅的良好市场秩序。2018年,刘紫木成立济南市章丘区铁匠手工艺行业协会,开始着手保护章丘铁锅的知识产权。
同年7月,“章丘铁锅锻打技艺”被选入济南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章丘铁锅的品牌保护工作走上正轨。
与此同时,刘紫木推动匠人们开始试水拼多多上开设平台,并专门申请了“章丘铁锅旗舰店”。也正是通过这家官方旗舰店,章丘铁锅进一步打开了销路和品牌知名度,迈向了产业新阶段。